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我们的创造性教育工作中,把“后进生”的工作看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而一般是3、4个月)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魏书生

别让学生“失业”。

          ——王晓春的《跳出教育看教育》

今天谈的,主要是让老师头疼的学生——班级里一些所谓的调皮生。

  在王晓春的《跳出教育看教育》之中说了这样一段话“出现纪律问题者,班级麻烦制造者多半是隐性失业者。其他的学生有会一些纪律的问题,但教育起来也相对容易,而对于“失业者”往往屡教不改,因为他们如果不捣乱,实际上精力也无处发泄。

  那何为失业者呢?学生的主业是学习,如果学生学也学不会,或者不想学了,或者对学习没有兴趣了,或者对学习没有信心了,或者看不到学习的光明前景了……学生就会产生一些厌学情绪。更严重的说,就会不上了,或者只是一个人在学校,而心完全不在学习上。那客观地说,作为一名学生,他此时已经失业了,你想让一个失业的人在学校里,他能做些什么呢?除了做一些调皮捣蛋违反纪律之事,他们似乎也没有什么能够做到的。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替他们想想,也的确为难了他们。

那如果一个班里有这样几个失业者,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一定会很惨很惨的吧!这些“失业者“会让教师和班主任花大量的时间来教育,来勉强地把这些“失业者”压住或哄住,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白费力气。

针对这些失业者有什么解决的策略呢?

我感觉魏书生老师的建议特别好,让每一个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主要的原理我想应该是给那些失业者找事情做,消耗他们的精力精神,让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跟你调皮捣蛋。

第二个应该是分层教学吧!还有一些失业比较轻的学生,你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他们能够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让他们也能够有事情做,也不至于显得处处“无能”。比如说布置作业的时候,就可以分层布置,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每天都做。考试的时候也不要要求他和别人一样那么优秀,更不要只紧紧地抓住他那可怜的分数。(但是分层教学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会给孩子一些歧视之感。)

第三个建议,我感觉应该把王晓春老师和苏霍姆林斯基老师的两个的意见进行整合。即,让那些失业比较严重的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当然先从为班级,为自己,为他人服务之类做起,也可以找到他们的兴趣点,让他们有事可做。最好能够试着往阅读方面进行引导,为这些孩子打开阅读世界的大门。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难啃的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