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创业》—显性成本vs隐形成本

《精益创业》——显性成本vs隐形成本

      对于初创期的企业,为什么最好是招两个人发三个人的薪水,因为这两个人拿着三个人的薪水,是要去干四个人的活儿,特别对于初创公司,这才是更高效的工作方式,你招两个业务经验的老手,减少了团队磨合的成本,绝对比为了压低工资招四个新人要高效的多。
        而且你的企业发市场水平1.5倍的工资,也更容易找到厉害的人,所以看上去多花了钱实际上确实省钱。
        迅雷创始人程浩说,“在创业100个人之内,我绝对不会招新生,等公司规模大了再培养新人”,为什么这么做?
      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话题: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事实上很多企业只重视显性成本。却忽视了隐性成本,而隐性成本却是企业成长道路上的无形杀手!
      显性成本是可量化的成本,比如财务报表上能算的清楚的费用包括员工工资五险一金,办公室房租市场公关费用当道这些是可以量化的部分;
那么隐性成本是什么呢?是那些无法精确计算的成本,比如沟通成本,团队磨合成本这些东西其实很难去量化。
      比如你很难说一个团队因为在一起比较久了,所以磨合的好,那么效率就比另外一个团队高30%,这个30%,你很难精确计算。事实上,对于很多早期的创业公司往往只重视显性成本,不重视隐性成本。
      例如刚才招人的例子来说,把员工的工资压的很低,一是会导致招聘效率很低,你面试了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也给了几个offer,但面试者最后都不愿意来;二是招不到理想的人,好不容易有两个人愿意来还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前期培训到真正上手还得花两三个月的时间。因此工资、员工招聘培训的成本都上来了,这都是显著的企业隐性成本。
      比如特别还有创业公司为了节省房租,找来的办公室过于简陋或者干脆,把办公室搬到郊区,同样会导致你想招的优质人才不愿意来。
      因为距离比较远,可能每天上下班的时间比正常要多花一个小时,你要是把这些时间换算成员工每天能为公司多工作一小时,实际上你的损失同样巨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互联公司愿意给员工提供免费的午餐和晚餐,公司确实多了一些显性成本,但是为员工节约了大量外出吃饭的时间,员工每天可以多干一小时活儿,所以这笔账很划算,还提升了公司美誉度,一举两得。
      现在还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企业去外地的省市开分公司,目的主要是两个,一是降低一些人力成本,二是为了获得一些地方的财政补贴,其实他们在那个省份并没有任何业务,虽然这样确实能降低一些显性成本。但是非常不建议这么做,因为两地办公会有巨大的沟通成本,特别对于初创公司来说道理很简单,你创业公司总共就专注一件事儿,最多几十个人还分在两个不同的城市,不管打电话还是微信沟通效率都远远比不上面对面交流来的高效,所以为了占点小便宜却使得你也有发展变化,这明显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对规模大一些的公司来说,两地办公还相对好一点,因为总能找到一些比较独立的业务,但沟通成本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那目前非常火的人工智能来说,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研发和最好的人才肯定是在美国,所以这也吸引了很多国内的科技企业比如滴滴百度等等在美国成立了研究院或者研发中心。
      在分工上,前沿科技的开发由美国团队负责,项目的具体落地则报给国内团队,双方如何顺畅的沟通,这是个非常大的挑战,比如一个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国内你在工作时间反馈上去等归国的同事上班,看到已经是北京时间凌晨了,如果硅谷的同事想向你询问一些细节,你已经睡了,等你在上班儿来到北京办公室,是硅谷那边又快要下班了。

      李善友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企业最大的浪费不是员工上班时间刷微信,不是花了广告费没效果。也不是一室租大了浪费,而是大家辛辛苦苦加班加点做出来的东西没人要,我认为这句话总结的非常对,找错需求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时间,成本是无可挽回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益创业》—显性成本vs隐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