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下肌群

位置与结构-枕下肌群

又称枕骨下肌,包括: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皆位于头半棘肌的深侧,作用于环枕及寰枢关节,由枕骨下肌形成的三角叫做枕骨下三角。

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之间形成的三角区域里面填充着大量的脂肪结缔组织,一旦发炎就会引起头痛,环枕后膜的问题也会。


头后大直肌:起自枢椎棘突,肌束斜向外上方,止于枕骨下项线的外侧部。

功能

头后大直肌:一侧收缩,使头同侧旋转,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头后小直肌:起自寰椎后结节,肌束上行,止于枕骨下项线的内侧部。

使头向后仰

行走时也要用功控制平衡。走路头晕头发蒙,蹲着躺着不晕(挥鞭样动作做多了)


头半棘肌也和走路有关,相互矫正,对应补偿调节和系列补偿调节,骶髂关节由于长期久坐的关系,一侧的骶髂关节损害对应补偿调节上面,上面再对应上面,如:胸最长肌→头最长肌和颈最长肌,来回矫正平衡。枕下肌群的问题(后脑勺疼)不能忘了骶髂,所以骶髂是万病之源。


头下斜肌:呈柱状,起自枢椎棘突,肌束向外上方,止于寰椎横突。

使头向同侧旋转,并向同侧侧屈

功能

头上斜肌:一侧收缩,使头向对侧旋转,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头上斜肌:呈柱状,起自寰椎横突,肌束向内上方,止于枕骨下项线的外侧部。

使头向同侧旋转,并向同侧侧屈

神经及血供


症状描述

疼痛部位:紧箍样的颅内疼痛,头晕,发蒙,不敢转头,走路时晕,越走越晕,不走不晕。

胸锁乳突肌也处理了,颈椎前结节也处理了,通通都处理了,剩下这里。

症状表现:

1.头部无法完全回转;

2.因头部后侧疼痛而无法使用枕头、头部有紧箍感

3.枕下肌群的劳损会引起的疼痛感觉就像颅内的疼痛,(自感觉颅内发热或在意识上感觉不真实、一些发生的实际事情在自己感觉起来像做梦,有时感觉自己的一些行为很恍惚。)自后头部延伸至眼部和前额。并可表现为紧箍感。这是偏头痛的典型感觉。

4.枕下肌群的劳损通常不会引起颈痛,但是在颈部僵硬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一侧的上三块枕下肌群控制点头和歪头,如果损伤或劳损影响到这些肌肉的正常功能,这些运动就会被抑制。位置最低的一块枕下肌就是头下斜肌,连于枢椎和寰椎,它们是头部旋转的主要部位。这个小肌肉的损伤或劳损限制了旋转,并当你奋力转头时,引起颈部一侧最高点处的剧烈疼痛。


处理完枢椎棘突后,颈椎不稳,不能走动,需要平躺休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枕下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