⒒共情:联结他人的心灵

做父母的大都希望孩子能够关爱和体谅他人,这样才能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但是有些人的主管共情和人际关系的神经通络中,通路中神经元联结天生就比大多数人少。就像有阅读障碍的孩子需要通过练习来建立大脑中的相关联结一样,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障碍的孩子同样需要建立和培养大脑中的相关联结。无力感受他人的痛苦,跟学习障碍一样,是一种心理的缺陷,这是一个孩子成长中常见的问题,而不一定是孩子的品性有问题。即使是那些天生对联结和同情不敏感的孩子,也能够在人际关系中感受联结的意义,并且学会承担责任。

之前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如何帮助孩子拓展思维,以让他们发展一个强大而灵活的“我”的概念,但是我们有时候需要让孩子了解成为“我们”的一部分的重要意义,如何才能够与他人整合。事实上,在变化莫测的现代生活中,学习从“我”到“我们”也许对孩子能否适应未来世界至关重要。

帮助孩子在成为“我们”的一分子的同时,不与内在独立的“我”失去联系,对所有的父母来说都是一个高难度的任务,但也是所有父母亲的孩子能做到的。但是,在与他人联结的同时保持独特的自我认知正是幸福和成就的源泉。这也是第七感的精髓所在。第七感指的是看清自己的心灵,也看清别人的心灵,这意味着在保持健康的自我概念的同时,发展完善的人际关系。

所以第七感一共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了解我们自己的心灵。之前我们讨论了如何帮助孩子通过觉知之轮觉察和整合自我的不同部分,在这个层面关键的概念是个体的洞察。

第七感的第二个方面是发展了解并联结他人心灵的能力,这种联结取决于共情能力,取决于识别另一个人的感受、欲望和观点的能力。除了拓展思维整合自我的不同部分之外,我们还需要不断的练习,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了解他人的观念。

洞察与共情,鼓励孩子发展这些品质,就是赋予他们第七感,让他们对自身保持觉察,并且也能够与周围的世界取得联系。

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呢?如何鼓励孩子与家人、朋友和世界建立联系,同时还发展和保持自己独立的自我意识呢?如何让他们学会与别人分享?如果教会他们与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如何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起运动?如何教会他们与他人良好沟通、考虑他人的感受?所以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于“我——我们”的联结。通过探究大脑在建立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我们就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社会化大脑:为“我们”而生

大脑是一个社会有机体,是为关系而生的。它本能地从社会环境中接收信号,再反过来影响个人的内内在世界。

换句话说,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每个独立大脑的内部作用是有很大关系的。自我和群体在根本上是有内在联系的,因为每个大脑都是在与他人持续的互动中建构起来的。而且,有关快乐和智慧的研究也揭示出,幸福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将个人的注意力与热情投入到他人的利益之中,而非仅仅关注与他人无关的个体利益。“我”通过参与融入“我们”而发现意义和快乐。

也就是说大脑是为自我与他人间的整合而建立起来的。正如它的不同部分是为了协同工作而存在一样,每一个独立的大脑也注定要与互动对象的大脑发生联结。自我与他人整合的意思是,我们不仅发展我们与他人的联结,更尊重和珍视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区别。因此我们在帮助孩子整合左脑和右脑、上层大脑和下层大脑、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之时,同样需要帮助他们理解他们与家人、朋友、同学以及其他人之间的联系。通过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大脑,我们能够发展孩子的第七感,让他们建立更深入、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镜像神经元:思维反射镜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看见别人喝水就感到口渴,当别人打哈欠时自己也跟着打……这些熟悉的反应可以在一项最新、最神奇的大脑研究中得到解释——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可能就是共情的根源,因此也是人类大脑第七感的源泉。这一切的关键在于,镜像神经元只对主动的行为——行为中有某种可以被感知的可预测性或目的性——作出反应。例如,如果别人只是随意的在空中挥手,你的镜像神经元就不会有所反应。但是如果你可以利用经验预测到那个人的举动,比如从杯子中喝水,你的镜像神经元就能够在行为发生之前“计算出”将要发生什么。当他举起杯子时,你的神经元突触就能预测到他将从杯子中喝水。那么,你上层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也会做好喝水的准备。我们看见一个行为,了解这个行为的目的,我们就会做好准备来反射这种行为。

镜像神经元让我们不仅可以模仿他人的行为,还能够与他人的感受产生共鸣。我们不仅能够感觉到他人下一步的行动,还能够感觉到他行为背后的情绪。因此,我们也把这些特殊的神经元叫做“海绵神经元”,它们像海绵一样汲取我们在他人行为、意图和情绪中看到的东西。我们并非简单的“镜面反射”他人,而是“浸入”他们的内在状态。

这么一来,你就能够明白为什么神经科学家要把大脑成为社会有机体了。大脑的功能就是第七感,我们的生物本性就是处于关系之中,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彼此影响。我们始终强调,大脑是由经验重塑的,这意味着我们每一次与别人的讨论、争执、玩笑或拥抱,都切实的改变着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大脑。在于生命中的重要之人有过一次重要的谈话,或者共度一段美好的时光之后,我们的大脑就不同了。

由于没有人的大脑是与世隔绝独立运行的,我们全部的精神生活也源自我们的内部神经系统以及我们从他人身上接收到的外部信号。我们每个人都注定要成为注定要将独立的“我”融入他人,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创建积极的心理模式

这一切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他们经历的各种关系将为他们将来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结打下基础。也就是说,未来他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运用第七感,融入“我们”,与他人联结,取决于他们与看护人(包括父母和祖父母,也包括保姆、老师、同伴和其他在他们生活中有影响力的人)之间依恋关系的质量。

在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相处的时光中,孩子发展出重要的人际技巧,比如沟通、倾听,理解面部表情、理解非语言信息、分享和牺牲。同时,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中,孩子也会发展出适应周围世界、处理人际关系的特定模式。他们将明白是否能够放心的让他人去了解和回应自己的需求,是否有足够的联结和保护,来支持自己走出去冒险。简言之,他们会明白人际关系给他们带来的是孤独、被忽视、焦虑和疑惑,还是被理解以及被安全的照顾。

毫不夸张的说,你给孩子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将延续数代。通过给予孩子温暖的呵护,有意识的让他们体验、熟悉我们珍视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影响世界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⒒共情:联结他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