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的两个故事

王爱玲中原焦点团队第761天分享

      你听说过习得性无助吗?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过一项实验:将一条狗关在笼子里,只要外面的蜂鸣器一想起,就对狗实施电击。狗在笼子里上蹿下跳,也无法逃避电击的痛苦。如此反复,只要蜂鸣器想起,就电击笼子里的狗。久而久之,就算把笼子门打开,但是只要蜂鸣器想起,狗狗也会倒地呜咽不起,被动地畏缩,而不会从笼子门口跑开。狗的这种表现,就叫做习得性无助。

    举个相似的例子,大家看过泰国的大象表演吗?长得高高壮壮的大象,是被驯象人拴在小小的木桩上的。但是大象从没想过挣脱,尽管对它们来说简直易如反掌。因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被拴在木桩上。只要一想逃跑,驯象人就会狠命地抽打它们。久而久之,大象也放弃了挣扎逃跑。就算它们长成了大象,也顺从于现状,尽管力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上面的例子,就是习得性无助。具体来说,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某种失败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最终导致其害怕失败,极力避免做可能失败的事,情绪抑郁、焦虑,并以自暴自弃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生活中,很多人表现的特别不自信,特别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遇到困难不是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直接放弃,或者稍作尝试就放弃,其实内心就是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作怪。——我不行啊,我做不了。这都是小时候被过多的批评、指责和打压惹的祸。

如何改变呢?

习得性无助既然是一种后天“感染”的心理状态,那就说明,它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完全可以通过专业训练来改变这种无助的心理状态。

如果是孩子,父母要停止打压批评孩子,改变挑错思维模式,关注孩子的优势和正向,持续的肯定和鼓励,给孩子积极正向的反馈,帮助孩子建立正向的自我认同,让孩子重获自信和自尊!

如果你是一个成年人,当你觉察到自己有习得性无助时,要告诉自己,你已经不是小时候的那个无助的自己了,你已经长大,有能力挣脱那个束缚,只要你愿意尝试。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第十次肯定比第一次尝试的时候不同,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在变,说不定哪天就行了呢?你要有这样的决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得性无助的两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