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老师从007不出局招人:看未来人才选拔策略

2018年高考刚刚结束,近千万的高中毕业生即将步入大学校门,为未来人才市场注入大批的新生力量,人才供应端将更加拥挤,就业压力日益严峻。

讽刺的是人才需求端,也在为人才的稀缺而发愁。

供需两端同时犯难,除了供需类型有差异之外,中间环节也存在着对接荒漠,对的人很难在人群中确认眼神。

传统的人才选拔流程程,通常是这样的:

招聘者广发英雄帖,应聘者寻声投简历,招聘者再从大海一样的简历里挑选出顺眼的,然后进行初试,复试,面试,实习试用,选定后再培养,最终上岗从业,但还要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

不难看出,这一过程要耗费巨大的筛选成本。最大的成本就是是时间、资金、人力。

中国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家鼓励万众创业,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创业门槛在不断降低。中小微型创业公司正逐渐成为人才消纳大户。但小公司在创业初期通常缺乏知名度,资金、人力紧缺。像刘润老师的润米咨询公司加上刘润老师总共只有四个员工。


图片发自App

他们要走传统人才招聘路线,显然是个很不经济的选择。所以,小公司需要一个过滤器来帮助缩小筛选范围、节约成本。

那谁会是这个过滤器呢?

目前最适合的可能是社群。 这里说的社群不是以吃喝玩乐侃大山为目的微信群或俱乐部,而是学习成长类社群,且入群必须付费,或有其他的门槛。

社群的天然属性:筛选

不是一家人就不进一家门。社群的凝聚力通常首先是某种价值观。价值观也是人才选拔要考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各种各样的社群其实已经把人分成一个个专区。这样一来,人才需求端在合适的社群里找合适的人,是大概率事件,大大减少了筛选的成本。

创业者甚至可以亲自加入相应的社群,在全面而真实地了解同伴的基础上,发展合作或雇佣关系。

以上说的是人,不是人才。可用的人才,除了有正确的价值观,还得有一定的专项能力,且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具备一定的专项能力也就是擅长某项技能,而社群组建的初衷就是让那一群人一起培养、提升、切磋某一项或几项技能,或践行某种宗旨。

比如007不出局就是以写作“倒逼成长,正逼个人发展”的写作社群。007不出局现在已经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写作社群,刘润老师要从007不出局里招擅长写作的高手,自然是既高效又经济的选择方案。

社群为实战而生,打造鲜活立体的简历

社群成员往往都是自发性加入的,他们通常都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希望能产出一些学习践行的成果。而社群也必须以出成果为导向,不然那就成了消闲娱乐场所,自然也做不大走不远。而这些可见的成果,以及成长留下的痕迹,不用说那才是最好的简历,作品无言,但最具说服力。

社群不是一个岗位,成员具有多重身份和多样的职业背景。不同领域的交织,使得社群内可以密集地产生的有效连接。如007不出局以写作为纽带,不断辐射碰撞出新的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更容易涉足其他领域。换句话说社群是一个能够高频进行有效社交的地方。慢慢地社群会长成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并在群体的裹挟作用下不断成长。

社群让对的人不用等太久

社群一旦成了人才需求端瞄准的地方,那么新的社群会反过来针对人才的需求类型而组建起来, 同时,人才也需要社群来作为自己的起跳平台。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社群不就成了人才培训机构了吗?如果是培训机构,那为何不直接去培训机构寻找人才呢?

说实话还真不是,简单说:社群可以是培训机构,但培训机构不可以是社群。

社群会是一个长期共赢精进的地方,而不会像传统的培训机构那样,只是交钱发货的单次买卖,拿到证书就结束培训之旅。而在社群里,即便通过社群获得新的机会,你依然还可以继续享受社群的滋养,相当于在职深造。你永远不会毕业,但又可以随时就职。所以,聪明的社群不应该是到期毕业的“学院”,而是可以长期生长进化的基地。

去培训机构的人是为了成为高手,所以一般不是高手 ,炉子好,不代表新鲜出炉的就好。而加入社群的人有一部分已经是高手,因为高手更愿意跟高手抱团。有高手带头,新手也会踏上高手之路,越来越多的高手会在社群里扎堆,当然前提是社群得有足够的吸引力,进一步说社群应该是能够集结无限可能性的地方。

那么社群也就具备多重身份,既可以是培训中心,也可以是人才中介。既是大学校园,又是创业孵化基地。

当然,现阶段这样的社群还处于萌芽阶段,将来会发展成为什么样,还得由市场说了算。

但向社会输出人才不失为社群发展的一个好方向。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润老师从007不出局招人:看未来人才选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