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失败,一输就哭怎么办?比起讲道理,这3种做法更有用

前几天,有位游戏群的妈妈咨询我,说她的孩子特别输不起。

和小伙伴比赛跑步,输了就躺在地上大哭。在家和爸爸妈妈玩游戏,就算偶尔输一次,也会发很大的脾气,必须让他一个人赢才行。

遇到这种情况,跟孩子讲“失败是成功之母”这种大道理,显然是没什么用的。

怎样才能让孩子看到失败的意义,不管赢还是输,都愿意继续努力往前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01 孩子为什么会输不起

我们先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看孩子为什么会输不起。简单来说可以归结为3个原因。

1、盲目自信

在3-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认知具有全或无的特点。要么觉得自己什么都好,盲目自信,要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过于自卑。

总之,这个年龄的孩子没办法客观地看待自己,无法理解自己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所以开头的例子里,孩子一旦比赛输了,就会非常沮丧,不明白“明明我是最好的,怎么可能不是第一呢?”

2、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

这也是3-6岁孩子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什么都想尝试,看到爸爸妈妈在做一件事,就觉得自己也一定能行。结果试了才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好,自信心受到打击。

3、父母要求过高

虽然学龄前的孩子输不起,和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关,但也不能忽视家庭的影响。

如果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喜欢比较,孩子就会特别在意做事的结果,还有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很多家长可能觉得,“我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啊”,可是回想一下,你有没有把周围孩子的表现当作衡量标准,来判断你家孩子是否“正常”呢?

比如同事的女儿2岁就不尿床了,自家孩子3岁还尿床,对你来说这是不是差的表现?

是否只有当孩子在吃饭、睡觉、兴趣、成绩各个方面都不输给同龄人时,你才会觉得安心、不焦虑?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很可能在有意无意中给了孩子过大的压力,让他特别得输不起。

02 输不起的孩子会有哪些表现?

输不起的孩子是怎么样的,一输就哭,或者发脾气吗?这可不一定,有些孩子看似是偷懒、不认真,其实却在借此逃避失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有个男孩本来成绩很好,升上高中后却突然迷上了手机游戏,成绩一落千丈,父母怎么劝都没用。

后来找专家咨询,才知道原来孩子在初中时,成绩、家境都是班里最好的,所以他一直很自信。

可升上高中后,班里的同学都是尖子生,家境好的也很多,他突然变得不突出了,所以才用玩游戏的方式来逃避学习,逃避失败。 这也是一种输不起的表现。

总的来说,如果孩子害怕失败,会有下面这3种表现。

1、拒绝参加某类活动

之前小样妈分享过一个案例,一个5岁的小女孩画画很棒,但除此以外的任何活动,不管是家务劳动,还是兴趣班,她都不愿意参加。其实就是通过逃避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2、故意失败

孩子会参加活动,但是也会故意找借口输掉。他可能会说,“我本来可以拿第一的,但我觉得没意思。”

或者“数学一点都不难,可我不喜欢数学老师。”

总之,孩子会找一个借口来为失败承担责任。他们觉得错不在自己,爸爸妈妈就不能说自己笨,或者冷落自己了。

3、表现得成功

还有一类孩子,他们会通过“努力”来避免失败,不过这和真正意义上的努力不同。

他们会让自己待在一个安全区,假设满分是100分,他们可能会拿80分,离不及格很远,但也不会再往上争取。

他们还会挑简单的任务去完成,避开真正的挑战。对他们来说,表现得还不错就可以了,真正的努力只会证明自己不够有天赋。

03 这样做,让孩子坦然面对失败

面对输不起的孩子,怎么做才能让他看到失败的意义,不再逃避?给大家分享3个方法。

1、失败时,练习自我同情

什么样的孩子最怕失败呢?就是失败时,父母会变得严厉、生气,甚至冷漠,时常把“你看看谁家的孩子,你怎么这么不争气”挂在嘴边,这样的孩子最怕失败。

在他们的内心,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表现好,获得成功时,父母才会展露出温柔、慈爱的一面。

而在父母眼中,孩子害怕失败其实也是一种失败。因为这意味着懦弱、胆小、不够勇敢。

可能孩子输给其他小朋友时你没生气,但看到他输不起的样子,你的火气马上就窜出来了。

想要让孩子放下对失败的恐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他失败时,接纳他的负面情绪。

告诉孩子,“输了比赛会觉得难过,这很正常。妈妈小的时候也和你一样,不过哭完就舒服了。”

我们还要让孩子知道,不管你赢或输,妈妈都一样爱你。

赢了,妈妈为你开心,输了,我们一起找原因,下次做得更好。让孩子明白,你不需要用自己的优秀来赢得妈妈的爱。

开导孩子之余,我们还要好好开导一下自己,一种方法是练习“自我同情”。

也就是告诉自己,“我的价值在于我本身,而不在于我把孩子养得怎么样。失败是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的一件事,并不代表我不够好。”

研究发现,练习自我同情的人能够更快从失败中恢复过来,对我们、对孩子都是如此。

当我们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放下,才能更坦然地接受孩子的失败,不再把压力和恐惧传递给他。

2、培养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把人的思维分成两类。

一类是固定型思维,这类人认为能力、天赋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我画画不好,那肯定就不是这块料。

另一种是成长型思维,这类人认为能力和天赋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虽然我现在画画不好,但通过学习和努力,绘画能力一定可以得到提高。

看到这里,你一定猜到了,输不起的孩子往往拥有固定型思维,他们的父母多半也是固定型思维。想要转变孩子对失败的态度,就要先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

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评价孩子的方式。在他做得好时,不要只夸结果,做得不好时,也不要只批评结果。

可以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孩子的努力、突破、过程和方法上。

例如孩子跑步没有小伙伴快,我们可以认可他好的地方,如对待比赛很认真,重视友谊,跑步的姿势比以前更好了。

同时引导他去观察别的小朋友为什么跑得快,他们是怎么练习的,用了哪些方法。我们把这些优点、方法吸取过来,就能跑得更快了。

经常给孩子这样的引导,他就会把失败看成是取得进步的机会,而不是对自身的否定。

3、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不管是孩子,还是我们大人,多多少少都对失败有一种抗拒心理。

我们常常把失败的后果想得很严重,觉得大家会因此笑话我、否定我、孤立我,爸爸妈妈也会对我很失望,不再爱我。

但这只是一种主观的猜测。如果我们找一张纸,把最坏的结果列出来,就会发现上面这些猜测大多都不会发生。

真实的情况是,很少有人因此笑话我,大部分人什么也没说,有些人还跑来安慰我,说我做得很棒。

没有人因此不和我做朋友,爸爸妈妈也还是一如既往地爱我,世界末日并没有来。

陪孩子做“最坏情况”的练习,教他通过观察、事实,而不是想象来了解失败的后果,孩子会更容易放下焦虑和恐惧,勇敢地面对失败。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孩子为什么会输不起,怎么做才能让他变积极。

不过,想要让孩子发生根本的改变,不仅需要时间和方法,还需要我们的接纳和耐心。我们先从自己做起,改变对失败的态度,孩子也会跟着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怕失败,一输就哭怎么办?比起讲道理,这3种做法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