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从湄潭府到巴哈马群岛的自我成长之路

                                                                 



熟知英国伟大作家毛姆,都知道他的《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刀锋》《寻欢作乐》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何说毛姆的特点那就是真的听雅俗共赏而又通俗易懂的,他的风格是崇尚自然主义而非批判,非善恶二元论,尊重人本性的写作方式。除了上述作品外,也毫不例外,在另外一部关于他的小说《面纱》也同样代表作者的风格。

该小说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中国香港和一个叫中国内地贵州“湄潭府”的地方。女主人公吉蒂因为和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通奸,被丈夫沃尔特(细菌学家)发现后胁迫她去了霍乱横行的湄潭府,最终沃尔特不幸染病死去,吉蒂回到香港,起先是重投查理怀抱后羞愧不已,但结果经过丧夫和丧母之痛。最终吉蒂还是回到英国和父亲和解,并和父亲同往巴哈马群岛生活。

首先,故事的结构设置是很有故事性,故事一开头就将故事推向了一个高潮。作者是用倒叙和插叙的形式,将小说的矛盾和故事性写作得很天衣无缝,并有吸引眼球的技巧在。如一开始就是说到了吉蒂和查理唐生通奸的具体场景化细节。也侧面塑造了精神空虚;她向往爱情,但爱慕虚荣的人物形象。而后作者详细说明了吉蒂出轨的原因,原来生活于伦敦名利场的一位自私鬼的富家小姐,她容貌娇美。但由于迟迟不结婚而被尖酸的母亲所逼婚,并还有姐妹的已经结婚的压力,使得她自己与沃尔特的婚事草草了当。

在前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吉蒂作者对母亲的刻画,如第七章就举例说到了她是一个控制力强、刻薄无情和野心勃勃的,有吝啬和愚蠢的女人。这就为吉蒂悲剧的爱情买下伏笔。而在吉蒂的塑造上,就讲到了她在带有悲剧性的求婚下而答应沃尔特的求婚的。又因为她欣赏他的冷漠和平静。另外就讲到了“二十一岁之前结婚会给自己遗憾”的说法,也就隐喻点明了为后续做铺垫下了女主人公的悲剧爱情更是有埋下了伏笔的。这样的言论也是非常吻合现当代剩女的无限反对,而与女主人有共鸣的心声的。

之后就讲到了男女主人公婚后到了香港生活,也提到了沃尔特是不善言辞、沉默寡言、缺乏生活趣味的细菌学家,同时也说明了他是绅士,以及有着爱恨分明和很有大局观的睿智,为社会的大志。而讲到他们婚后在香港的生活部分,因为毛姆的追求故事性强的作品,自然使得小说中为香港的描述也有限的,只是讲到那里有俱乐部网球场等声色犬马的地方。毕竟毛姆与其他作家不同,他追求的是一种人物发展的情节美。而反而对查理唐生 就写到他的多才多艺

而另外一个高潮就是讲到了男女主人公准备去湄潭府前的纠纷。以此提出了渣男查理唐生的形象,自然也反衬吉蒂将要踏上湄潭府之路,展开自我救赎的过程。其中在对该处有了雾霭中湄潭府的描写,如雾气等。

于此,故事就发展到了男主人公患霍乱病的描写,凸显霍乱的危害。而这么一出到湄潭府的设置是非常体现了作者的小说写作的高超,这种高超体现在:男女主人公之所以去潭府的目的双关的,一方面大我地体现了男主人公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精神。另外一方面自然就是小我地说明了去湄潭府是一种让吉蒂磨练自己,也让吉蒂重新爱上男主人公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成长之路。

而在这个如作者也称因为但丁《神曲》体现的炼狱的湄潭府之旅而赋予这部小说的精神支柱。因为在女主人公在丧夫之痛上体现出了很重爱戴自己去世的丈夫的。她也在过程中得到好友韦丁顿的帮助,让女主人公尽快觉悟和凤凰涅槃的,对生活重新的追求。这里不得不说起到导师作用的韦丁顿,他以管弦乐队乐满足于演奏好自己的乐器部分就好了,这就是说明追究自我的榜样。也以中国的道家思想去感化了女主人公而得到强大起来的精神之撑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也在湄潭府之旅中,让女主人公知道了中国贞节牌坊的存在,以及作者也用了活生生的韦丁顿的妻子这个鲜活的东方女性角色去说明了韦丁顿的妻子近似菩萨灿烂文明的崇拜,自然也是成为给女主人公要学会爱和责任,以及忠诚的美好品格。

最后,笔者以为小说中比较有画龙点睛之妙处是在男主人公沃尔特临终前说到额那句“死的却是狗”。我们知道该句子是出自歌德写的《挽歌》:歌德写的《挽歌》讲的是人好心收养一条狗,后来狗发疯咬人,导致人狗反目成仇,这里我们都认为狗发疯咬人的原罪是人没有看好自己的狗,应该人是最大的原罪,而结果死的却是狗。这里作者的隐喻是想表达在吉蒂和查理唐生偷情的原罪应该是查理唐生。受害者是吉蒂和沃尔特。而结果是好人一方沃尔特却是死了,这里就说尽了人生的唏嘘而后无奈和怨恨。但人又是重新生活的,于是怀了男主人公的孩子的女主人公更父亲,继续前往陌生而充满活力的巴哈马群岛,去生活。而最后的巴哈马群岛之路,经过湄潭府的凤凰涅槃,使得吉蒂和代表希望的她和丈夫的孩子,定然就是会通向平和与安宁的道路。

在中国善恶观念中,小说这么处理是挺不符合读者胃口的,因为应该最该死的是查理唐生,却没有死,还得意洋洋度过余生。这不免会认为这是这部小说的不足,但窃以为,这这样小说涉及才是作者想借沃尔特临终前说的一席话“死的却是狗”的最好的回应。

而所谓的以面纱为书名的含义,其实就是说明作者通过吉蒂和沃尔特的爱情悲剧故事,去说明了他们的爱情之路才是真正地揭开了爱情里关于忠诚、爱和责任,自我反省和自我觉悟成长的神秘面纱。在爱情、背叛与死亡的漩涡中挣扎的吉蒂,亲历了幻想破灭与生死离别之后,终将生活的面纱从她的眼前渐渐揭去,从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长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纱》:从湄潭府到巴哈马群岛的自我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