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第1篇,1166字数,共累积1166字数]
贾玲导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票房创新高。
许多观众被影片中的母女情打动,戳中泪点,时光流淌,岁月匆匆,我们有时会忘记“妈妈不仅仅是妈妈,她首先是她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我家的“李焕英”。
我的母亲今年78周岁,初中毕业,以她这个年龄,还是农村出身,初中在当时那个年代算是高学历了。
所以母亲从年轻时,就是一名为数不多的基层妇女干部。
从妇女主任到管区书记,母亲始终是在最“前线”与群众打成一片。
大半辈子忙忙碌碌的基层工作经历,铸就了母亲在生活中,无论面对任何艰难困苦,都能笑对的坚韧不拔性格。
记得我高考时,刚过录取分数线二分,顶多能上个“委培”,每学期要拿高昂的学费,说白了,就是花钱买个大学上。
这可是在三十年前,当时父母每月工资加起来不过一二百元,不仅要供我们姐弟三上学,还要扶持双方家里的老人。
所以我决定去复读,想来年考个学费低的名正言顺的大学。
但复读了才两天,就感觉受不了复读班那个压抑的气氛,对来年是否能考个更好的大学也感觉很茫然。
正在自己彷徨午无助的时候,细心的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不要太勉强自己,但是必须继续把书读下去,别复读了,咱就去念这个委培。
而这个委培学校要先拿4000元学费,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为了筹措到这些钱,母亲可没少费心思,挨家挨户借了好多人家,被拒绝,被冷落,被客气的打发,不过最后终于凑齐了学费。
我带着这沉甸甸的4000元来到了省城,开启了我的所谓“大学”生涯。
到开学半学期的时候,母亲担心我想家,从县城搭了一辆顺路车来省城看我。
那时通信不方便,事先自己不知道母亲要来看我,当提着大包小包风尘仆仆的母亲出现在我跟前时,同学们都羡慕极了。
因为同学们当中,只有母亲来看望我。
在母亲要回去的时候,我去立交桥下的那个站点去送她,等了好长时间,公共汽车来了,因为不是从始发站坐车,所以车到眼前时,才发现车里坐满了人,根本没有地方再坐人。
可这是最后一趟车,母亲还是上了车,在车快要开动的时候,母亲突然让司机打开车门,递给我一包东西说,芝麻糖,差点忘记给你了。
然后母亲抽身回到车里,我接过芝麻糖,看到母亲从包里掏出一张报纸,直接就坐在了车里的过道上,而到家还要四五个钟头的路程。
这么多年过去,母亲铺张报纸坐在汽车过道里的情景,一直历历在目。
有次,我还专门问过母亲是否还记得那次坐车的经历。
母亲笑着摆摆手说,早忘记了。
可能每个母亲都是这样,对于自己的辛苦劳累并不放在心上,她们唯一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否健康幸福的长大与生活,这才是母亲们最大的心愿。
而在过去的一年,因为生活里的“巨变”,我们全家一直在外面飘来飘去。前几天,得知刚回到家的我们又要远行去飘,78岁的母亲与八十岁的父亲执意给我们留下一万块钱。
母亲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困难。
作为子女的我们,也惟愿天下的“李焕英”健康幸福的生活,在子女心里,“李焕英”永远是年轻时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