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化生存》: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01.引子

鲁迅先生说,这个世界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想补充说,已走出的路,是老路,走自己的路,是新路。人既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也要打破常规,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企业亦是如此。

2020年,有个公司一个接一个大手笔,大放异彩,格外引人注目。

2月24日,办公套件飞书宣布,向全国所有企业和组织免费开放,不限规模,不限使用时长,所有用户均可使用飞书全部套件功能。

2月23日,向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捐赠20万只KF94、KN95型号民用防护口罩。

2月20日,疫情医务救助基金总额已经达到2.5亿。

大年初一,请全国人民免费看《囧妈》······

没错,他就是字节跳动。

2012年,张一鸣创办了字节跳动公司,之后的几年,持续推出了一系列火爆的App,内涵段子、今日头条、抖音、火山、西瓜等二十多个 APP,被业界称为App工厂。

按理说,国外有雅虎、谷歌这样的巨头,国内有新浪、搜狐这些门户网站,以及互联网巨头百度。

字节跳动凭什么脱颖而出,爆品不断,成为一家估值 750 亿美金的公司,比新浪、搜狐、百度这三家的市值加起来还要多?

答案是他们的创新机制。

02.何谓创新

人人都在说创新,但是好像没人真正说得清什么是创新。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王可越对创新的定义是:用前所未有的方式解决问题。

实现创新力的过程需要理性和感性和相辅相成。理性呈现为意志力,也就是行事的目的。感性表现为爱,也就是对这个世界的关注。理性到感性,感性到理性,是一个循环的闭环,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当今时代最大的焦虑来源于不确定性。我们每个人坚信不疑并全身投入的事业,都有可能被瞬间颠覆。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各行各业遭受巨大冲击,许多小企业甚至奄奄一息。

然而,在疫情当中还有一些行业却抓住时机,迎头而上。

比如医疗健康、电商、直播、网游、云服务、云经济、在线教育等等。

创新并不是罕见的力量,而是原本存在的能力。

唯有尝试创新,才能拓展我们的可能性。

我们只需自我发掘,并持续探索。

创新的动力源自何处?

在人心,因为人类不满于现状,希望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创新的动力,但是创新路上总有一些困难让人望而却步。


回到开篇,字节跳动的创新机制是什么呢?

首先,在于有清晰的战略驱动,建设了强大的中台,比如说著名的数据能力、算法能力、增长能力。

其次,字节跳动公司利用系统工具降低阻力,从入职筛人、信息环境和协同网络三个方面着手,让系统中的创新想法可以流动涌现,让创新的人才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培育和发现。

最后一点是企业文化博采众家之长。

最初,他们的企业文化来自奈飞,用户增长的组织参考来自 Facebook,OKR 机制、数据驱动、结果说话的文化源自谷歌、 Facebook。

后来字节跳动又开始学习亚马逊,讲“要永远 Day1”,要“自己颠覆自己”。

字节跳动走别人的路,但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结合自身,化为已用。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幸存下来,但是第一个吃穿山甲的人可能早就湮灭了。

只要是创新,就意味着不确定,而借鉴在同行中已经被验证过的优秀经验,无疑能够提高创新成功率。

就拿大家熟知的苹果来说,乔布斯在设计苹果产品的外观时,也是借鉴了其他产品。

比如说保时捷汽车、Bösendorfer钢琴、Miel洗衣机、Braun收音机/音响、甚至是Cuisinart厨具、Henckel菜刀以及克莉丝娜的食品加工机等产品设计理念和样式,都给了乔布斯取之不尽的灵感,最终也成就了苹果的传奇。

所以说,创新不是无中生有,不是排列组合,而是超越现状,用前所未有的方式解决问题。


03.怎样提升创新力?

小米创始人雷军说过,“我们要用放大镜看创新,用显微镜看品质,因为创新决定我们能够飞多高,而品质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国际国内环境变幻莫测,人们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

唯有左手创新,右手品质,两手抓,才能走得更远。

王可越博士在《创新化生存》这本书中也提出,唯有不断地用头脑思考,从心灵感受,以热情尝试,才能在激变的环境中,不断提升创新化生存的能力。

关于怎样提升创新力,王可越博士给出了创新化生存的工具包,也就是创新的五个方面:反思、感受、洞察、创意、行动。

(1)反思:首先凡是需要三思而后行,先问问“为什么”,再去做事。

不久前,共享模式红到发紫,像是共享汽车、共享房屋、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等遍地开花…

共享的初衷都是为了创新化生存,但是有些做法明显缺乏反思,不免有盲目跟风的嫌疑。

就拿共享单车来说,ofo小黄车、哈罗、摩拜等等层出不穷,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由于过度的炒作和过度的资本运作造成了巨大的泡沫。

后期,缺乏有效的管理,过剩的投放导致了巨大浪费,用户体验也越来越差。

缺少反思的创新假装和用户达成共识,手中拿着锤子,却在满世界找钉子。

(2)感受:带着问题,打开眼耳鼻舌身意,全身心感受这个世界的真实。

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容易。

同时,我们也更容易被“知识诅咒”,看见地越多,偏见也越多。

梵高曾说:“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它在发光;当我画一束麦芒,我希望它正在生长;当我画一个苹果,我要让人看到它在膨胀;当我画一个男人,我要画出他一生的坎坷和沧桑。”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创新和艺术一样,想要有生命力,创造者必须投入真情实感,将自己的感受,不自觉流露在作品中。

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看见梵高笔下永不枯萎的向日葵,梦幻旋转的星空,以及如火苗般腾跃的橄榄树。

(3)洞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寻找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白居易有诗云:“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很多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只有透过现象去看本质,才能不为表象所迷惑。

中世纪的欧洲,曾发生过多次可怕的黑死病,这种疾病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这是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这种病刚开始没有什么征兆,患病者往往表现为发热、寒战、出血,然后凄惨死去。

对于未知的事物,人们总是习惯赋予某种说法。当时的人就认为这是魔鬼现身,烧死不少被认为是魔鬼代表的“女巫” 。

直到后来,科学家发现黑死病是由一种叫鼠疫杆菌的细菌引起的。鼠疫杆菌才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真正恶魔。

墨宝非宝说:“世人太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

当我们见一落叶,应该知道岁之将暮;望潮起潮落,明白那是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看到苹果落在地上,知晓万有引力的原理。


(4)创意:打开想象力,寻求更多可能性,提防落入俗套的陷阱。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力丰富的人,我们常说是“脑洞大开”,比如说莱特兄弟相信飞机可以飞上天,中国古人相信月宫里住着嫦娥。

麦当劳之父雷·克拉克曾说:“人人都以为麦当劳是卖汉堡的,其实我们是做房地产的。”这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呢?

原来,麦当劳做强做大以后,利用自己的品牌,去开展商业谈判,用比较优惠的价格租好店面,再把店面以高于原价的方式转租出去,给其他人开展特许经营。

通过房租的价格差,麦当劳赚取了丰富的利润。

打开想象力,创新的点子才会蜂拥而至。

(5)行动:最后就是行动,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在做中学,在行动中思考,快速改进。

这让我联想到硅谷企业的“试错文化”。

试错文化在硅谷公司中被普遍认可,试错文化的精髓是,不管结果怎样,先做了再说。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比成功更难能可贵,因为没有尝试,根本谈不上成败。

在硅谷,如果一个工程师有一个新鲜的想法,哪怕看起来是一个死胡同,其他的人也愿意花一部分时间去实践。

如果获得了成功,结果是共赢;就算失败,也是一个重要的尝试。

美国之所以能在短短的200多年,成长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大国,本身就是在不断试错和完善得到的结果,而硅谷的演变、发展正是和这种美国文化一脉相承。

哪怕是今天卓有成就的张一鸣,也曾经历过酷讯网和饭否两次失败的创业。

他从 99 房时期就在有意学习硅谷先进经验,有了字节跳动之后,他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行动力更强。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在行动中反思,在行动中改变。


从这五个创新要素,我们不难看出,反思和洞察是理性的,感受和创意是感性的。

只有感性的想象,容易陷入自我封闭、天马行空的乌托邦。

只有理性的数据,则缺少真情实感,顶多就是一朵塑料花。

“凡事过犹不及”。要在行动中实现创新化生存,需要理性和感性的完美结合。

 

04.创新化生存:自我救赎的必修课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过:“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起码可以改变自己。

反思自我,开放感受,洞察世界,创意无限,行动验证。

从现在开启属于你的“创新化生存计划”,用行动去对抗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新化生存》: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