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男人

已经过了十二点,看看顾客少了,我让家中的他看着店门,我出去买馒头。

馒头店的门头,在最东边,和我店隔着许多门头。

这许多门头,都是多年的老店,什么熟食店,烧饼店,理发店,劳务店,快递点,好多都是多年的老门面,老板爷或者老板娘,基本都熟识。我一路打着招呼,向馒头店走去。

在离着馒头店不远的一间茶叶店门口,我遇到馒头店男老板,手里提着两个现成的菜,用一只脚撑着地,坐在电车座上,和茶叶店老板夫妻说着话。看我过来,笑着朝我点点头。

我问馒头店男老板:

“油饼还有吗?”

“应该还有,我去买菜才一会呢。”男老板说。

我朝茶叶店夫妻两口点点头,并没有停下。茶店夫妻两人,都是五十岁左右。男老板,每天都到我店里买烟,我们几乎天天见面,有时候停一会聊几句天。女老板也特别实在,我晚上去锻炼,半路上常常遇见她回家,我们会相伴着走一段河边路。小满节气里,杨柳婆娑,鸟声呢喃,两人的心情如同这河边的景物一样,是一天里最放松和惬意的时候。

我们两家都是闺女,孩子都在小城有固定工作,又都是开店的,有许多共同话题,因此,交往起来自然,不累。

如今的小城里,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儿子的份量在许多父母的眼中依然重于女儿。为儿子备下一份家产,是有儿子的许多父母为此努力的方向。因此,他们的心事,比有女儿的人家多一些,如果二胎还是儿子的,父母又来自农村,心事更大。

我去的这家馒头店,就是刚刚遇到的馒头店老板夫妻,就是如此。他们来到小城里十多年了,如今也才刚刚三十多岁的样子,两个儿子却不小了,老大眼看就要上高中,老二就在附近的这所小学里。

在我的印象中,每次去她家买面食,他们的儿子大多数都在玩手机,而年轻的父母,一个做油饼,一个卖,根本无暇顾及到其他。而两个儿子,无论衣着还是言谈举止,总归是和城市里的孩子不太相同,尽管看起来也算是听话的孩子。

馒头店不大,一间小店,里边蒸,外边卖。空间拥挤,有时候孩子写作业,还得倒个临时空地。

两口子买卖挺好,他们是从某一个县市过来的,听说那地方以蒸馒头出名。小城里有好几位他们的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听说他们的关系不错。

小两口当然以卖馒头为主,店老板能干,几年前又学了烙油饼,买卖更强了。他们身边,总是有一摞高高的像塔一样的笼屉垛,里边全都是上午刚刚蒸出来的馒头。一开笼屉,热气腾腾,和同样刚烙出来透着碎碎葱花的油饼一样,让人购买的欲望强了许多。

这个“点”去,馒头店里已经不忙。女老板正在案板下方的小木凳上坐着看手机,两个儿子也是如此。见我进来,女老板抬头看看我,一脸的疲惫。

油饼果然不多了,除了我买走的,还剩下一小块,女老板随手用刀切了几下,拿出一块放到嘴里。

看着她的样子,我不由地问了一句:忙了这一上午,很累吧?

“累,很累,身累不怕,主要是心累。”女老板也是个实在人,张口就说。

我说:“现在的年轻人压力都挺大,尤其是你们这样的,整天在店里,没有一丝闲空,还要照看两个儿子。”

“吃穿方面,还能供养得起,就是读书,真让我们操碎了心。两个熊孩子都不用心学习,整天让老师找来。我们的文化程度低,又辅导不了,有时候真够了。

女主人找到了发泄的突破口,一时忘了吃饼,开始不停地说起来。

“作为过来人,这种情况,或多或少,都有体会。再过去几年,你想管,你家儿子还不用呢?比如说我,现在想管,也够不上了。”我笑着劝慰她,她也笑了。

我们俩正说着,男老板从茶叶店那里回来了。看到我已经买了油饼,微微一笑,不慌不忙进去做菜去了。我忽然想到,大概因为今天是星期六,双休日,孩子不上学,所以店老板刚才在茶店耽搁一会吧。

男老板是个长相好看的小伙,不光脾气温和,而且会做各种饭菜。即使再忙,生气二字好像和他也无缘。

中午这顿饭,他们家几乎和我家一个点,都在一点左右。因为这时候,顾客最少,所以,我们会偶尔说几句闲话,这样也会放松一下。

离开馒头店回来,又经过茶叶店,女老板依然在门口站着,我自然又停下和她说了一回话,当她看见我手里的油饼,说到:“小李家的油饼,不光好吃,品相也越来越好看了。可惜,到现在,没有买上房子,一家人还是在出租房里待着。”

我问:“买卖如此好,还没有住房吗,谁相信呀。”

她说:“你看看,他就没有,和他一起来的老乡,早都买了大房子了。”

“为什么?”我问。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样一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