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全景抗疫图
一个原本平常的夜,因为一例核酸检测结果阳性认定被打破。
消息还未在官网发出,各种自媒体消息已经在群里炸开了锅。
生鲜超市再次出现抢购的现象,米、盐、面被抢购一空,现场视频和图片,给不明事理的人带来更大的恐慌。
特别是信息渠道来源特别窄的老人,很容易被身边人的行为所带动。
“我公公一下抢购了一千多的物资。”社交媒体上,有人晒出了“战力品”,似乎已经再次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疫情当前,安慰民心的最好方式就是迅速做出行动。
“通知村委班子,迅速集结!”城关村的施书记,一直关注疫情的进展,他把自己的状态再次调整到3年前应对水灾的雷厉风行中。
“村委党员突击队已经集结完毕,等待指示!”
“好!”施书记一项刚毅的脸上闪过一丝笑意。
自去年再次连任以来,村委班子的搭建一直朝着会办事、办实事方向培养,他要把每个人都变成他心目中的精兵强将。
“同志们,之前的演习要变成实战了,核酸检测工作,必然成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大家枕戈以待,号令之下,雷霆出击。”
与此同时,全区按下了暂停键,第一时间激活指挥体系,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各项防控措施迅速展开,6支队伍3200余人,全力组织开展流调溯源、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社会管控等工作。
城关村村委,及时做出反应,一场核酸检测排查大战,在党员突击队的连夜应战中,撕开了帷幕。
3月25日,凌晨五点。
大家各司其职,分散作战。
检测设施准备就绪!
防护服装准备就绪!
宣传条幅准备就绪!
引导线路准备就绪!
一切基础工作全部到位,练兵千日,用兵一时,果然没有白流的汗。
天刚露出鱼肚白,空气中弥漫着轻纱似的薄雾,在晨曦中,党员突击队开启下一个任务。
“您好!请7点之后,和家人一起到大院做核酸检测。”一通通电话传递准确的温暖;
“咚咚咚。”楼道里响起有节奏的声响。“阿婆,早上好!全民核酸,我帮你登记一下检测码。”
服务到家的脚步声,响在群众的心坎里;
各个巷道响起了小喇叭:村民们注意了,请大家携带身份证,有序到村委大院排队做核酸检测。
循环播放磁性电流音,既是动员令,也是安抚器,更是定心丸。
七点,医疗采集队到齐,党员突击队一样穿上防护服,变身一线志愿者,有的担任秩序维护工作,有的担任突发情况解决工作,有的担任信息采集工作,
助攻、主攻,都是为了让核酸检测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城关村是一个大村,要在有限的时间通知到位,完成全村和核酸检测工作,其工作的艰巨可想而知。
此刻,前来检测的村民已经排起了长龙,让队伍持续动起来,避免在某个地方卡壳,是消除大家等待焦虑的最好方式。
不喝水,避免个人内急引起卡壳;
不失误,一次信息录入到位,就是减少迟滞的连锁反应;
不盲目,指导群众手机操作提前备好采集码;
不混乱,保持队形,一米间隔,测后离场,确保工作秩序井然。
在这样的“四不”中,党员突击队连续奋战12个小时以上,共完成1370人次的采集量。
防护服里,已汗水涟涟;
采集的手臂,已经酸痛;
站立的双腿,已经发麻;
宣传的嗓音,已经嘶哑。
信仰与奉献,互助与友爱,党员突击队身体力行,交出了一份值得被大家肯定的答卷。
但工作并没有结束,全员核酸后的全面消杀工作已经开始。
“同志们,你们幸苦了,这次,我来持‘枪’。”施书记一马当先,给自己请缨。
恢复平静的村庄,闭户在家的村民,连最爱“叽叽喳喳”的麻雀,也带着倦意归巢。
此刻一个身披“黄战袍”,身背消杀桶,手提“黄金枪”的披风战士,正在与喷射而出的白雾共舞。
所经之处,烟云缭绕。
他是黄金战士吗?但身着的“战袍”,又略显单薄;
他在享受仙境吗?但那白烟,远观尚可,近则刺鼻;
他真的不累吗?汗流浃背的他,却眼含笑意。
“噗——嘁——”
村庄里的每个角落,都被这样的声音标识着,每一处都不放松,每一处都不落下。
被白烟弥漫的角落,好似被赋予了一种祥瑞之气。
“烟云漫处为那般?
护村保家我担当!”
这是一个基层党员的信仰,为人民奉献的精神脊梁。
从全民核酸检测到全村消杀,从党支部书记到村委委员,从党突击队到志愿者,践行的脚步,办实事的精神引领,每一次的责任担当,每一次任务的圆满完成,都无愧于“最美逆行者”的殊荣。
他们始终在路上,哪里有群众的需要,那里就有他们矫健而又可爱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