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了一种病,寝食难安,罪魁祸首就是《明朝那些事儿》。
之前朋友多次给我推荐过《明朝那些事儿》,关于历史的?心中自觉屏蔽这种类型的书籍,但是还是到百度搜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资料,一瞧,嚯!这本书有点东西啊。
销量超千万、迅速荣登当当“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被评为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全国中小学生必读十本好书之一,连续多年被读者推荐为印象最深之书。
看来是本人孤陋寡闻了,既然此书如此流弊,那我这个做“自媒体”的可得好好蹭蹭热度写一篇书评。
写书评需有名句点缀才显得文章有格调,上层次,于是我翻开了这本书,带着我的“任务”开始读起来。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不知不觉我完全沉浸在小说的情节当中,回过神后才发现是不是忘了啥?不管不管,啥都不能让我停下阅读的脚步!找名句这件事儿已经被我抛在脑后。
今天,有必要隆重推荐一下《明朝那些事儿》
事先提醒一下:此书有毒,好看到会忘记这是一本历史类书籍。
那么问题来了:
《明朝那些事儿》好看在哪?
下面我将不再赘述,直接拎出书中原句,无删减、无改动,讲一下到底好看在哪,能让鄙人寝食难安?
㈠自由的语言
1
因为这些夸奖皇帝的内容千篇一律,什么恢复生产,勤于政务等等等等。这些套话废话我实在不愿写,估计大家也不喜欢看,如有意深入探究,可参考相关教科书。
2
我每次看到这个地方,都百思不得其解,总是搞不懂朱高煦是怎么思考的,他的脑袋装的是否都是糨糊。
㈡调侃的语气
1
当然了,我们不应该忘记可怜的阴谋家朱高煦,这位同志搞了几十年阴谋,却一事无成,多次眼见煮熟的鸭子飞掉,从父亲到兄弟,再到兄弟的儿子,就是没有自己的份,说实话,搞阴谋居然搞到这个份上,实在可悲,可怜。
如果要评最成功的阴谋家,姚广孝一定能排在前三名,而朱高煦注定会名落孙山。
但如果要评最可怜搞笑的阴谋家,朱高煦必能当仁不让,名列前茅。
2
谁说李景隆是饭桶、废物?从这件事情上看,饭桶废物也是有用的,至少他的愚蠢起到了警示后人的作用,功德无量啊!
㈢出人意料的转折
1
宣德元年(1426)七月,枚青潜入京城,去找朱高煦的好朋友——张辅。
张辅热情地接待了他,共叙友谊之后,问清了朱高煦的意图和枚青的来意,要说这张辅为人也实在没话说,是个直爽人,他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来得及给枚青安排,就把他捆起来,连夜送给了朱瞻基。
朋友?交情?呸!时务!
2
朱高煦目瞪口呆,自己都准备投降了,这个部下竟然还如此有骨气。他顿时精神大振,表示自己一定与城池共存亡!
发表完慷慨激昂的演讲后,朱高煦昂首挺胸地走回了自己的指挥位置。
然后他换了一条小路,偷偷溜出城池,去向朱瞻基投降,还发表了他的投降演讲:“我罪该万死,全由皇上发落(臣罪万万死,惟陛下命)!”
㈣颇具教育的总结
1
不干扰百姓们的生活,增加他们的负担,为其当为之事,治民若水,因势利导,才是皇帝治国的最高境界。
这样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2
一个人要显示自己的力量,从来不是靠暴力,挑战这一准则的人必然会被历史从强者的行列中淘汰,历来如此。
读过此书,我确信此书的作者不是一般人物,
这本书的作者既胆大又博学。
为什么我说作者胆大?
他跳出了历史类书籍的写法,历史课大家都上过吧,历史课本也都看过吧,里面对人物,事件的评判都是从客观的角度写,不掺杂主观感情,当然这不能说不好,只是不利于培养起我们对历史的兴趣。刨除教材之外,其他写历史书籍的呢?马未都,马先生的一句话道出了情况:
《明朝那些事儿》写得好,写的比较放松,我们过去的人写的都拘着,生怕哪块做的不合适。
人家害怕,怕哪块做的不合适,现在网络喷子那么多,一人一句能把人骂死,所以呢,老老实实的按套路写,不逾矩。这位不一样,敢变着花样写,把历史写的跟小说一样,之前他肯定也想到过会被人骂等等,但是还是做了,就问你胆大不胆大?
博学又体现在哪里呢?
明朝是1344年-1644年,这三百年的历史可不短呀,没有两把刷子,随随便便是不可能讲明白的。作者用七本书,共计961285字,完成了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写的不少了吧,但是单论量的多并不足以说明作者的博学,现代小说中比此书内容多的书籍可不少,但实为糟粕,丝毫不能称之为博学。关键得看书内容质量如何。
《明朝那些事儿》内容质量怎么样呢?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这样说过:
我特想跟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人聊,那本书很好。
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本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说,他有他的角度。
香港风凰卫视主持人窦文涛也说:“这几天我连续在看《明朝那些事儿》,真是写得好看。”
牛皮不是吹的,从书里面随便找几句都是意味深长: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
知道结局是悲剧,也无法改变,却依然要继续,这就是人生的最大悲哀。
中国历史上,共同创业的人大都逃不过“四同”的结局——同舟共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同归于尽。
能写出这么多的内容,并且把内容写好,这样的人,配得上博学二字。
这个及胆大与博学于一身的当年月到底什么来头呢?
未完待续,关注本人,了解更多有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