逍遥游是写给谁看的?

        作为《南华经》的第一章《逍遥游》的地位无比重要。马叙伦称”开宗不了逍遥字,枉读南华三十篇“。《逍遥游》这篇文章是写的谁看的呢?难道是写给芸芸众生看的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开篇要讲鲲鹏的故事呢?

        我认为逍遥游是写给鲲鹏们看的!

        首先,庄子心中喜爱鲲鹏,认为它们是大智慧的象征。鲲和鹏是庄子寓言故事中的两个奇异动物,以巨大而著称,如高山似垂云。大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他是庄子树立的大的形象,也是大智的形象;蜩与学鸠和斥鴳是小的形象,也是小智的形象。蜩与学鸠们无法理解鲲鹏的志向,沉溺于低矮平庸地生活环境。这里庄子用了一个对比的手法,毫不客气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小智不及大智。小年不及大年。”万物之间存在的小大之辩。

      其次,庄子认为鲲鹏是其他万物仰望的对象。 他认为万物之间存在着小大的差别。才形成了五彩缤纷,千差万别的世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这是一种悲哀。彭祖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也是一种悲哀。不少人看庄子《齐物论》认为庄子把万物混而为一,本质为无,认为他持消极的人生观。其实恰恰相反,老子尚且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何况庄子是他的继承者,更明白这一道理。万物混而为一,一生万物。一来一往,都是道的呈现形式。道生出千差万别的世界,以小比大,不亦悲乎?故我们要力争上游,努力提升自己。

        第三,庄子认为鲲鹏是物质世界相比较而言的逍遥者的象征。先让我们思考问题,我们怎么样在这个千差万别的世界上活着? 庄子先说万物皆有所待。就是说万物是互相联系的,不能有独立存在。这一点大家都好明白,因为庄子用水和舟之间,食物与出行距离之间的关系来比喻,说理很透彻。在这个说理中其实已暗含无论大无论小皆有所待之意。但相对而言,鲲鹏背负青天,莫之夭阏,想怎么飞就怎么飞,无外物阻挡,岂不更逍遥!

        接着说人也不例外也必有所待。小人物任一职为一官管一方掌一国者,谋得饭碗,无非如蝉如麻雀之类。大人物如宋荣子列子之类,也不是真正的逍遥者,皆有所凭借才能生存。他们凭借什么呢?无非是世俗人凭借功名,清高者与特立独行者,凭借的是独立的思想。所以不是圣人、神人、至人,因为他们没有做到无功无名无己。世俗人暂且不用论,大家都明白。可宋荣子为什么也不是自由人呢?这是因为宋荣子太清高了,心中有荣辱之界线,有自我与他人之界线,未能做到天人合一。列子的思想做到了天人合一,但肉身在凡间,所以也不是真正的逍遥者。所以庄子心中想说真正的逍遥,只能在思想界行走。

      第四,在精神的世界里,我们如果真正的达到了逍遥,我们就是一只鲲鹏。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是庄子心目中逍遥者的特征。而大鹏乘六月的旋风,此亦天地之正,自由的飞向南海,也可以说是遨游无穷天空。所以说,鲲鹏是庄子心中逍遥者的典型代表。

      文章的后半部分,因高中课本没有节选,鲜为人知。这部分是庄子从正面说理的部分。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愿当农民不愿做君,是圣人忘名的正面例子,他在精神世界里是一位逍遥者;邈射姑山上的神人哺养万物而不以为功,是神人忘功的正面例子,他的精神世界是一位逍遥者。大葫芦别想着用,不能装水但总能浮水;大樗不成材但总能乘凉,忘掉应用的功能而承认客观存在,这才是至人无己的最高境界,才是精神世界里的逍遥者。所以我认为庄子是想让我们做最高境界的人,做一个逍遥者,做一位鲲鹏展翅的人。

        正因如此,鲲鹏的形象,永远矗立在读懂庄子人的心目中,它是那么寂寞等待,又是那么自信顽强,抓住机会一鸣冲天。所以说《逍遥游》正是写给鲲鹏们看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逍遥游是写给谁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