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学-利卷三

惑人者无逾利也,利无求弗获,德无施不积,众逐利而富寡,贤让功而名高,利大伤身,利小惠人,择之宜慎也。天贵于时,人贵于明,动之有戒也。众见其利者,非利也,众见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义轻利,小人嗜利远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利无独据,运有兴衰,存畏警焉。


    能够使人产生疑惑、困惑的事情没有什么是和利益不相关的,利益你不去争、不去抢、不去求是不会获得到的,而仁德不施与他人是无法积攒下来的。众人去追逐利益,但真正获利利益的人而富有的人却很少,而贤明的人会主动的去出让属于自己的功名却会使自己的名声更加的增高。过大的利益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小的利益是可以去惠泽他人的,选择他们的时候要非常的慎重。天道归在其间的规律,而人归在有自知之明,因此人在做任何事情之时都要遵守相应的规则。很多人都认为有利可图的地方,那么那一定不是利益;而很多人都认为无利可图的地方,缺失很可能就是利益的所在。君子看中看中情谊,而对利益看的很轻、很淡,小人却贪恋、贪婪与利益并不在乎信义,可以用利益去趋势、抵御小人,但是却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去对待君子。利益永远不会有消失时候,但是你的生命却有终止的那一刻,只要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就可以了,任何人都不能获取所有的利益,任何人的时运都是有起有落的,我们应当心存敬畏。

    这一卷作者阐述的论点个人感觉太过保守,并且儒家的中庸思想身在其中,整体描述感觉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特别切中要害的痛点。但总体上来说导向还是很不错的,与卷一、卷二比相对更加的正能量了一些。

    还是抛开原文结合现实中的我们去看看现在的“利”是如何的。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其实“利”总体来说应该就是为好处,这个好处可以是金钱、物质、权利、心理优势、道德制高点、话语权、主导权甚至是同情心等等,我认为一切可以让人获得好处的事物都可以归结为“利”字。

    所以其实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在一个追逐利益的长跑中,只是每个人更加侧重的方面不尽相同罢了。当然在未获得我们想要的物质生活之前,金钱一般都是我们所有人最为看重的“利”。

    我并不认为追逐利益是一件多么可耻或则难以启齿的事情,不是非得把仁义道德这些所谓的信仰与利益牵扯在一起。趋利避害本就是动物的本能,任何生命都不会主动的去进行自我毁灭,那么逐利就是任何生命的必然选择。只不过做为有思考能力的人类而言,我们作为群体生物而言,需要一定的规则才能相对更好的生存下去,而规则的最好控制方法不是法律、强权,而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道德、文化、礼法等等,因为这些东西都可以通过“传统”这个方式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点点浸透到你的生命里,如跗骨之蛆般在你整整的一生中如影随形。而通过道德、仁义、礼法等的约束由于并非强制性,因此往往会有那么一小撮超出界限范围的人通过其他的手段去获取更多的利益,因此相应的法律变油然而生,以维护这个共同的生存规则。

    因此对于规则的把握,对于规则变化、调整的前瞻与敏锐的感知往往便成为了我们在规则圈子内获得利益的最佳途径,对于规则的理解一定是人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的,包括规则的制定者也未必可以全部预知一个规则所能带来的全部效应。

    其实利益的获取本无可厚非,造成困扰与不满的原因往往是利益的超前获取和利益的过度获取而造成的人们的心里失衡,期间往往就会夹杂着百姓茶余饭后最喜欢谈论的特权、灰色交易、信息不对等、贫富差距等等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就是那么一句话“众逐利而富寡”。不论富者是通过何种方式去获得的利益,如果等价去交换你们的人生,最终的获利者往往任然还会是那些少数,因为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绝对的不公平就已经在起着很大的作用,先天的智力、成长的环境、时代的背景、家庭本身的富裕程度、父母的学识、见识这些都是无法进行选择的,当然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去弥补这些,但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在读者中看到的一篇文章《我花了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和你一起喝咖啡》,后天的努力固然重要,他可以改变你的曾经,你的现状,但他不能让你出现奇迹般的升华。

    最后我想说的是,逐利的一生中,除了金钱、权利、名望意外,难道我们不可以去追逐健康、愉悦、家庭、团聚这些看似简单,却更加充满意义的“利”吗,难道在我们的垂垂老矣只是要跟膝下的儿孙去回忆我们曾经挣了多少多少的前,曾经做了多大多大的官,曾经是多么多么有名的人吗;难道在我们即将走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想起的是可爱的孩子、慈祥的父母、陪伴一生的妻子、把酒言欢的兄弟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止学-利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