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觉得,我们的爱情是盲目的、是不期而遇的,我们仿佛被人下了蛊一样不知不觉为情痴狂。当我们被问到我们为什么爱上了自己的伴侣,很多人都会一脸无辜并且不知所措的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我们仔细想一下我们一生可以遇到很多人,为什么这么多人里面我们偏偏只选择了TA。
就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所说的,“是我自己挤到你的眼前,扑到你的怀里,一头栽进我的命运,就像跌进一个深渊。”
而这种感觉,在电影《无姓之人》里曾经提到过的,“我们陷入爱河会是怎么样,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下丘脑释放喷射出了荷尔蒙,但为什么偏偏是这个女人或者这个男人?是因为释放出的特定荷尔蒙,正符合我们喜欢的基因信号?还是因为识别出相似的基因轮廓,比如自己的父母。”
换句话说,“爱上一个人”的本质是你对TA产生了一系列分泌物,而你之所以只对特定的TA产生这种物质,很有可能是因为TA的某些特质完美切中了你的童年记忆。
如果我们将爱的生物基础分为欲望阶段、吸引阶段和依恋阶段。
欲望阶段我们对目标产生性欲望,是生物本能,这个阶段分泌的是性激素。
吸引阶段可以称为彼此陷入爱河,热恋中的我们感到愉悦和开心,热恋期就是处于这个阶段。这个阶段是最容易上瘾的阶段,也正是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恋人没有办法顺利的度过热恋期。
与爱人在一起时,大脑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去肾上腺素、五羟色胺和苯乙胺。这些物质太“可怕”了。多巴胺刺激催产素的分泌,让人产生欢欣的感觉;脑啡肽是一种天然止痛药;去甲肾上腺素充满你的身体的时刻,正是你意乱情迷之时;五羟色胺是让人产生愉悦情绪的信使。这些快乐的感觉是一种奖励机制,会让我们想要得到更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痴迷于热恋的原因。
依恋阶段亲密关系中的双方会更加依恋对方,而长期关系、结婚生子都是处于这种阶段。
在这个阶段两个人开始分泌的激素又会不同,我们开始分泌催产素、后叶加压素和内啡肽。
催产素可以让人降低压力感到轻松舒适;后叶加压素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于伴侣的忠诚度;而内啡肽可以让人享受安逸、温暖、亲密平静的感觉。
所以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我们不难发现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有些人生来就不会具有稳定关系。有些人会因为高涨的激素水平经常与异性发生关系且很快分手;有些人因为低水平的五羟色胺即使遇到了真爱也依旧改变不了影响双方关系的冲动、攻击等不良行为;有些人会因为后叶加压素分泌不足而天生缺乏忠诚感;也会有些人因为缺乏内啡肽而不适应安静的伴侣关系。这不是他们可以控制的,这是基因或者是大脑的病变给他们带来的恶果。
也许他们也渴望爱,但是命运没有办法让他们得到一段在普世意义上美满的感情,他们感情的落脚点必须有一个相对畸形的平衡。也正是这样,他们人生中的感情旅途挫折重重,备尝苦难。
第二个问题,其实很多激素反应并不只是在相爱时才产生,看帅哥美女、大自然、宠物我们放松下来以后都会有爱的情绪。这也是为什么爱情或者伴侣只能在我们人生中占据一小部分的原因。其实我们跟爱人的很多难忘的感觉是受脑内激素分泌支配和控制的,所以只要能够可以触发对应激素分泌,我们都会拥有爱的感觉。这并不一定仅仅通过自己的伴侣,其实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办法。
这也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对于爱情的感觉越来越不敏锐。很多元素,只要具备了类似的特定性,进入了某个特殊的过程,我们都会拥有爱情的感觉。因为相同场景触发次数太多,我们对于这些激素耐受的阈值就提高了,同样的场景我们就越来越难以得到欢欣的感觉了。同时,我们也因为同样吃过了太多的苦,产生了保护机制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克制了。
说白了爱情的感觉,就脑中产生了荷尔蒙,荷尔蒙刺激神经后给身体机能带来的特殊体验。
对于女人来说,最幸福也是最悲哀的一点就是,催产素可以释放我们的荷尔蒙。女人在有孩子头几年,会分泌大量催产素,其实那个时候尽管我们面对的是孩子,但是那个感觉就是爱情,而且是特别抗压的爱情。因为我们可以分泌更多的催产素,我们幸运的是可以享受更多爱和幸福的感觉。悲哀的是,如果碰到极端情况,女人一定是输家。
比如说一男一女在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下,这样的条件非常容易营造爱的气氛,让对方爱上自己。如果那个时候一定要牺牲一个人,女人一定是更容易自己选择牺牲的一方,因为女人天生就拥有关于爱更高的感受度。
所谓为了爱去死,可能更高概率发生在女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