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97天,5.23不念旧恶

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97天

原文阅读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译文讲解

孔子说:伯夷、叔齐二人,不老惦记着旧仇,所以他们心里的怨气很少。

启发思考: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国君,到父亲去世后,叔齐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由您继承君位,这是父亲的命令。”于是伯夷逃离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避了。国都的人只好让孤竹君中间的那个儿子继承君位。

        恰在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善于尊养老人,心想何不前往归附他呢?当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去世了。周武王载着父亲的神主牌,追尊谥号为周文王,向东去征伐商纣。伯夷、叔齐挡住武王的马进谏说:“父亲死了不安葬,却要发动战争,可以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而去杀害君王,可以说是仁义吗?”周武王的下属要杀掉他们。太公望说:“这是有义气的人。”于是扶起来让他们离开。

        周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以后,天下都归顺周朝,但伯夷、叔齐却认为那是可耻的,并坚持气节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采摘野菜来充饥,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上。

        他们俩被后代读书人当成古代高洁之士的代表,经常作为典故出现在文章里,孔子很喜欢他们。在《论语》后文中有,子贡问孔子,“伯夷叔齐何人也?”孔子的回答一语定性,“古之贤人也”,再问他“怨乎?”(有什么可批评的吗?)孔子曰:“求仁得仁,又何怨?”

        历代后人对“怨是用希”这句话理解有歧义,到底是伯夷叔齐自己的怨恨少呢?还是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少?

        不过,不管是他们自己的怨恨情绪少,还是别人对他们没有什么可以抱怨、批评的了。“不念旧恶”这句成语反映了中国人奉行的一种典型的相处方式:主张和解、重视调停、既往不咎、使得怨恨矛盾事件与情绪有所减少,不纠缠过去、避免冤冤相报。直到今天,这样的理念依然存在于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底层土壤,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处事态度也还是被认可和遵循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第97天,5.23不念旧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