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孩子零花钱,首先家长们要正确的理清楚的一个概念就是:你给孩子零花钱,是把它当成了工资给孩子发,还是把它当成了教育的工具?
因为我常常接触到有的父母,他是这样给孩子零花钱的:比如说,孩子,你今天看完多少书?写完多少作业;
或者你在我规定的时间内写完了作业,我给你多少钱;
还有的是,孩子考90分以上奖100,考100分奖1000!
再者就是,帮忙倒垃圾5元,洗碗5元,做家务10元等等才会给孩子零花钱。
首先我们来看这三种方式,大家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呢?问题就在于,所有通过奖励零花钱孩子要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孩子本来应该就要做的事。对吗?
学习是一个孩子本身就应该做的事情,考好了考不好,是检测他们学习的一种方式,不应该把它跟零花钱挂钩。
而做家务,让孩子承担家务的理由应该和我们大人一样,那就是只要是家庭成员都必须参与,而不是为了获得报酬才做。要树立这样的家庭价值观和家风。
只要把这个概念理清楚了,才不会出现,孩子做了一段时间,不给零花钱了,他就不愿意做家务了。没有钱他就不愿意读书学习写作业了。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实在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有没有觉得你给孩子的学习付钱就跟这个老人给孩子们简单的快乐付钱是一个道理?我们都把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为自己的成长而学习”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和“为得到钱而学”,可这个外部因素却是被别人操控的,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这就是人们说的德西效应。
所以,杜绝把给孩子的零花钱当成了工资。而家庭,也不应该成为孩子练习职业素养的地方,因为有比家庭更好的场所,让孩子去训练这些工作的技能。
那什么时候可以给孩子零花钱呢?
如果孩子会算数了,他会问钱从哪里来,或是什么东西多少钱这种问题,那就是开始的时机。还有一些,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死缠烂打要买的孩子,也可以开始给零花钱了。
给多少合适呢?
这个问题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规定,但是要把握一个总的原则:
那就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可以慢慢提高零花钱的额度。我们要让孩子看到,钱在增加。
而且必须是要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努力,所以金额必须刚好可以让他们买到想要的东西,但不要多到让他们不必为选择而烦恼,起初给的少一点没有关系,如果家长觉得太少也可以多给点或多给几次。
教给孩子使用零花钱的方法。
孩子拿到钱,是不是就可以随便乱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呢?当然不是,有了零花钱,就该有一套用钱的方法。
可以拿几个透明的阔口塑料瓶,把钱根据需要分成若干份,比如消费,储蓄,捐赠和梦想基金等等。
消费瓶子里的钱孩子可以自由支配,他们想要买什么可以从这里拿取。而储蓄罐子里的钱是不能动的,为什么要教孩子储蓄,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想想看现在大多数人每个月发下的工资还不够还各种信用卡和花呗,就知道储蓄有多么的重要了。
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摆脱这样没有规划的花钱习惯
把存钱当成一件必要的事,其实存钱也可以是一件有趣让人激动的事,当我们看到我们尖叫着想买的各种东西就会开始存钱,踏上一段迈向目标的旅程,这也是培养孩子,耐心延迟满足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之从小让孩子养成一个观念:有些钱可以直接花掉,有些钱要存起来,等以后需要时再用,有些钱要给比我们更需要的人。
把每个罐子里面的目标具体化,比如说贴上一些图片。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时间观念比较模糊,所以任何存钱目标都应该在短期即可完成,目标设定的越合适,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不要一开始就给孩子开设银行账户。因为如果孩子的零用钱放在了银行,存款的结余就会变得抽象,孩子看不到也就无法感受到把钱装满罐子的喜悦。
那至于何时才到银行去开户呢,让孩子自己决定,随着孩子数学水平的提高,把钱继续放在罐子里,对学习算术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个时候把钱存到银行,让钱虚拟化也是合理的。
另外,我们的孩子每年都会拿到一笔压岁钱,而且有些孩子的数量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开设一个账户,把压岁钱专门存进去,但家里的储蓄罐,以及其他的理财罐,也要同时存在。
教孩子如何合理买东西。
这是最重点的内容了,孩子总会有想花钱的时候,那我们就要弄明白几个基本的问题:我们真正想让孩子买的是什么东西?我们应该禁止孩子的哪些消费?
所以一开始就要让孩子弄明白一个概念,去判断“需要”和“想要”。我们要想办法让孩子弄明白这两个概念的差异,而这对概念,也应该可以用来管理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开销。
“需要”的定义是什么:告诉孩子,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吃饭,需要穿衣服,需要租房子。生病了需要去医院看病,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我们就没办法生活,没办法生存,这些就是需要的东西。
而“想要”则是那些我们没有买,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存的东西。比如说,比别人更贵,更好的一些牌子衣服,以及学习用品。一些电玩设备,游戏项目,更好的手机等等。
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拿一张纸出来,让孩子列出哪些是需要清单,哪些是想要清单,这样让孩子对这两个概念更具体化。
有了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我们要辅助孩子制定一些使用零花钱的规则。比如任何孩子想要的东西,而不是需要的东西,他们都必须用自己的零花钱来买。
如果哪一天孩子,他想要一部手机,那他就要开始实施存钱计划,同时在买的时候,我们家长可以让孩子写一篇文章,为什么你需要这个东西把这个理由,以及使用计划都写下来。
但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自己就有很多旧手机,随手丢给孩子一个,不需要他们存钱去买,也不需要他们延迟等待就能拥有一部高级的智能手机。但很明显这样就失去了宝贵的教育和等待的机会。
总而言之,父母要学会利用金钱教育来培养孩子更多的其它习惯和素养,它不是简单的“买不买玩具”“给不给零花钱”这么简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