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寄诸弟书-《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寄诸弟书-《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戊寅(wù yín)(1518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背景]

龙山公王华有四子一女,长子王守仁,次子王守俭,三子王守文,四子王守章,女儿王守贞。

阳明在南赣汀漳平流民暴乱期间,屡次收到弟弟们的来信。1518年五月,奏设和平县,暴乱全部平叛。阳明在赣州给弟弟们回了这封信,反复阐释了“改过”。

原文收录于《全集》上册第一九二页。

[原文]

18.1】屡得弟辈书,皆有悔悟奋发之意,喜慰无尽!但不知弟辈果出于诚心乎?亦谩为之说云尔。

18.2】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蘧(qú)伯玉☆,大贤也,惟曰“欲寡其过而未能”。成汤、孔子,大圣也,亦惟曰“改过不吝,可以无大过”而已。人皆曰人非尧舜(yáo shùn),安能无过?此亦相沿之说,未足以知尧舜之心。若尧舜之心而自以为无过,即非所以为圣人矣。其相授受之言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jué)中。”彼其自以为人心之惟危也,则其心亦与人同耳。危即过也,惟其兢兢业业,尝加“精一”之功,是以能“允执厥中”而免于过。古之圣贤时时自见己过而改之,是以能无过,非其心果与人异也。“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者,时时自见己过之功。吾近来实见此学有用力处,但为平日习染深痼(gù)☆,克治欠勇,故切切预为弟辈言之。毋使亦如吾之习染既深,而后克治之难也。

18.3】人方少时,精神意气既足鼓舞,而身家之累尚未切心,故用力颇易。迨(dài)其渐长,世累日深,而精神意气亦日渐以减,然能汲汲(jí)奋志于学,则犹尚可有为。至于四十五十,即如下山之日,渐以微灭,不复可挽矣。故孔子云:“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又曰“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吾亦近来实见此病,故亦切切预为弟辈言之。宜及时勉力,毋(wú)使过时而徒悔也。

[注释]

☆蘧(qú)伯玉:约前585~前484年,年逾百岁的老寿星,名瑗(yuàn),字伯玉,谥成子,春秋卫国大夫,封先贤,奉祀于孔庙东庑(wǔ)第一位。蘧伯玉和孔子一生为挚友,其政治主张、言行、情操对儒家学说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痼:久治不愈的疾病。

[译文]

良知明亮,就象白天一样,无时无刻没有错误的念头而不能明白的,只是担心不能改过而已。一个念头改过,当时就能显现良知。哪有人没有犯错的?有错即改便是真的好。

蘧伯玉,大贤人呀,讲过“想要改正错误而不能做到。”成汤,孔子,大圣人,也说过“有错即改,这样才能不会犯大错。大家都讲普通人不是尧舜,怎么可能不会犯错?这也是习惯性这么讲,其实是不知尧舜心理的想法。假如尧舜要是想自已都没有错误,这样怎么可能成为圣人呢?他们相传授讲的话:人心是很危险的,良知是很高明的,精益求精达到完美。他还认为人心是很危险的,则其心其实是与普通人是一样的。危就是犯错的意思,也只有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才能达到完美,这样便不会犯错了。古代的圣贤时时能够看到自已的错误然后改正,这样才能不会犯错,并不是其心真的与别人不一样。“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者,时时能够看到自已的错误,然后能改正,这便是功夫。我近来真的看到这才是学问的关键地方,但是平时因为犯错积累太久,克除毅力又不足,所以才真心的想提前告诉你们这后辈。不要像我一样犯错积累太久,,然后想除去就比较难了。

 年轻人的精气神是很足的,犯错积累较轻,如果用功可以轻松改过。假如放任不管,这样日积月累,而精气神则慢慢变少,要是能够奋起直追,那还是可以改过。要是到了四十五十,就是下山的太阳,慢慢要消失,再也没用了。所以孔子讲:四十五十而没有见到自已的错误,这样的人不必敬畏了。又说老了,血气衰退,小心不要洋洋自得。我近来实际是有这样的毛病,所以才真心的想提前告诉你们这后辈。要及时用功,不要到老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各位家人,早上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立平老师导读《寄诸弟书》。《寄诸弟书》也是阳明先生驻扎南赣的时候与他的弟弟书信往来。前面阳明先生写过《示弟立志说》,主要是希望他弟弟要有求于学,首先要立志,这篇又谈到让他改过。所以《寄诸弟书》的核心词就是改过。阳明先生希望他的弟弟奋发学习,一定要在自己的身心上切实用功。如何切实用功呢?阳明先生谈到人心本是光明的。知善知恶是良知,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在哪里?惟患不能改,所以他认为改过就是即得本心。

因为我们立志勤学最重要的格物功夫就是要改过,改自己的过,同时也是远离危险的过程。我们常说人非尧舜安能无过,这句话本身就有点为自己开脱的意思,他说这不是尧舜之心。常言道,小人无过圣人多过,圣人都是多过的,因为他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凡是觉得自己没有过的,视自己为君子,视别人为有过唯小人的,却真真实实地是小人。这里阳明先生再次谈到为什么要改过,尧舜十六字,心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核心在于惟精唯一,因为我们都知道道心惟微人心非常危险,要治理天下,包括我们今天治理企业最重要的是抑恶而扬善。就是能够讨伐人心中之贼以激扬人性当中的善性良性与善,来唤醒大家这样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好一个人才能做到允执厥中。我们要想发而皆中节,做到恰到好处,首先要在自己的心体上用功,也就是这里阳明先生指出的改过的方法,就是我惟精唯一。在自己的心上研磨自己的问题。去掉自己的铜锈,弹掉自己的灰尘,展露自己心中本有的光明就叫惟精唯一。

我们常常见不到自己的过失,以为都是别人有问题,在我们没有成为圣贤之前,我们这颗心就是长人心,不要高估自己,要时时自见己过,在这里他希望自己的弟弟要有一份永心,不要洗染即生以后再去改。同时他又谈到弟弟们应该趁着还年轻,还未形成怯心之类,甚至于穴是能够学有所成的,不然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我们有一个成语叫后生可畏,年轻人前途广大,但是如果你到四五十岁还无闻,这里的闻不是没有名的意思,是还没有闻圣贤之道,还没有道上有所得。

这个人一辈子基本上就浪费掉了,这个人已经谈不上后生可谓也就没有后劲了,此生也就这样了。所以阳明先生说,不要因为浪费生命而徒增后悔。这篇文章,整体看上去就是写格物之法,格物之法就是改过,也就是阳明先生所说的去私欲。格物方能致知也就是存天理,这篇文章中也有阳明先生的五条主张在这里。我和大家做一点总结,第一点,不要自欺欺人,因为我们心本光明。所以我们的过错没有自己不知道的,只是我们装不知道,不想改而已,第二点,在少年时要为怯心知是及早的改过,不要等到过实图后悔要趁早。第三条,不要等到洗染已经生了的时候再改过,克制之难。一生浪费也就没有希望了。第四条过即危,作为企业家,我们都知道是非即成败,如果我们不改掉自己的过失,企业就很容易发生危险,企业家的过就是企业的危险。我们要时时戒慎恐惧,改掉自己的过失提高境界就是确保自己的企业走在正确的路上。过即危就是要用精一之功,真真正正的在心上用功才能免于过。我们免于过就是免于危险。我还记得老师说我们这个体量级的企业家其实是处在危险当中的,因为我们一个决策的偏失,使企业的航船走错方向,会导致整个公司出现危机,所以我们真的是要戒慎恐惧。第五条要克己见,要有克制之勇,要敢于下手改过。戒慎恐惧就是指要做好预防的工作,比如四合院所说的不说一句善意的谎言,这句话就是在戒慎恐惧。从拔除错误的根源开始修自己的那一颗至诚之心。

这颗至诚之心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也是避免所有问题发生的根本所在。同时这篇文章,虽然整体在说改过,但是我们也能够看到阳明先生说的其实他的根本还是立志。如果没有真正的立志,这个改过也会欠缺一份勇气。所以希望企业家朋友们不但要自己改过,还要勇敢的让自己的二代,自己的高管和孩子们改过。治人视天就要造福,造福就要重积德。我们就是要早早的去和世界建立牢不可破的关系,要早早在自己身上改过,如此才能在担负重任的时候不会因为自己无德无能,能量不够而失去整个企业的未来和未来发展的后劲。所以企业家们我们不但从自己开始也要从孩子和我们的公司高管开始。好的感恩诸位再见,感恩大家的聆听。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寄诸弟书-《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