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屯堡

如果您在贵州安顺市旅游,把位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称为“一泻千里,蔚为奇观”黄果树大瀑布周边风景游览完了,或者是把位于安顺市西秀区的,被称为“中国第一水溶洞”的龙宫也看腻了。不妨去看下看下位于贵州省安顺平坝县的,被人类学家称为“ 明朝生活活化石”的天龙屯堡 。

走进屯堡,不一样的风情令人耳目一新。屯堡依然保持着600多年前明代江南风俗,依旧是穿着宝蓝色的长衣大袖,精致的花边体现了江南刺绣的神韵;一双尖头的绣花鞋,透着屯堡妇女的才思,典雅而高贵。头戴白、黑头套的妇女,尽管是古稀之年,也还在手脚麻利的纳着鞋底,穿针引线制作锈花布鞋,鞋垫,小鞋及各种手工艺品,耳聪目明的招揽着生意,成为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屯堡妇女的服饰已成为研究明代服饰的活资料。现在仍有很多妇女在街上绣绣花鞋,边绣边买,即能为自己挣点钱,也能为游客提供旅游纪念品。


翻开《安顺府志,风俗志》,即有“屯堡人即明代屯军之裔嗣也”的历史记载,这已经是历史对“屯堡人”的定论。屯堡人,不是当地的土著居民,屯堡人是明屯军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明初征南入黔,响应朝廷号召“屯田戍边”。所以今天的屯堡人仍旧身穿大明朝的长衣大袖;仍旧跳着大明朝的军傩(地戏);仍旧沉眠于老祖宗“插标为界,跑马圈地”的荣耀之中,让人恍惚穿越时空来到遥远地大明王朝。

这里的建筑别具一格,石头墙,石头瓦,石头巷,石板街。屯堡古街上的老房子,保护的特别好,基本原貌,处处散发着原生态的味道,让人迷恋。无论是一层还是多层的房子,参差不齐的石块,用古老的石灰浆液堆砌成墙,不用粉刷,裸露的石头,成为另一道追忆的风景线。令人费解的石头瓦,一块块平板似的石块,在那没有切割机等先进技术的时代里,这里的先人拥有无穷的智慧,才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将大山中的 磐石 ,变成一块块不规则的石板,成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天庭。没有人能够对石头有如此深的了解,屯堡真是一个石头的世界。脚下踩着的是石头,伸手摸到的是石头,眼睛看到的是石头,大到围绕屯堡的城墙和碉堡,小到磕盐的盐罐,就连房盖都是石头,这一切,无不令人感叹屯堡人在建筑上确实对石头有一种深沉的理解,屯堡建筑真把石头工艺发挥到了极至。石头的坚固对于构筑屯堡人军事性质的村落“屯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天龙屯堡,是用石头堆彻成的具有梦幻色彩的奇异的地方。



屯堡文化自成一格,它不同于其他汉族文化,又不同于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它是相对封闭的明代文化遗存。屯堡人在语言、服饰、建设、宗教信仰等方面,保留着、固守着六百年前的梦。屯堡人的语言多带卷舌音,发音快,透着军人的阳刚之气,它是明代的官话(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专家把它称为“安顺屯堡方言”。

明代西南屯田有着伟大意义,它加强了中央集权和民族文化的交流,使少数民族从中学到了汉族移民先进的农耕文明和儒学文化。少数民族同胞向屯堡人学会种植各种谷物的先进方法, 改变了当代刀耕火种的习惯。苗族至今仍把玉米叫做“那丢”,意思就是汉人的粮。朱元璋为了各少数民族向化儒学,强迫西南少数民族土司贵族子弟进入国子监学习儒学文化,使他们“永奉正朔”,从儒学中步入文明。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文明的传播确实带有压迫性,但是明朝的征南屯田决不是一个简单意义的征伐占领,它是当时统一国家的必需手段。



现在的天龙屯堡,六百年前的古建筑依旧留存着大明朝的璀璨文化,长长的石阶,悠悠地小河水依旧流淌着六百年前织就的大明遗风。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龙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