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诗取材于《史记》,如一幕惊心动魄的短剧,笔力刚健让人叹服

唐代,尤其是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旺盛时期。这一时期,名篇佳作倍出,蔚为大观。这些边塞诗以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传于后世,让读者百读不厌。在内容上,这些边塞诗以描写边塞征战为主,,描绘了边塞独特的景色和风情,风格豪迈,悲壮苍凉。

在众多边塞诗中,有一首边塞诗特别引人注目。与大多数边塞诗相比,这首边塞诗充满了戏剧性和故事性,可谓是独辟蹊径。它就是唐代边塞诗人卢纶的《塞下曲》这首诗取材于《史记》,只有短短20字,犹如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笔力刚健,令人叹服。

塞下曲 卢纶(唐)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轮,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冠。他主要活动于天宝和大历年间。做为一名封建时代的文人,他也曾多次尝试走科举应试之路,但都以失败告终。然而,他交友甚广,而且结交的人中有很多都是当朝权贵,例如宰相元载、王缙等。所以,最终卢纶凭借这些人脉资源走上了仕途,做过一段短时期的官。

在此期间,卢纶曾出任过咸宁王浑瑊的帅府判官,这段军营生活让他诗歌增添了许多粗犷雄壮的边塞色彩。这首《塞下曲》是卢纶的代表作它通过一个戏剧性的情节表现了汉代李将军的勇武。它取材于《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记叙:“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司马迁的叙述简洁生动,但是和卢纶的这首诗比起来就少了画面感和戏剧性。整首诗简单明了,讲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小故事。诗的前两句写故事的发生,后两句写故事的结果。诗作开头“林暗草惊风”极力渲染了老虎将要出来时的紧张气氛。

而一个“暗”写出了当时的天色昏暗,一个“惊”字写出了当时人的心理状态。正是因为天色昏暗,所以人才不能够看清楚是真的老虎还是假的老虎,人才会高度紧张。而人在高度紧张的爆发力也是最强的,这就为后面描写李将军的箭术高超作了铺垫。

第三四句“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种逆转式的叙述使诗句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昨夜看到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大石头呀!真是虚惊一场!正在大家无比失望的时候,却又发现了一件令人惊喜的事情。李将军昨夜射向老虎的那一支箭竟然没进了石头里,只剩下箭尾。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到此,诗作就结束了,但是却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一支箭能够射进石头,只剩下箭尾,足见李将军臂力之雄厚,箭法之高超。我们仿佛能听到一众将士对李将军高超箭术的啧啧称奇之声。此时,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就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此外,为什么不当晚就看结果,非要等第二天呢?我想是因为: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他一直都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肯定也是箭不虚发;第二,可以增加诗作的戏剧性。如果是当夜就看,就会立刻发现是一场误会,就不会取得令人惊奇的戏剧效果了。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该诗取材于《史记》,如一幕惊心动魄的短剧,笔力刚健让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