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让有限的人生,活出无限的精彩

古往今来,人们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作一种追求。其原因在于两者兼为,可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所谓读书以明理,实践出真知。明朝思想家王守一提出“知行合一”,也是形容“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因此提醒我们要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巩固理论知识,以提升自身对知识的领悟和运用。

《明史·方伎传·李时珍》中记载,李时珍“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他走遍天下的山川河流,收集无数药物标本和处方,在中医学、本草学、农学、博物学等方面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谓“为利甚远”。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教子诗就是强调读书学习,要做到躬行践履,知行合一,方能学有所成。

想要在孩子的教育上做到“知行合一”,实非易事。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引导孩子躬行践学方面,可称之为父亲的表率,

翻开俞敏洪的新书《在岁月中远行》,里面翔实生动地描述了——他和孩子在旅行中的经历,并以阅读和行走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更加深刻、多维地了解这个世界。

受明代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影响,俞敏洪老师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写下二至五万字的旅行笔记。并且,他还会把这些笔记,当作与孩子在旅行过程中,互动交流的素材——从大地风貌,到动植物生命,从人文史发展,到社会风俗民情,以及宗教学、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

所谓“行走使人辽阔,阅读让人生释然”。在俞敏洪心里,每一次行走,其实就是一场知识的饕餮盛宴。

本书也是俞敏洪近年来,在工作、生活和行走方面的感悟,以及他对世事变幻、人生起伏下的心路历程和深刻思考。他在书中与我们探讨如何在这个速变、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时代,笃定前行,把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精彩。

一、如此行走,灵魂有趣,人生更精彩。

对于亲子教育,俞敏洪的态度与众不同——让孩子走出教室,去观察花鸟虫鱼,去记录大自然里的生命成长过程等等;将“知与行”无缝衔接。

俞敏洪还倡议父母,多带领孩子远行,记录行走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

例如,让孩子读《蜀道难》,同时展开地图,一起分析秦岭和四川之间的关系;通过诵读诗歌、散文,一起感受文字表达的魅力;用文字记录日常行为和行走见闻。

这些,都源自于俞敏洪的亲身经历。每一年,他都会带着孩子一起远行,去体验行走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他向往“朝碧海,暮苍梧”的自由和豁达,所以把阅读和行走连接在一起,只要时间允许,他就会像徐霞客一样,背上行囊独自远行,又或是携家小而行。

本书记录了俞敏洪从国内到国外,行走过的众多地方;每到一地,必有对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民俗风情、个人领悟等方面的精彩解读。由此可知,行走与阅读结合,意义非凡。

例如,他对“京西古道”的解读:它的出现和繁荣,人类生存的交流活动因此变得更加密切。人类喜欢远行,是因为对远方充满好奇,希望通过交流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资源。

最后总结——从远古开始,人类就已彰显出经济能力,并无师自通了两件事:一是人们所需的生活用品,要以互相交换作为补充,所以从以物易物开始而产生了货币;二是人们发现,把自己的物品运到更远的地方去,会变得更值钱,把更远地方的物品运回来,也会更值钱,于是贸易就产生了。

你看,一条历经沧桑,如今落寞荒凉的古道,在俞老师的笔下,变得厚重而鲜活,让人仿佛穿梭千年,置身于驼铃声声中,领略古人风餐露宿、长途跋涉的奋斗精神。

试想,父母与孩子一起旅行,结合相关知识的阅读,用心去感受一景一物,加上自己的思想、体会,最后揉合成一篇游记,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还比如,俞敏洪与女儿相约香格里拉,追寻梅里雪山的圣景。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撒在卡瓦格博主峰上时,山头顷刻披上一层闪闪发光的金纱,熠熠生辉,这便是“日照金山”的由来。

面对此景,俞敏洪如此描述自己的心声:敬畏之心由然而生,并满溢神圣、圣洁、庄重之感。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合一”。

由此可见,读书与行走,既能拥抱知识,又能拥抱世界,甚好!

如此“行走”,灵魂有趣,人生更精彩。

二、岁月无情,生命却有情

庄子说“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有道是“岁月无情催人老,朝如青丝暮白头”。

人生之旅,顺也好,逆也罢;生老病死,自然法则,无人能逃;所以,时光贵,莫浪费。

而俞敏洪,他又是如何面对这个人生课题?

第一次感觉到时光如梭,是40岁,感慨青春逝去;第一次感到倏忽半百,是50岁,内心难以接受;而这一次,他60岁,听天命乎?他答,还需长时间挣扎。

然而,挣扎有何用?

纵使你曾怀青云志,不为碎银几两难,也终将会“流光逝,步蹒跚”。

原来,俞敏洪只是调侃抒怀。面对终老,心有挣扎,却睿智如斯——他说,自不会因此颓废。余生课业,既要过得充实,也要为家、为社会奉献更多的价值。

好一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景象。

垂垂暮年又如何?俞敏洪依然老当益壮,热情不减,奏响生命之歌,振奋人心。

对人生的豁达和通透,俞敏洪内心自然多了一份与常人不一样的自在逍遥。

这份通透,也让俞敏洪在事业上,面对行业困境,更加从容不迫。“壮士断腕”又如何?“退学费、捐桌椅退场”又如何?

如此种种,都离不开俞敏洪,对人生智慧的通透和释然。

有人说,这是真正的师者之风——俞敏洪自己淋雨,却不忘为别人撑伞。

或许,这只是俞敏洪想要努力履行自己的诺言——这辈子什么都可以离开,就是不可以离开讲台。

又或许,谦谦君子,本就肩负使命,所以无惧艰难。

而俞敏洪却说,是因为他相信,真情从不缺席。

新东方陷入过困境和迷茫,面对过前所未有的挑战;遭遇过网络上的诅咒和谩骂。

幸好,就如俞敏洪所说,温情与仁爱一直在。

今年六月份,最火爆的事,就发生在新东方的双语直播间里。新颖独特的直播方式,吸引众多网友,成为热议话题。

专家也评论,这是危机企业转型初步成功的经典案例。这并非一般喧嚣过后立刻被遗忘的热点,它颠覆了喧闹的直播界,用知识重新定义直播行业。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岁月无情,生命有情。如今的俞敏洪, 60岁出发,归来仍是少年。

三、一切都会变得更好,让生命更加丰盈富足

事业上的新起航,充分证明了个人的努力和坚持,才是人生精彩的关键因素。因为这个因素,我们才得以走出困境和痛苦,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

即使困境、痛苦仍会循环往复,但每走过一个坎,人生必将得到升华;就像登上巍峨的高山,必将看到更加壮阔的世界一样。

因此,人生在世,无论发生什么,其实都是最好的安排。

然而,有很多人依然好奇:这两年,俞敏洪是怎么一次次走出困境,拥抱精彩的人生?

不可否认,如今的我们,方方面面都受疫情影响,俞敏洪也不例外。

身为新东方的掌门人,企业面临生死考验,如临深渊,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恐惧。这是源于对一切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包括生命的不确定性,企业生死存亡的不确定性。

比如,新东方之前的线下课全部搬到线上,家长会否集体退班;如果集体退班,经费是个大问题;在这场危机中,新东方的未来该何去何从;企业旧模式,能否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变革;中美贸易拉锯,导致新东方国际业务遭遇致命性的打击……

俞敏洪如此形容——成千上万个问题扑面而来,所有的难题一股脑堆到他面前,令他“脑袋炸裂”。

经历过种种痛苦,他反而释怀了。

于是乎,俞敏洪调侃自己:都已经这样了,就抱着一切随遇而安的心情看热闹,只做能看清的事,不去问结果如何。

换个角度想想,这恐怕只有俞敏洪可以如此云淡风轻,换了普通人,也许真抓狂了。

原来,俞敏洪坚定地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新东方的股票虽因疫情业绩不好,但股价反而上升了很多。为了防范于未然,新东方11月在香港第二次上市,融资了一笔好钱。未雨绸缪需要智慧,这笔钱果然帮助新东方,平安度过了一段步履维艰的日子。

种种经历,让俞敏洪想通了一些事:一是生命脆弱,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更应珍惜时光;二是要赋予人生意义,让生命充盈富足,活在人间,就要多做利他之事。

因此,他做了两个决定:

一要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丰富起来,适度享受人生,同时还要贡献自己的智慧;

二要多做好事,聚焦中国农村教育,尽力帮助农村孩子走出贫困循环,把张桂梅老师当作好榜样,用另一种方式,同样的原则,做帮助农村孩子的事情。

四、结语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总有人在坚持自己的信念。

而俞敏洪,正是如此。他用文字记录生命轨迹,萃取人生智慧;通过著作《在岁月中远行》,传递真知灼见——人生要坚持做两件事:一是低头读书;二是昂首行走。

时光飞逝,我们要赋予生命更多的意义。

唯有躬行践履,不断探索,拥抱变化,人生才会辽阔;尊重命运,突破自我,活出精彩,生命才会厚重。

愿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笃定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俞敏洪:让有限的人生,活出无限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