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抑止门」体悟弥陀的无尽悲愿

从「抑止门」体弥陀的无尽悲愿


第十八愿总共有三十六字,前面二十八字──「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叫做「摄取门」,显示阿弥陀佛要救度十方众生的弘誓大愿,「摄取」就是救度的意思。最后二句经文是「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为什么后面有这二句呢?这样岂不是所要救度的对象是有设限的?有些众生仍遗漏在阿弥陀佛的救度之外呢?是不是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还没有大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呢?不然为什么还有众生被排除在这第十八愿之外?其实不是这样的。

以结论来说,不管五逆也好,诽谤正法也好,都是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对象。只是在他还没有做之前,因为担心他去做,就先给他警告;那万一已经做了,也希望他回心转意,念佛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同样救度他。所以「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二句八字叫做「抑止门」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解释「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八字,就说:

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

此就未造业而解也;若造,还摄得生。

因为这二种罪业非常深重,若是造作了,最后没有遇到阿弥陀佛救度的法,没有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寿命一到,当下必定堕入阿鼻地狱,非常的恐怖。阿弥陀佛就是怕我们这些还有贪、瞋、痴、慢、疑、邪见的罪恶众生,逢缘遇境会去造五逆谤法之业,所以才有这二句,以为事先防范。

假使众生没有贪、瞋、痴、慢、疑、邪见,阿弥陀佛就不用劝这二句了;既然劝这二句,也就显示阿弥陀佛要救度的众生是有可能会去造这种罪业的,因为只要内心有三毒的种子,遇到对应的环境就会发芽、开花、结果,也就是「唯识学」所说的「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就是因为现实环境有诱发生起现行的外缘,佛怕我们众生造这二种罪业,所以方便说你不能造,若造作了就不能往生。但这是方便的讲法,并不是说,已造这种罪的众生,阿弥陀佛就不救度了。

善导大师进一步又解释说,因为对方还未造这种业,所以就先告诉他说,你不能造,造就不能往生,但是假使对方已经造了这种业,阿弥陀佛还是会救度他,告诉他要赶紧信受佛的救度,念佛的名号,往生佛的国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这样的意思。

善导大师的解释,有四点含意:

第一点,「摄取门」。第十八愿前面二十八字「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二十八字属「摄取门」。

第二点,「抑止门」。第十八愿后面「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八字属「抑止门」。「抑止」就是事先警告、禁止,不要去做,并不是不救度的意思。

第三点,「未造抑止,防造重罪故」。在还没有做以前,先警告、禁止,事先预防众生去造作这种重罪,因为「五逆」和「谤法」这二种罪是所有罪业之中至极的重罪,众生没有造便罢,若是造作,是直接堕入到阿鼻地狱的重业。阿鼻地狱的苦是无量的苦,时间是非常的久,就如《地藏经》所说的,阿鼻地狱的众生受苦的时间,即便这个娑婆世界,历经成住坏空之后,也还会因为这个重业转到他方世界继续受苦,等这个娑婆世界再形成的时候,又辗转回到这个娑婆世界的阿鼻地狱持续受这个苦报,可见这二种业是多么重。为了预防众生造这二种业,才方便善巧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所以此二句八字是针对未造时来说的。

众生都有一种劣根性,在身处荣华富贵的环境中,或者身体健康的时候,就会无所顾虑去享受种种五欲之乐,在享乐之中造了种种罪业;若是身体多少有病痛,环境有顺也有逆,才会提醒我们去修行学佛。所以有一句话说「比丘常带三分病」,病是在提醒我们,警示人生无常,不可以懈怠,要常行精进,如救头燃,这也是一种「未造抑止」。

第四点,「已造摄取,大悲普救故」。万一众生造了这种罪,阿弥陀佛也要救他,显示阿弥陀佛是真真正正、大慈大悲要普救众生。因为阿弥陀佛的本意是要救度十方众生,因此不论是有罪、无罪,都要救度。所以是一方面事先警惕,另一方面,若他已经造了,也要催促他赶快回心,毕竟造了这种重罪,在佛的心中是不忍看他去受苦流转而救度无期的。

比如《观无量寿经》中造了五逆罪的下下品众生,最后因为念佛也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显示阿弥陀佛不忍心看到众生堕落阿鼻地狱,安排种种因缘使他有机会回心念佛,好将他救度到极乐世界,所以说「已造摄取」。

从上面的解说,大家应该可以了解,「唯除」是为了「抑止」,「抑止」是为了「摄取」,并不是真正的「除」,永远的「除」。因此,「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八字,更显示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细腻悲愿。

若能够回心转意,任何的众生、任何的大罪,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就好像善导大师解释的: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

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五逆十恶,罪灭得生」,意思就是说,靠着阿弥陀佛的愿力,五逆的众生或者十恶的众生,只要念佛都能够罪灭得生,只要念佛五逆十恶的罪就可以消灭,而得往生极乐世界。

「谤法阐提,回心皆往」,诽谤正法的众生或者断善根的阐提众生,他若回心转意,愿意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也一样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显示阿弥陀佛的大平等与悲心无限。所以弥陀的愿力是绝对性的,没有一个人不能救,也没有一个人不要救。

善导大师又说:

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

这和前段文的意思一样,谤法阐提行十恶的众生,只要回心转意,专称弥陀佛名,谤法的罪、阐提的罪、十恶的罪,都可以消除。

善导大师又说:

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

「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就好像一支利剑,这支剑是神剑、是佛剑,这支剑所到之处,根本的无明都可以破除,所有的罪业都可以消灭,任何的阻碍都可以化解,所以说「一声称念罪皆除」。

「五逆」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以现代环境来说,比较没有机会造五逆罪,因为佛已经涅槃,而现在修行人得初果罗汉的就已经很少了,何况得四果阿罗汉。破和合僧的意思是说,一个修行的僧团他们互相依靠、互相团结,一起修行,但是因为造谣,破坏他们的和谐,让他们分裂,甚至障碍他们的修行,学佛的人比较不会这样做。不过,在团体中若是爱说是非、拨弄是非、说闲话,这样就有可能会犯上破和合僧之罪。

所以学佛修行的人,最后若没有归入净土,没有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来生大都又随业去轮回,将来有可能会堕入三恶道,这是非常恐怖、危险的。

五逆谤法这样的罪业众生也能够因为念佛让佛救出阿鼻地狱,甚至往生极乐世界,除了净土三经有这样的解释之外,其他的经典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说法呢?有!有好几部经典都曾说到犯了五逆谤法的众生,靠着佛的力量消除罪业得到解脱的记载。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说:

或复有情,造诸恶业,四重、八重、五无间罪、谤方等经、一阐提等,种种重罪,使得销灭,速疾解脱,顿悟涅槃,而为彼说诸陀罗尼藏。

这段经文是说,有真言咒语可以消除四种重罪、八种重罪,乃至无间、谤方等经、谤法和一阐提的罪业,不但可以使他们消除这样的罪业,也可以使他们速疾解脱,当下悟到涅槃佛性。

由这段经文可以知道,既然其他的法门也有这样殊胜的功德,何况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万德洪名呢!岂不是更加殊胜,又更加简单容易?

有很多的咒语是不容易念的,平时已经不容易念了,若是到了临终,地狱之火烧到面前的时候,当下身心必然非常恐慌、痛苦万分,可以说六神纷乱无主,在那样极其危险、急迫之下,念那些咒语以求解脱是很困难的,那时就只有「南无阿弥陀佛」能救我们了。因为只要念到、听到,都能够得到解脱。

印光大师也说:

若先曾谤法,后知改悔,则得往生。譬如病愈即是好人,归降即是顺民也。

若谓谤法之人,后纵改悔,亦不得生,便完全失却修持准绳。

印光大师说,如果以前曾经造过谤法的罪业,但是后来改悔,这样也能够靠着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就好像一个病人,吃了药病好之后,就是一个健康的人了;又好像两国打仗,对方投降了,既已投降做了我们的国民,这样就是我国的百姓了。

假使说以前曾经造过谤法或者五逆十恶的业,虽然悔改但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岂不是失去了学佛、修行、解脱的标准性呢?若是这样,就不知道什么是解脱的原则了。这是印光大师这段法语的意思。

法照大师是唐朝时代的一位国师,也是净土宗第四位祖师,是一位很有名的高僧,他有一段偈语说:

彼彿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彿,能令瓦砾变成金。

这段的法语非常好,显露出阿弥陀佛彻底救度众生的大慈悲,也显示出念佛功德的殊胜。倒数第三句说「不简破戒罪根深」,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没有分别的,即使是罪根很深、罪业很重的破戒众生,只要对方回心转意,此后专一念佛,这样也要使他往生成佛。

「能令瓦砾变成金」,「瓦砾」就前一句所说的破戒及罪业深重的人,他们最后悔改念佛,就可以怎么样呢?天差地别,大不相同。本来是瓦砾,瓦砾就是破损的瓦砖,原本是废弃品,丢在墙角没有价值、没有人要的,当下突然变成黄金,由最没有价值的废弃物,变成最有价值的金子。好像是枯木重生,已经枯死的树木竟然还能够又重发新芽,而且开出芬陀利花,这都是靠回心念佛,也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作为增上强缘,以我们念佛为因,阿弥陀佛的佛力为缘,才能够使我们这种罪业深重的众生,能够往生成佛;没有价值的东西,突然变成珍贵的黄金。

如果没有阿弥陀佛的愿力作为增上缘,没有可得度的机缘,则瓦砾还是瓦砾,该堕入地狱的还是会堕入地狱;能够得度,就是靠我们回心念佛,靠阿弥陀佛救度的功德力。

当然我们不可能故意去受戒又去破戒。在佛前发愿受戒是非常神圣、庄重的事,发持戒之愿以后,心情上必然都会念兹在兹,非常慎重的去护持这个戒,因为这是对释迦牟尼佛的承诺,不会轻易去破戒。假使破戒了,一定有他不得不破戒的环境因缘,那也是他的业力。

不过,严格说来,十方众生都有犯罪、破戒的潜在念头,因为众生都有贪、瞋、痴;有贪、瞋、痴就有可能会受戒而破戒,没有受戒的也会犯杀、盗、淫、妄的罪业。若不是我们有这样的业障,早就解脱生死轮回了,怎么还会在这里呢?所以,不管有无受戒、破戒,最后都是要靠阿弥陀佛的救度。

大约一千年前日本有一位源信上人,他说:

极重恶人,无他方便;唯称弥陀,得生极乐。

这段法语也是在说《观无量寿经》下下品众生的状况,众生罪业最重的就是下下品的众生,下下品的众生是极重罪业的恶人,世间除了一阐提之外,没有比这样的罪更重了。这样的罪业,是任何声闻的法、缘觉的法、菩萨的法,乃至其他佛的法都没有办法救度,只有阿弥陀佛的愿力与功德才能救度,也就是说,只有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才能够救,只有念佛才能够救,不但能够解脱三界六道轮回,也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不但往生极乐世界,也能够快速成佛。

所以说「极重恶人,无他方便」,没有其他的办法,「唯称弥陀,得生极乐。」唯有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不但离三途之苦,得到往生极乐之乐,而且也能够成佛。这就显示第十八愿后面八字所说的「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抑止门,是先警告大家的,是提醒我们的,也是使我们最后有回心转意来得到救度的机会,它不是真正的除,不是永远的除,它是方便性的说法。

那学佛、念佛的人可以因为这样就去为非作歹、放纵身心、不去约束,就靠稳阿弥陀佛吗?当然不可以这样,反而要更加感念有阿弥陀佛无微不至、体贴周到的爱心与大恩,遵守阿弥陀佛的警策才对。

净土宗有一位祖师叫做道绰大师,他根据《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的经文,来解释第十八愿。怎么解释呢,他说:

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

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段文总共三十个字,这段文也叫作「本愿取意文」,本愿取意文是道绰大师的「本愿释」,本愿释就是道绰大师对阿弥陀佛的本愿,第十八愿的解释,这个解释是所有「本愿释」的模范,非常标准、非常重要。

所以念佛人对这段法语、对这三十个字,若能够将它背在心中,领解它的意思,这样会增长我们的信心与法喜。不过若是已上了年岁,记忆力也已衰退了,就不用背,只要将「阿弥陀佛」念熟,就好了。

道绰大师根据下品下生的内涵解释第十八愿,这种解说非常好。第十八愿就是这个道理,有这个道理,必定有那个事相,那个事相在哪里呢?就是在《观经》的下品下生。有一句话说:「以理成事,以事显理」,就是说在这个宇宙之中,必先有这个道理、原理的存在,所以才能创造出那种相应的事实,才有相应的现象可以显现,假使在这个宇宙之中,根本就没有这种的原理,而要创造那种事实、或现象是不可能的。

但原理、道理往往是很深刻、很微细,不容易了解的,所以就必须要藉种种的譬喻或者故事来说明、显现出道理的真实可行性。道绰大师这段法语这三十个字就是「以事显理」,以下品下生、造业的众生临终念佛往生,来显现出阿弥陀佛根本大愿第十八愿的微妙道理,所以这段文非常的好。

这段文第一句就说:「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这是在解释第十八愿的十方众生,十方众生是什么样的众生呢?是圣者或凡夫?是善人或恶人?是什么样的众生呢?道绰大师直接用「纵令一生造恶」来解释。

「纵令一生造恶」意思就是说,即使万不得已他一生造了罪业。这句的意思包含:造罪业的众生也好,没造罪业行善积德的众生也好;遇到佛法学佛修行也好,甚至已经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众生也好,都包含在这个「纵令」这二字里面。

这段文中第一句「纵令一生造恶」,如同撼动人心的平地一声雷,又如长夜划破无明的一道光,让人很兴奋、很高兴、很踊跃,让人由衷赞叹!令人仰天欢呼!怎样欢呼呢?欢呼说我们已经得救了!我们已经得救了!就好像《法华经》所说:「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

「纵令一生造恶」这六个字是在解释第十八愿的「十方众生」,虽然第十八愿三十六字当中并没有这六个字的经文,但是有这六字的意义。因为第十八愿的愿文所说的十方众生,乍看这四字不知道是指什么样的众生,道绰大师让我们了解十方众生,就是「纵令一生造恶」的众生。

善导大师说「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也可说「阿弥陀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就好像掉入水中的人,才需要赶紧将他救起来,若是在岸上,我们就可以放心。

所以十方众生之中,有凡夫众生,也有圣人众生,以凡夫为本;凡夫之中有善有恶,以恶机为本;恶人之中也有平生的根机,也有临终的根机,平生的恶人他还有生命存在,他或许还能够遇到佛法而得救,独独将要临终的恶人,他这口气将要断了,一断就要堕入地狱,没有其他的方便,这个时候若没有马上将他救起,就来不及了。

所以佛的慈悲显示在哪里?显示在临终这个罪恶众生的身上,当然佛救度众生平等没有差别,但是若以先后缓急来说,当然在恶机临终将要堕入地狱,这个时候可说千钧一发,危急之至,要赶紧先将他救起,否则稍纵即逝。

因此道绰大师他才解释说「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一生造恶临命终的这个众生最紧急,若不是临命终,还来得及。同时也以「纵令」这二字来包含一生行善的根机,这就表示所有的众生──上自上上品善根的众生,下至下下品五逆造恶下劣根机的众生,都没有遗漏于阿弥陀佛的救度之外,都能够让阿弥陀佛救到极乐世界。

所以若没有道绰大师这段「本愿取意文」,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后人恐怕就难以体会了解,造恶的根机恐怕也不知回心往生的这条道路,所以道绰大师可以说为了天下后世众生显明弥陀愿王万机不漏、平等普救的本愿深意,令人感戴。

又,第十八愿所说的「乃至十念」,这个「念」,有的解释为观念上观想念佛、观像念佛的「念」,或者意念上实相念佛、无相念佛的「念」,如果这样,「易行道」就失去了易行的原理。因为这个「念」若不是称念佛名的「念」,则一般人都做不到;唯有「乃至十念」的口称念佛,一切众生才都能做得到,甚至连鸟儿也做得到,其他动物也都做得到。

所以「乃至十念」若解释为其他的「念」,这样就违背了阿弥陀佛「五劫思维」的本愿了。因此道绰大师以「称」解释「念」而说「十念相续称我名字」,明白显示阿弥陀佛的本意,也显示「易行道」的至极易行。

所以第十八愿有了道绰大师的取意文,第十八愿才能够显明,到了善导大师直接就以「下至十声,称我名号」来解释取意文,二位师徒的解释前呼后应,可说通彻佛意,朗照古今。

--- 摘自慧净上人2015年10月18日佛一开示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抑止门」体悟弥陀的无尽悲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