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学习-看清痛苦的本质

生活在物质富足的现今社会,孩子们可谓是要什么有什么,可物质的丰盛和满足却并没有带来心里上的富足。很多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爱和温暖,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因抑郁和焦虑无法正常学习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生活条件貌似越来越好,却有很多人活得很痛苦。

团长说痛苦分为三种,

第一种:身体上的苦

一般是由身体的疾病引起。

第二种:心里上的苦

心理上的苦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感觉到自己很痛苦。

心里上的苦不是由外在决定,而是由我们的内在的信念决定。

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ABC理论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并非事件本身引起了这种反应,而是人对这个事件的不同看法导致了不同的反应,看法在这个理论中被称为“信念”。

也就是说,当一个事件发生时,我们信念中认为的“应该是”和现实中发生的“如是”产生了冲突,我们就会感到痛苦。

第三种:灵性层面的苦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就会痛苦,满足了就会无聊。人生,就像是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当我们该有的都有了,我们仍然会感到一种空虚、不满足、失落、痛楚,这种苦,就是灵性的苦。

灵性的苦很特殊,它无以名状且难以形容,一般人也不会达到这个层级。

身体、心理与灵性层面的三种苦,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它们此消彼长,低层级的痛苦解决完后还会有高层级的痛苦出现。

我们小时候的那一代生活在求生存的环境里,每天想的就是怎样填饱肚子,怎样帮父母多干点活,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心里压力。

而现在的孩子们在物质需求得到保障的时候,开始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他们在探寻“我是谁”以及我活着的意义,这样就有了心里层面的苦。

心理层面的苦,一般由3个病毒信念导致:无助、无望、和无价值。

无助:

因为“比较”产生的苦,

无助的人内在有一个信念,“别人做得到,而我做不到”。

拥有无助信念的人也不太容易成功,因为他总相信别人比自己更好,甚至有人会一辈子在这样一种无助、无力的状态中度过一生。

无望

无望的人的世界里,有太多太多的"不可能",他们会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永远,让他们受苦受困的也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心中"无望"的信念:我做不到,别人也做不到,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无价值

一个人如果没有看到自己的价值,就只能依赖所做的事情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旦事情失败了,就意味着人也失败了。

无价值是所有信念里危害最大的一种。

当你抗拒痛苦时,痛苦反而会越来越强烈。

只有当你不断修炼自己,让自己消融在痛苦里,完完全全地经验它,才是面对痛苦的最好方法。我们不需要压抑它,而是要看清楚自己的痛苦究竟是什么。

当我因病而经历身体上的巨大痛苦时,内心却是积极向上的,那个时候每天想的就是怎样让自己快点好起来,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最无助的时候是眼看着儿子做什么都没有动力,颓废没精神。差不多同龄的几个老表家的孩子都很阳光,为什么我的儿子就养成了这样。

儿子情况最糟的时候也是我最无望的时候,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真正的放手,我觉得小孩子不管教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个孩子不是在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下长大成人的。

我的无价值来自从小的安全感不足,因为害怕不被爱,总是尽其所能的去讨好父母和身边的人。有很深的不配得感,不敢给自己花钱,爱上网买一些便宜不适合的东西回来。

感谢这半年的实修和学习成长,我现在的无助和无望都已经完全修复,无价值感也有很大的改变。当老公冲我发脾气的时候,我能认识到自己不是像他说的那么差,只是这件事没做好而已。最近收快递的次数也明显减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修学习-看清痛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