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明月写作训练营 第8课阅读中的认知规律

如何分析文本?

1、用记忆印证文本,文本印证记忆。

2、当体会一个比喻或好句子的妙处时,可以设想平庸的写法是怎样的,做一个比较,高下立见。比如点秋香。

隔断时间把课程再听一次,记住然后才能谈得上应用。聪明人精熟于心,多应用。

用词和比喻都别具匠心。句式错落有致,有很强的代入感。用词,句式,节奏。

本课主要讲文笔三要素(画面感、音乐感、韵律感)之外的认知规律。

适宜的写作浓度。不能灌水。

审美能力要对大众的审美有一个预期。对文字的审美已经不是审美的主流了。天赋的分配是纺锤体是分层的。

能够阅读高级文章的人不会轻易降低身段去迎合大众趣味阅读。认知层次不会轻易降低。写作和阅读都是往高处走的。逆缺点而行会是人生赢家。

几个不要:

1)不要用繁体。2)不要用竖排。港台日本很多竖排书,其实对大脑和阅读会有很好的训练。

3)不要费力去学古诗词。古风小说作者可以。可以辞藻堆砌一下。老干部风。

主体技能:

1、短句空行和分段,控制长句子的比重,多写短句。

      长句主要是来加强气势,调节语感,承载澎湃激情(茨维格写尼采)。

      空行和分段非常影响读者的阅读,体贴读者。给读者以喘息的时间。

        稀释文章的方法:添加图片。不滥用,恰到好处配图。

2、神奇的数字三。

          举三个证据去印证一个观点。四个多,两个单薄,三是一个神秘的、正好合适的力量。“三个正好”,把你的观点放在牢固的三脚架上。——《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琉璃瓦》,三个女儿,三容纳足够多的变化,有足够充分的多样性,三打白骨精,西方美学三个女神。

《蒹葭》《桃夭》都是三段。

3、反复呼应与总结。提升读者注意力,帮读者抓住重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反复,汪曾祺,八千岁。

交响曲三部曲,抒情散文,对话式,

“父亲,你想过我吗?”

可是,父亲,我们第一次谋面了,我是个女儿。

父亲,我在聆听自己骨骼里宿命的声音。

但是,父亲,你寻觅过我,实不相瞒。

父亲,我竟动念绝弃你。

但是阿爸,你的确是一去不复返了。

死,就像一次远游,父亲,我在找你。

不知道如何称呼你了?父亲,你是我遗世而独立的恋人。

总结:人对持续一段时间的体验主要来源于开头和结尾。比如旅行,最好的体验来自开头最开心的风景和故事,还有结尾的体验。

《一个人就像一个队伍》俯下身去朝自己伸出手去。 选题也很重要,人类永恒的生老病死、爱恨情愁、离别孤独。

  提升读者注意力可以用标点符号。

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停顿来实现。殚精竭虑。

4、讲故事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人类对故事的痴迷有神经科学和进化论意义。故事是人脑开拓出的有意义的探寻世界的方法。

故事使人类智慧的结晶能够为人理解,便于传输,具有劝导性,可实施性-----简言之就是令其凸显出来,并且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讲故事即为解决之道。它使大脑的工作,进行得自然而隐秘----所以毫不奇怪故事会渗透进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类型片反映了人类的恐慌感,所以大多数类型片的背景都是末世情调,灾难片是生态崩坏、黑帮片是都市次序崩溃、侦探片是社会制度崩坏、爱情片是阶级对立或种族对立。

悬疑类小说是对应于人类执着追因的本能,可以教人去防御。

人的先天基因和后天机遇决定了你喜欢哪种小说。故事有代入感。

故事:相对真实。悲惨,大脑。一是文字的韵律感,二是故事本身的吸引。

说理文章也可以把经验总结写成一个故事。困惑,冥思苦想,再次运用,势如破竹。

小说最主要的是文笔,准确有美感,其次是结构。最好两者能保持下平衡。

作业:如果创作类型小说,你偏好哪一种?这一类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部作品?请评价此部作品,不低于200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舒明月写作训练营 第8课阅读中的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