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红楼梦作者其实给我们明示了解读方法

前言:以一本书,成一家学,无论你如何否定、如何反感“红学家”,红楼梦这本小说本身的魅力,却是不可抹杀的。

红楼梦,是一个百多年来仍未被解开的巨大谜语。

作为一个最近正在重读《红楼梦》的普通读者,我在此抛砖引玉、抒发感受,不论成熟深浅,只希望与更多红楼梦爱好者,交流增添一点阅读和猜谜的乐趣: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的账号,

原创不易,如需转载请私信授权


昨天在悟空问答里面,一本正经的回答了“如何看懂红楼梦'这个问题,回头觉得意犹未尽,就再写点什么。

红楼梦开篇,作者便已经提示,这是一本“真事隐”,只有“假语存”的心血之作,他唯恐人看不明白谐音,还特意提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明明白白告诉读者,本书其实是一长篇巨谜,要想得其中味,你就得会些猜谜手段。


猜谜是有段位的:

作者并没有一上来就为难读者:

几乎人人一看便有所感受的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便是作者使用了最基础制谜手段:谐音,设给读者的入门谜语,随着故事的展开深入,作者的谜语也就越来越深奥,而猜谜所需要的知识手段也就越来越复杂高级。

猜谜需要先有谜面:

作者也没有忘记告诉读者谜面会出现在哪些地方:

为了不让读者无的放矢,而作者开篇先借石头之口批评讽刺那些“风月笔墨”的浅薄庸俗小说里的“情诗艳赋”都是无聊充数,只为展示自己的“淫思”而无多大意义,提醒读者以不一样的目光来看待红楼梦文中出现的数量众多诗句:

......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傍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

随后,作者设置了太虚梦境一场,明明白白的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以诗和颂歌的形式展示给宝玉,明示其以诗句藏十二冠首女子的命运的同时,等于再次向读者强调,本文中所有出现的诗句和古文,都不是只为“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而是你必须用心解读。

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看到红楼梦里出现了大量诗句古文。有姐妹们自己做的,有引用古人的,有作者用来开篇点章的。

谜面的形式决定了解谜的方法

既然谜语大多藏在诗文之中,那么解谜的方法基本也就揭示了:

“用典”是中国古诗文里常用手法,能大大增加诗中信息含量,但同时也容易使得诗文的含意变得晦涩深奥。

于是,作者又借林黛玉之口,说出她“最恨李商隐”,其实就因为李商隐是历代诗人中最喜欢也最擅长“用典”的高高手(前面有文写过其李商隐的“残荷之咏”——《锦瑟》和红楼梦可能的创作关系。)

作者写红楼梦,本是一本自传,却因为时代环境,无法直抒胸臆,不得不用尽曲笔,自然是平生恨事,从而借口恨李商隐,不过是提示“用典解读”的重要性。

最后,那我们当然要考虑,用典的方法有哪些——其实,我不是学文科的,更不是研究古诗文的所以,所以,有多少用典和解典的正规用法和方法,这个,我真列不出来。但作者写的是小说,他会想办法让像我这样的读者,也有看懂的机会。

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这章中,贾宝玉生日,众姐妹聚在一起,饮酒行令作乐,其线索是酒,目的是交流。

熏香、酒和茶是古代文人喜爱的三样事物,也是红楼梦中很重要的三样道具。

在太虚幻境中,他们分别是“群芳髓”“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其实影射的都是《红楼梦》本身,而宝玉生日众姐妹的酒令,其实也就是和《栊翠庵品茶》一章一样,是作者自己对作品的注解,或者说他亲身教授我们怎样引经据典来解文中他设下的谜局,而让读者能一起领略这“群芳髓”“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滋味。

作者特意让她们行了一种古老的酒令“射覆”,看文便知,这就是一种非“典”不能成行的玩法:

探春道:……“从琴妹掷起,挨下掷去,对了点的二人射覆。”

宝琴一掷,是个三,岫烟、宝玉皆掷的不对,直到香菱方掷了个三。

宝琴笑道:“只好室内生春,若说到外头去,可太没头绪了。”

探春道:“自然。三次不中者罚一杯。你覆,他射。”

宝琴想了一想,说了个“老”字。

香菱原生于这令,一时想不到,满室满席都不见有与“老”字相连的成语。湘云先听了便也乱看,忽见门斗上贴着“红香圃”三个,便知宝琴覆的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

见香菱射不着,众人击鼓又催,便悄悄的拉香菱教他说“药”字。……下则宝钗和探春对了点子。探春便覆了一个“人”字。

宝钗笑道:“这个‘人’字泛的很。”探春笑道:“添一字,两覆一射也不泛了。”说着,便又说了一个“窗”字。宝钗一想,因见席上有鸡,便射着他是用“鸡窗”“鸡人”二典了,因射了一个“埘”字。探春知他射着,用了“鸡栖于埘”的典,二人一笑,各饮一口门杯。

射,就是猜,覆,就是谜面,射中,就是猜中。

文中出现了不止一覆一射,还有两覆一射。

这其实就是在教我们解读红楼的方法啊!如果觉得还不明白,可以看看我前天写的《百鬼瞰高明,丹朱易倾跌——十二钗花语之贾元春:石榴》不敢说是正宗射覆解读法,但是不是有“两覆一射”的味道?

不过这个“射覆”,从形式到内容,都可以说是相当古雅而绕弯弯了,因此作者事前将自己的担忧通过善解人意的宝姐姐说了出来:

宝钗笑道:“把个酒令的祖宗拈出来了。『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了传,这是后人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难。这里头倒有一半是不会的,不如毁了,另拈一个雅俗共赏的。

湘云也说:

我不行这个『射』覆,没的垂头丧气闷人。

更通俗而且同时兼顾娱乐性的制谜解谜方法:

于是“是真名士自风流”一向豪爽大气的湘云(前面我有文分析她的原型是创作者之一)提议“拇战”划拳定输赢,然后输家罚按她的提议方式创作酒令。

而她定下的表演方式也是相当绕,但是使用的素材却是允许雅俗共赏典轶结合古今通用的,颇有如今网文小说的炮制方法和风格,也是妥妥的个人才艺集大成表演:

湘云便说:“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

看看,虽然不限定在古文典故里了,但要会的懂的东西可一样都不少,甚至更多,但确实热闹。

宝玉划拳输了,一时做不出来,黛玉就帮他,做出了符合要求的酒令酒底,的确是古今杂糅,雅俗共赏,妙趣横生的一阙小令(请自己百度对应:第一句是古文、第二句是旧诗,第三句是句骨牌名、第四句是曲牌名,最后一句是时宪书上的话,最后两句是当时酒席上有的东西):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随后,湘云自己也做了两阙:

“奔腾而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还有喝醉了后作的半阙:

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

这是在提醒读者:你要对这些东西都有所了解,才能猜透我的谜语。

由于本章文字重点在于作者传授“领略之法”,所以本章这些诗文是否含有谶意,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因为全文前后有着多处重要的诗文(尤其是湘黛二人的中秋夜联句和芦雪庵即景联句),等着我们学会了“射覆”和湘云这个不知道该叫什么的方法(混装?解构?),去细细解读!

而且就在此章之后,马上就有一堆揭示众女儿命运走向的花签在等着我们,你解读出了哪些呢?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的账号,

原创不易,如需转载请私信授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红楼梦作者其实给我们明示了解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