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分离:你如何获得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课题分离”这个词最早是由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来的,阿德勒是弗洛伊德的弟子,后来因为与弗洛伊德观念不合选择离开,自成一派,成立个体心理学。

我最开始接触到阿德勒是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在我看来,这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书之一了,书中提出到的观点有些颠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回到正题,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的事情(包括具体的事情、想法、感受等)。

而“课题分离”就是要将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书中说,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假期最后两天抄完作业,看老师的脸色来判断自己能不能过关;

室友吵到了我,我要不要跟他说一声;

上台做自己介绍,我非常紧张。

我们都需要把自己的想法、感受,放在别人的视线和评价中,才能够判断“我这么做是不是对的”“我表现得应该还可以吧”,靠着这样的评价体系,我们永远也无法走出人际关系的困扰。

怎么判断是谁的课题呢?很简单,就是“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作业是我的课题,评价我的作业是老师的课题;我被吵到是我的课题,我跟室友说了之后,室友会不会改是他的课题;做自我介绍是我的课题,别人怎么评价我是别人的课题。

我们都苦于人际关系。有什么具体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进行课题分离呢?书中给出的建议是: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再讲一个亲密关系的例子吧。

我们很多家庭,总是在告诫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作为父母总是过度干预孩子——不让孩子玩手机、没收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时刻关心孩子的成绩搞得孩子对每次考试十分紧张。

从“课题分离”的角度来看,“上学”是孩子的课题,孩子如果选择沉迷手机、小说、成绩差,最后没能上好学校,没有好工作,都是孩子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当父母总是说着“为他们着想”的话,满足自己的目的——希望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的人生、获得面子或虚荣心、支配欲(这么说可能有些偏颇,但是大部分父母真的是这样)。

那父母这么干预,最后的结果都是怎么样的呢?恐怕都不太好,要么是孩子会背着父母偷偷娱乐,要么是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之后也会与父母的关系疏远。

那难道就要放任孩子不管了吗?并不是,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身为父母可以随时为孩子提供帮助,但绝不妄加干涉。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他才可能长成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人。

古希腊有一则话就是这个道理: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这么看来,“课题分离”是一个强人的行事准则,我们尽管知道,却很难做到,而且有的时候,这个概念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但是它的确能够给我们日常的生活提供一个健康的标准。

有人说,从接触阿德勒到将他的思想完全贯穿到你的生活中,需要花你当下寿命的一半,那我岂不是要到快30岁才能完全掌握“课题分离”的能力了。

其实,并不需要花那么久,这个方法只是给了你一个“更好”的选择而已,就拿我自己来说,我读完这本书到现在已经快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虽然很多时候还是会被别人影响,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我的“在意别人的看法”的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就是一种进步,很多时候,也会“一不小心”就忘记了“课题分离”的概念而分不清左右,没关系,等你意识到的时候,再将它捡起来就好了。

最后,就用书中的一句话作结吧: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愿你早日获得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题分离:你如何获得高质量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