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那天王熙凤应邀带着宝玉到宁国府休闲玩乐,凤姐享受了一天的自在,宝玉收获了一个好朋友秦钟,可谓各取所需,不虚此行。
不过,在他们回府的时候,碰上老仆焦大因被指派夜送秦钟回家而不满,借着酒劲大骂主子。
那焦大不是一般人物,是当年随着宁国公出过几回兵的,生死关头,是他背着老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身上不多的水都留给老爷,他自己喝马尿。
换句话说,要不是焦大,就不会有后来的宁国公,也就不会有敕造宁国府,自然也就不会有如今贾珍等人的“幸福生活”了。
有这样的功绩,自然合府上下对焦大保持尊敬,不过呢,“英雄白头,美人迟暮”,“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焦大的光辉业绩,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贾府一代代的更替,伟绩渐成传说,且渐成焦大的“自吹自擂”了。
于是,宁国府上下都不怎么待见他了,主子们保持一点形式上的尊重,也就是“不理他”(对普通的仆人那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而下人们一看主子们并不真正尊重他,自然更不会真正把他放在心上,有些没好处、别人不愿干的活随意地就派给他了。
焦大自然能感受到这种变化。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忠仆,同时,毕竟只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见识的仆人。居功自傲是难免的,对宁国府的责任感也是强烈的,对自己的待遇下降的不满是明显的。
所以接到夜送秦钟的差事后,他“恃贾珍不在家,即在家亦不好怎样,更可以恣意地洒落洒落”,就开始骂人了。
他骂得蛮有层次:
先骂总管赖二,说他“不公道,欺软怕硬”,“有了好差事就派别人,像这样黑更半夜送人的事就派我”,警告赖二,“焦大太爷跷起一只脚比你的头还高”。
次骂贾蓉,只因贾蓉嫌焦大骂人污了凤姐的耳朵,“忍不住”骂了他两句,还让人把他捆起来,然后焦大就骂贾蓉,“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呢!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到如今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这段骂,真是表现了焦大十足的醉意和狂态,特别是说反了“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真是让人如临其境。
也正是因为这等无法无天的话,让小厮们都觉得“太撒野不堪了,只得上来几个,揪翻捆倒,拖往马圈里去”。这时,焦大的骂提高到了最高层,骂上贾珍了:
“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
众所周知,话中“爬灰”的就是贾珍了,但其实焦大原话中并没有点贾珍的名,为什么书中直接写“焦大亦发连贾珍都说出来”呢?
这就表明,贾珍与儿媳秦可卿之间的不伦关系在宁国府属于“公开的秘密”。焦大是个边缘化的老仆,他的信息实际上也是经过两道三道流传听到的,他既然知道了,估计大部分人都早已知道了。
只不过,别人都是背后作为谈资,却不料焦大却口无遮拦宣之于口,因此即便他并未直接点名,也把那些小厮吓得够呛,“听他说出这些没天日的话来,唬得魂飞魄丧,也不顾别的了,便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地填了他一嘴”。
那么,贾珍的妻子尤氏和儿子兼秦可卿的丈夫贾蓉知道吗?
从贾蓉的听到焦大骂出这句话时“装作没听见”可知,他是知道这件事的,只不过“装作不知道”。
为什么要装作不知道?除了惧怕父亲,恐怕也因为贾蓉自己也是“偷狗戏鸡”之人。但也不能说他不在乎,在秦可卿重病期间,他其实表现得太平无事,倒像生病的不是自己的妻子一样。
这就表明,他在感情与秦可卿是疏离的。
那么,尤氏呢?
尤氏与秦可卿的关系看起来很不错,特别是秦氏重病期间,无论是她催促贾珍找好医生,还与别人说起秦氏,都表明她对秦氏的真诚关心,倒似她对秦氏与贾珍之间的关系毫不知情。
然而这毕竟太牵强了。我觉得更可能的事实是,尤氏也早知道贾珍与秦可卿的关系,只不过她本身是续弦,深知贾珍为人,又并不能拍案而起,且理解秦氏,知道她的不得已,所以一直隐忍。
直到秦可卿实在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而早逝,尤氏也因对不伦丑事的愤懑和可卿早亡的悲伤而旧疾发作,后事也不能料理了。
那么王熙凤知道吗?我想是知道的,或者说是早有耳闻的。
宁荣二府里的事,恐怕十有八九是互通的。
王熙凤知道焦大这个人。
听到焦大在骂贾蓉时,她对贾蓉说“以后还不早打发了这没王法的东西!留在这里岂不是祸害?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
其中一个“早”字,正表明她早知道焦大这个人物了,也觉得早就应该打发到远远的庄子上去了。
然后听到焦大骂贾珍时,“凤姐和贾蓉等也遥遥地闻得,便都装作没听见”。如果她不多多少少知道一点,知道这事太不光彩,当作话题说起来太尴尬,恐怕不会如此没有一点八卦之心。
紧接着,听到少不更事的宝玉问起什么是“爬灰”,凤姐“立眉瞋目断喝”,要他“少胡说,那是醉汉嘴里混唚”,还说要回去“回了太太,仔细捶你不捶你”。她自己不八卦,又坚决不允许宝玉八卦。
从这个细节就明白了,王熙凤是知道这个秘密的,只不过了解得有多细,就不得而知了。
难得的是,王熙凤尽管知道秦可卿的事,却仍装一无所知,与可卿更是“红楼好闺蜜”,实在也是欣赏可卿。
对以上说法,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讨论!
《红楼梦》故事精彩纷呈,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别人,看到社会,看到人性,非常值得品读。如果尚未读过,或者家中未有一部,建议抓紧购买阅读,早读早受益,并且无论何时读起都不迟!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