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流行音乐-多种音乐风格轻松学》-MOOC

  • 1 早期艺术化流行歌曲

  • 1.1 新大陆之声——美国流行歌曲第一篇

1.1.1单页歌谣(broadside ballad):只有歌词的乐谱

 17世纪在英国广泛传播的流行音乐出版物。一般只有一页,上方有木刻的图案,然后标明一首广为人熟知的曲调名,供人配弹配唱。(如经常使用的曲调“绿袖子”)
 歌词内容:用打油诗般随意的语言,来表现民众关心的问题,如:爱情、宗教、饮酒、传说、灾难、奇闻异事等。一般不关注史诗般的内容和文学性,也较少关注重大的题材。
 背景:17世纪左右,旋律简单的歌曲和无伴奏重唱风靡一时,音乐出版行业也成为盈利产业。此时出现最早面向音乐爱好者出版的流行音乐乐谱——单页歌谣
 起源:追溯到14-15世纪游吟诗人的演唱歌曲。但游吟诗人歌曲的歌词往往是叙事诗,内容一般是彬彬有礼的法国浪漫故事,或者在德国宫廷流行的传奇故事。

  • 1.1.2 分节歌

 即:一段旋律在不断重复时,配上不同的歌词。被出版,供家庭使用。后出现新型的,面向更多音乐爱好者——客厅歌曲。

  • 客厅歌曲-Parlor Song(进入中产阶级家庭)

 场景:主要在英国中产阶级家庭里表演。有财力、有时间消费。后由英国传入到美国。1830年左右,美国出现了廉价立式钢琴,进一步刺激了人们对客厅歌曲的需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达顶峰,和声与旋律方面更复杂精致,且不局限于客厅,开始有专业歌手在音乐会中演唱。
 表演者:开始为业余歌手和钢琴演奏者。
 内容:视为欧洲艺术音乐中比较简单的一部分。最开始采用现成曲调,如:传统民歌、爱国歌曲、宗教歌曲、为音乐舞台剧创作的歌曲、黑脸歌舞团中的选段、艺术歌曲(如:舒伯特的小夜曲)、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等。加入新的歌词,如:伤感的爱情主题,或者诗意般、冥想般的内容。
 代表作:《Just Amearpin' For You》

  •  代表人物:流行歌曲的美国风格与史蒂芬 福斯特

  Stephen Foster 1826-1864 爱尔兰后裔,以客厅歌曲著称,被誉为“美国音乐之父”。早期作品多数具有苏格兰与爱尔兰风格的歌曲。如:《美丽的梦神》(Beautiful Dreamer)《哦,苏珊娜》(Oh! Susanna)《故乡的亲人》Old Folks at Home等。后期为黑脸歌舞团创作的歌曲逐渐形成个人的风格,如《开普敦赛马》。


1-1-1.PNG
1-1-2.PNG
1-1-3.PNG
1-1-4.PNG
1-1-5.PNG

音乐推荐

  • 欧文 柏林:
    《摆阔》(Puttin' on the Ritz)
    《亚历山大的拉格泰姆乐队》(Alexander's Ragtime Band)
    《交换舞伴》(Change Partners)
    《让我们面对音乐和舞蹈》(Let's Face the Music and Dance)

  • 科尔 波特:
    《夜晚与白昼》(Night and Day)
    《全部的你》(All of You)
    《开始跳比根舞》(Begin the Beguine)
    《因你而欢乐》(I Get a Kick Out of You)
    《爱你爱到心坎里》(I've Got You Under My Skin)
    《我爱你》(I Love You)

  • 维克多 杨(Victor Young):
    《当我坠入爱河》(When I Fall in Love)

  • 查尔斯 德内(Charies Trenet):
    跨越海洋(Beyond the Sea)

  • 杰罗姆 科恩:
    《我不跳舞》(I Won't Dance)
    《老人河》(O I'Man River)

  • 理查德 罗杰斯:
    《可爱的心上人》(My Funny Valentine)
    《最喜爱的事》(My Favorite Things)

  • 乔治 格什温:
    《雾天》(A Foggy Day)
    《夏日时光》(Summer Time)
    《我找到了节奏》(I Got Rhythm)


  • 1-2 乐谱一条街——叮砰巷:大街上飘来的伤感旋律

1-2-1 歌舞杂耍:十八班武艺显神通

  概述:19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30年代之间,在美国和加拿大十分流行的一种娱乐性戏剧体裁。它由相互分离、彼此没有太多关联的若干幕构成,它的综合性非常强,每一幕都需要多重角色参与,有流行和古典音乐家、歌手、舞者、喜剧演员、魔术师、杂技演员、受过训练的动物、运动员,还有大力士、模仿大师、名人演讲、游吟诗人。
  源头:歌舞杂耍表演时,需要大量的音乐插曲输送给观众,以维持整个娱乐机器的运转。
  代表作:《歌舞杂耍》Vaudeville

1-2-2 叮砰巷的产生

  发展:乐谱出产行业集中出现的纽约剧院附近,以便及时向歌舞杂耍的从业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歌曲。后来就被人们称为“叮砰巷”,从这里出来的歌曲被称为“叮砰巷”歌曲。
  视频:《叮砰巷》Tin Pan Alley
  产生:纽约剧院区附近的街道-Denmark Street.具体出现时间为1885年,位于曼哈顿花区第五和第六大道之间的西28街。街道上的乐谱出版公司为了吸引顾客,各公司推销员在公司窗口弹奏钢琴,由于长期演奏导致钢琴音色疲沓,所以窗口经常飘出叮当作响的钢琴嘈杂声。美国先驱报记者-门罗 罗森菲尔德(Monroe H Rosenfeld)描述这种声音为:TIN PAN

你可能感兴趣的:(《玩转流行音乐-多种音乐风格轻松学》-MO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