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给给大家介绍一位名人老太太,她叫作葛洛莉娅・范德比尔特,出生于范得比尔特家族,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经营铁路和水上运输致富。第一代科尼利尔斯・范德比尔特时候留下1.05亿,按当时的GDP所占比例折算是当年全球首富比尔・盖茨的三倍。
令人惋惜的是,在科尼利尔斯死后不到50年,他的直系后代就在身无分文的状况下去世了,家族建立的豪华别墅也在他去世80年中被推翻或者被出售,无一幸免。
而葛洛莉娅・范德比尔特她是科尼利尔斯的曾曾外孙女,也是电视名人安德森·库珀的母亲。她曾在多部电影和美剧中出演角色,是美国一代传奇名媛,艺术家,时尚设计师,同时也是家族女继承人。
上面的资料是我在看了书后才查阅到到的一些资料,在我没查资料之前,我以为书中的老太太就是一个有故事的老人,看完她的生平介绍我才发现她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传奇人物啊。
但是再传奇的人也少不了平凡的生活。最近在阅读《彩虹来了又走了》这本书,书中收录老太太和她儿子的邮件对话,在字里行间了解到老太太的为人原则和处世态度,从中得到不少感悟。
想和挚爱的人亲近,到死也不晚了
其实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很少亲近父母的吧。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不是很会表达,和父母之间总是少不了一条鸿沟。
小时候想着长大了自己懂得多了之后就会自然和父母亲近,等到成年了我也没有寻找新的沟通方式,只会避开复杂的议题,免得碰上棘手的问题,这样子反而离父母越来越远了。
书中的库珀直到母亲91岁才和母亲不像个陌生人那样,我觉得可能彼此都缺少了一点理解,就容易导致说彼此对彼此都是一种闭塞的状态,难免会沦为陌生人。
我和父母的对话总是停留在一些生活的基本面,比如什么时候开学呀,钱还够吗,身体还好吗。我们之间从来不会像朋友那样开诚布公,能对彼此坦诚,一个孩子的姿态,一个父母的姿态相互对立着。
我觉得我们也应该跳出自己已有的困圈,端正自己的姿态,以一个平等的人格相互了解着,才能让我们本就该靠近的血缘关系亲近起来。
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别在年轻时不珍惜
书中老太太有一句话我是忘不了的:背叛你的不是年纪,而是身体。老太太在没有得病之前一直都坚信美好的时光在等着,但是发现真正得病之后你只会把时间关注在自己的健康,身体的疼痛,把时间都浪费在看医生身上。你是不是在生病的时候都发誓过一定要好好锻炼,但好了之后你是不是又蹦迪去了呢?
我记得我在上网课的时候,我听到上课老师讲起了他的老师,他的老师办了一桩大案,收了律师费大概800万,却因为疾病早早去世了。上课的老师感慨道赚再多的钱,没了生命一切归零。
也许死亡是我们每个人不可避免的终局,但是疾病是我们能避开的雷局。所以在身体好的时候也要记得锻炼,不要到医院里龇牙咧嘴疼得要死。
父母的成长的缺席,是孩子一生的痛
老太太在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而儿子库珀在10岁的时候也失去了父亲。两个人都对父母很是模糊也很是渴望。“在成长过程中,你不会怀念自己从未拥有的东西,但终其一生,对于你从未拥有的东西,渴望是无可避免的。”
老太太和儿子都幻想过父亲给自己留下一封信,希望能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收到父亲的来信。可是一切的渴望都是徒劳,根本没有。老太太只能把这种渴望落实到生活中,她一直试图让年长的男人爱上她自己,来证明“父亲”是爱她的。
果然应了《有女为伴》的说法:我怀疑,缺少父爱的女孩容易陷入狂热的热恋。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没人保护,无法在熟人身上看到权威形象,她们只能通过英勇、绝望、极端的行为获得满足。缺少父亲的女孩会觉得一切皆有可能,但是没有什么是安全的。
有句话说:有的人在一生过着童年,而有的人在用一生治愈着童年。孩子在幼小时候的缺失的部分确实用一生也是难以弥补的,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遗憾,人家都有过的,自己却未曾拥有,就容易产生执念。希望天下的父母都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别让孩子过着没有安全感,缺爱的一生。
今天的话题我写着的时候就觉得很是沉重,但是越是沉重的东西我们就不应该避而不谈,更应该知道自己对这方面了解到那个地步,否则人总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
我对上面的几点看法没有太多的亲身的经历,所以看起来难免浅薄。但是我还是想写一下我读这本书的感受吧,把每一阶段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见证自己的成长也会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大家感兴趣的话不妨去阅读《彩虹来了又走了》,我还没读完书,我想细细地品读下去,因为这位老太太的一生真的很值得了解,之后有什么另外的想法我会继续写出来的。
喜欢文章可以移步微信公众号:猫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