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人到晚年,明白这三件事,人生才会豁然开朗

年轻时,总以为老了的时候,能依靠的是老伴,是含辛茹苦养大的子女。

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

作为子女的我们,并没有按照心里所想的那样,去关心和陪伴我们的父母;而我们的子女,也在成长之后,和我们渐行渐远。

时间,是这世上最残忍的东西,当步入晚年,很多东西才会真正豁然开朗。

一、人到晚年,能依靠的人,未必是老伴和子女。

杨绛在《我们仨》中写:

“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是离情。我大声呼喊,连名带姓地喊。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声响。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

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正如杨绛先生一样,在书中表达对已逝爱人钱钟书的怀念。

1997年的早春,杨绛先生的女儿钱瑗离世,1998年的岁末,杨绛先生的爱人钱钟书也与这个世界诀别。

对于90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曾经在一次采访节目中,杨绛表达了自己的悲痛,她深陷亲人离世的痛苦,恨不得跟着爱人和女儿一同归去。

不过,杨绛先生很快调整了自己,并没有让自己陷入悲痛的情绪不可自拔。她觉得还有很多事没有完成,爱人的遗愿没有处理,她必须要完成,这样才会让他们安心。

杨绛是最懂钱钟书的人,她知道她需要做什么,于是独自一个人担任起翻译工作。

杨绛不仅精通多种语言,甚至为了翻译自学西班牙语,因为她知道,他的作品只有经她翻译,才是最合适的。

也因此,杨绛不仅处理完钱钟书的遗愿,还翻译出了中译本的世界名著《堂吉诃德》。

在钱钟书离世的二十年时间里,她凭着高度的自律,以及卓越的才华,从笔尖流出了一部又一部经典。

杨绛并不孤独,没有老伴和女儿,她依然带着“我们仨”的梦想活在世上,而且活出了滚烫的人生。

在96岁时,杨绛写了《我们仨》的回忆录,这本书的问世,仿佛重现了生命走过的历程。

杨绛在这本书里,回忆了和爱人钱钟书、女儿钱瑗的一生,她好像又重新活了一次,她最爱的两个人,就好像从未离开过一样。

正是杨绛的《我们仨》,让我们明白,人到晚年,靠得住的并非是老伴和子女。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他们会在你生命的哪一刻,先一步离你而走。

所以,人这一生,真正能依靠的人,终归只有自己。

明天和意外,永远未知,但你却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好。

纵使一人,你也要让自己的灵魂有所寄托,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

只有这样,你才不会陷入一个人孤寂的荒漠里,荒废余生。

二、人到晚年,懂得接纳自己

《叶甫盖尼·奥涅金》里写:

“上天让我们习惯各种事物,就是用它来代替幸福。”

人到晚年,要懂得接纳自己,学会和自己和解。

所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每个人都会有难处,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要学会释然。

尤其是当老伴和子女都不在的时候,一个人更应该让自己活得通透,不为小事而烦心,也不为大事而消沉。

就像杨绛一样,在丈夫和女儿先后离去后,她很快振作起来,重新热爱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活得风姿卓越。

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裴多》,翻译《堂吉诃德》,写回忆散文,把一生的经历浓缩成智慧的精华,影响了岂止一代人。

现实中,我们都认为九十岁以上高龄的老人,无非是白发苍苍,走路颤颤巍巍的模样,但杨绛不是,每一刻都成为她的起点,一生都在创作,达到了人生的至高境界。

杨绛一生都热爱事业,一生勤勤恳恳,哪怕当爱人和女儿都不在了,她依然没有意志消沉下去。

相反,杨绛学会接纳自己,跟自己和解,也让自己对未来的生活更加期待和坦然。

杨绛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到晚年,你所能依靠的人不是老伴和子女,而是自己。

只有自己活得通透,内心秉承信念,不悲观厌世,热爱生活,才有让自己继续发光发热的力量。

一个人的生活,尽管有些许孤单,但精神世界却永远丰盛,是别人所不能企及的。

纵观杨绛的一生,她活成了女人最完美的样子,优雅一生,智慧一生,既有美丽的爱情,也有和谐幸福的家庭,尽管她不在了,但她的作品和精神,却永远留下了印记。

所以,接纳自己,与自己的一切和解,积极用心地热爱生活,才不至于晚年凄凉。

三、人到晚年,静养自己

杨绛说:“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

人到晚年,看透了许多人,也看尽了凡尘事,不为世事所纷扰,懂得静养自己,才是至高的境界。

一个人的晚年,总要有些自己的兴趣,让灵魂有所寄托,也有地方安放。

懂静养自己的人,大多会在晚年的时候,变自己变得更好。他们静静地绽放着,优雅地生活着。

正如杨绛,一生都十分注重自己的礼仪与修养,但凡会客,她一定会把自己修饰一番,以最好的姿态接人待物。

外在的美,始终是短暂的,唯有丰富的内在,才能让一个人焕发光彩。

虽然在生活中,普通的女人没有杨绛先生的这份高雅的气质,但我们仍然可以修炼成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尊自重,同样可以圆满而终。

钱钟书评价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先生写的剧本《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直到现在依然是话剧界被人称颂的好作品;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我国当时唯一一部西班牙语文学翻译译本;她的散文、回忆录里面,所蕴含的人生智慧,永远也不过时。

人到晚年,要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懂得静养自己,要有一份立于尘世的淡定和从容。

正如网上流传的一句经典: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想,这大概就是一个人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在浮躁的社会生活中,无论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正在承受什么,始终保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才是晚年崇高的境界。

所以,人这一生,无论悲欢离合,都需要静养自己,让自己静静地绽放,方能优雅从容地活着。

写在最后:

杨绛在《我们仨》里写:

“阿瑗去世,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人到晚年,真正靠得住的未必是老伴和子女,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依仗。

每次读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内心都会被莫名地感动着,书里温婉平静地讲述,让我明白:

一个人晚年的坚定与从容,淡然与豁达,早已与他曾经经历过什么样的人,经历过什么样的事,毫无关系。

所以,懂得晚年静养自己,找回生命的本真,才能活得更加坦然与通透。

人到晚年,无论成功与否,希望每个人都能静养自己,活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我们仨》这本书里,包含了太多的人生智慧,也包含了太多的人间真情,值得细细品味。

如果你对杨绛先生也怀有同样的敬佩之情,也曾受书中的智慧所启迪,不妨重温一次《我们仨》。

让我们在杨绛平静而真挚的文字中,感怀人生,活好当下!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杨绛:人到晚年,明白这三件事,人生才会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