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都不在了,你还在做行业精英?

图片发自App

1.

当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别人如果问起我的梦想,我很喜欢说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行业精英。什么行业?什么岗位?老实说,我不太清楚。中国的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学校的知识不仅和现实的工作有脱节的地方,而且职业教育极度匮乏。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是怀揣着对职业的幻想走入职场的。

比如,想着四大会计事务所的高大上,各种专业与逼格,实质是没有尽头的加班与天南海北的出差。

比如,想着银行工作人员的稳定高福利,备受客户信任,实质是揽存、放贷、信用卡、理财、保险、贵金属加在一起的复合型销售任务。

比如,想着高校教师的受尊重,一年的两个假期,实质上是评职称、拉关系、无止境的科研任务。

大学生关于职业的幻想随时可能被残酷的现实打破。一旦我们最开始对于职业本身有太多不合理之处,那么建立在这之上的职业规划又有多少可信性和可行性呢?

2

行业精英本来就是个伪命题。除了一些老手艺人,能够在自己的行业年复一年持续精进手艺,在现代的很多行业,我们想成为一个非常专注的行业精英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时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所从事的行业可能明天就会衰落;我们所从事的职位可能明天就会合并。变化不断发生,我们如果不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而执着于自己最初的职业选择,那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障碍。

比如现在很常见的关于互联网IT行业的35岁大关。如果在35岁之前,一个程序员没有转到管理层,依然在做技术,而你的技术又没有达到顶尖的程度,那35岁之后很可能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而现在几乎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在招35岁以上的程序员。所以假设35岁的技术员对自己的定位是,我要做一个专注于技术的行业精英,但是又没有追赶上技术发展的浪潮,且不能去主动的适应这种变化,那么他的35岁危机就非常严重。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不同的公司对于,职位的架构是不一样的。职业发展可能很难完全按照我们心中的设想去做。我之前给自己的定位一直是做一个招聘方面的hr,之后朝hrbp的方向去努力。结果当我进入现在的公司,我发现公司的体制和我想的根本不一样。作为一个金融公司,肯定是销售为王。基本上所有的管理层都是从销售晋升的,而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被拆分,有很大一部分人资方面的工作被业务管理所承担。而公司人事部门只负责培训和绩效考核方面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我是要做hrbp还是想沿着人事-人事主管-人事经理的这个方向去努力,几乎都是不可行的。在公司内部除非根据公司要求进行转岗或晋升,否则你只能去通过不断的跳槽实现职位的说跃升。在这种情况下你想成为一个专注于本职位的行业精英又是何等困难。

图片发自App


3

我之前跟职业生涯规划老师沟通的时候,我才发现了思维上的一个误区。

因为人们做职业生涯规划总是按照行业职位这个角度去定位,希望能够笔直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但其实行业会变化,职位会变更,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积攒的不是行业经验不是职位特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自身能力的提升。

我们首要应该做的是分析这个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以及我们在能力上的优缺点,提升优点弥补不足。这样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才能够不执着于职位的title,而把握住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以能力匹配为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唯有不断积极的去拥抱变化,适应变化,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才会一直跟上时代的节奏。

4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去适应变化,不代表我们自己要心猿意马,不够专注。只是我认为我们之前专注于行业与固定职位的这种专注太窄了,现在我们应该由专注于职位title的这种想法转变为专注职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我们依然要成为精英,但是这种精英不是在具体行业具体职位的基础上应该具有更加宽泛的视野和更加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金融领域如果你只是专注于信贷,投资等一个比较小的模块,而对其他一无所知,那么未来无论是晋升管理层或者去拥抱变化,都会有障碍,可能会错失很多机会。但如果你的视野能够更加宽泛,在对一个具体的模块有精深理解的基础上,提炼出金融相似岗位间的核心能力,那么我觉得未来的路会更加宽广。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时代的精英。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业都不在了,你还在做行业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