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娃一定不如城市娃?

前言

        以前带宝宝城市居住,随时随地都可以给宝宝各种体验和学习,觉得身边无处不在的教育机会,还曾经感叹,相比之下,农村的孩子,因为条件的限制,可能没有这么多的受教育和学习的机会。

          近三个月,我带着两岁多的宝宝一直在农村老家,每天带孩子在户外活动。我发现,很多对于老百姓来说,身边这些司空见惯的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利用起来,在育儿方面的教育和体验机会,比城市一点不少,甚至比城市里的体验和成长还要多很多。

      两岁多的她耳濡目染,学会了很多农活,扫院子,收干草,喂鸡喂狗,亲手从鸡窝里拿出鸡蛋,看鹅宝宝在暖箱里挨挨挤挤,鸭子在池塘里戏水,各种农具和农作物的生长……

      那么,在这些看似很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她究竟能学习到什么呢?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们最喜欢的田埂探险。随着季节的变化,每次探险都会有新的收获呢。

走过一条田梗,就走过了一部百科全书

          先从最初的对话开始

宝宝,我们去探险吧?

妈妈,去哪里啊?

跟我走,就知道了。

            我家楼前就是大片的田地和一个连一个的鱼塘,只不过,因为现在农村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田地已经荒芜没人种了。

            我会经常带着宝宝去走我家门前的那条少有人走的田埂,那上面长满了绿草,旁边也有很多半人高的荒草,还有稀稀拉拉的几棵树,树上长满了刺。

        就是因为这条路很少有人走,所以我们去探索的时候就会充满了乐趣,宝宝乐此不疲,我也在陪她的过程中,见缝插针地给她很多引导和拓展教育。

      这在我们日常居住的城市里和书本上,是很难真实感知和感触的全新的学习体验。

        那么,这短短不足二十米的田埂,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1,好奇心

        我带着宝宝从家门向前走,这是一条两边都是水塘的小路,我们在行走的过程中不会很快,而是边走边引导她观察,这条小路的两边长了一些绿绿的植物,这是什么呢?

        当我引导宝宝思考的时候,宝宝也就跟着我一起蹲下来,好奇地去摸一摸,闻一下,观察叶子的颜色,状态和它的藤蔓。

好奇心,就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呢。

我们不是匆忙到达目的,而是慢慢品味一切。

2,平衡能力

我们接着往前走。

因为小路都是泥路,而且经年累月的足踏,雨天再各种脚印,还会在放水时挖开田堤再填上,因此田埂崎岖不平,即便是同一条田埂也是宽窄不一。

宝宝喜欢独自行走,并努力的甩开双臂保持平衡,有时候,左脚踩在一个坑里,右脚踩在一个土包上,她感受两腿不在同一个高度,身子倾斜,摇摇晃晃的,特别有趣。当然,我是要紧跟并适时抓住她的哦。

给她机会挑战自己,自信心就是这样被锻炼出来的,对不?

3,自信心。

大家都知道,在农村的小路上是不可能非常的平稳的,在每个田之间都会有一些连接,这些连接就会有一些不同的高度差,所以我们会下坡,再上坡,再下坡这样反复跨过不同田地。

所以有些时候宝宝需要我抱着她,有的时候我拉她一把,她自己用力就过来了,我们之间这种配合和信任度,以及宝宝自己的能力就又增强了。

安全感,自信心,一点点强化。

4,细节捕捉力。

我们顺着小路向前走,旁边就是看一片荒芜的长满了芦苇的荒田,这个田地里面杂草丛生,有一些是浅绿色刚刚冒出来的新草,还有一些是东倒西歪的,长了一个冬天的干草。

在草丛中就经常会有小鸡小狗小鸭的觅食,所以我会引导宝宝停下来,去仔细的去聆听和观察,有没有小狗小猫跑过的声音?有没有钻草丛的窸窸窣窣声?有没有小鸭在里面觅食的叫声?

5,探索欲

而且我还会带着她去草丛里面探索,看看一些草丛中间有没有可能会有一些惊喜,比如说鸡蛋或者鸭蛋等等。

因为杂草确实很高,而且有的地方还有泥水,要试探着地面虚实,是否会没住鞋子,是否可以安全踩过去,宝宝自己独自很难走,所以我会拉着她,而且有的时候会抱着她,一步步慢慢向前走。

大家想象一下,两岁多的孩子面前是比他还高的杂草,这种体验乐趣对于她来说,是不是就像探险一样呢?

当然我们也会在这里发现一些其他的,比如说小动物蜘蛛啊,小虫子啊。宝宝就会害怕,顺便再锻炼一下她的胆量。

6,生活常识。

走着走着她看见一个小小的白色的东西,宝宝问这是什么?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已经风化了的狗屎,就给她解释。她又问为什么狗屎是白色的呢?那我又要费口舌给她解释一下,因为时间比较长,有太阳日晒风吹,最后就干了干的狗屎,干的狗屎就是这种颜色。

这些随机的生活中的常识和知识,我们在很多书本上是很难能够真正学到的。

7,勇气

当我们在接着向前探险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那条很少有人走的田埂。

这条田埂因为没人走,所以长满了各种新新的嫩嫩的小草,踏上去感觉软软的,很舒服,宝宝非常喜欢在上面走。

可是,也因为走的人少,小径两侧就布满了各种杂草和野树。

这些杂草有的有半人多高,有的比宝宝还要高,而宝宝又非常喜欢自己在前面领路,那我就会提示她,遇到杂草的时候,用手轻轻的把杂草拨开。

她就像一个勇士披荆斩棘一般,一会儿低头钻过去,一会儿用手两边拨开杂草,一会儿用手指捏住一些树枝轻轻拉开。然后还小大人一般,不停回头叮嘱我,妈妈小心哦

8,数学知识

在田埂上行走,速度一定要走得慢,她有时候就忘了,飞快向前跑,我就立刻拉住她反复叮嘱。

因为田埂旁边就是荒田,而荒田中还有一些零星分布的水坑,我们如果一不小心踏空可能会陷进去。而且,田埂比左侧的荒田高出约一米多,还有枝枝叉叉,如果掉下去的话不但很难爬起来,还会摔伤。

如果特别窄的地方,我一定会拉住她的手,慢慢走过去。稍微宽一些,她自己也知道可以放手,一蹦一跳向前走。

通过引导她自己去对比宽窄,数学绘本的知识是不是就非常直接落地了呢?

9,安全防范

走着走着,时不时就会有稀稀拉拉的一些树,那这些树呢,长的也不高,有的比我高一点。

树枝上长了长长的刺,约五六公分长。但是刺和叶子都是绿色的,很不明显,如果不是我仔细观察,就很容易忽略掉。

此时,我会停下来,拉住宝宝,指给宝宝看这些长长的刺,并且告诉她,为什么杂草丛生的小路上,不能跑的太快,因为这些隐藏在树枝上的刺很不明显,如果撞上,就非常危险。

然后我说,你要不要试一试。

她说,好。

然后,宝宝就会伸手来,在刺的尖部轻轻触碰一下,哇,真的很扎手!然后赶紧把手缩回去了。

就这样,我趁机让她理解什么是危险,要谨慎不能莽撞,要注意保护自己。用这种方式学会自护,是不是印象深刻呢?

10,爱护生命

我们再向前走,走着走着就会发现在路边有一些刚刚冒头的小小的黄色的花。

此时我就会蹲下来指给宝宝看,小小的非常漂亮的花,而且透着生命力的,旺盛的,努力盛开的样子。

宝宝也会欣喜的蹲下来,轻轻的摸一摸。我告诉她,不可以随便摘花,它也是有生命的,摘下来,就会死了,而且,别人也没法欣赏了。

11,联想分析力

路边,有一些小树,其中有一颗只剩光秃秃的树干。

宝宝突然停下来,指着这棵树问我,这棵树怎么了?真意外,她竟然发现这棵树和其他的树不一样。

于是,我也停下来,告诉她,宝宝你看这棵树已经死了。

并且我会详细的引导她观察描述这棵树的特征,你看它的树皮都已经翘了,而且它歪到一旁,完全没有生命力,也没有一片叶子,也没有发芽,而且树干颜色也不同,它已死了。

这是在细节处观察特征,培养孩子可以通过某些特征来推断某些结果,找到特征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12,多元思考

听到我回答,树死啦。爱思考的宝宝就追问,它为什么死了?

我回答,可能是因为干旱缺水,也有可能是被虫蛀了,生病了,还有可能是养料不足等等很多原因吧。

大家看到了吗?在这里我回答宝宝的时候,我并没有用了唯一的一个答案。

因为这就是在思维导图训练中的一个水平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去寻求结果的思维模式。

因为这个树已经死了,这是一个结果,可是造成这棵树死亡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不能直接简单的给孩子一个定论,糊弄她这个问题就了事,而是应该科学滴给予分析。

这样刻意去培养了孩子爱思考的习惯,同时也给引导孩子多种可能性和多种方向的思考习惯。

13,理解力

走到田埂的中间,我四处张望,发现远处的树上有一个大大的马蜂窝,太棒啦。

我引导宝宝去寻找那个马蜂窝,她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根据我的提示,上下左右找寻了好几次,终于发现了马蜂窝,这种发现和搜索的喜悦不言而喻。

我会趁机结合绘本中小熊和爸爸去捅马蜂窝的那个故事,启发她的联想,绘本和真实的马蜂窝有什么不同?

并且顺便培养她安全的知识,马蜂窝可是不能去轻易捅的哟。

14,生长周期

我在远处观望的同时,发现一些树布满了绿叶,生机勃勃,可是有的树却只有枯枝和少许叶片。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一边引导宝宝去观察,一边给她普及植物生长周期的常识。

植物的生长有先后的顺序,不同时期,我们人也一样。

有的孩子可能长得比较快比较高,有的孩子可能要十几岁以后才会长高,所以,看到身材矮小的同学不要笑话人家,自己不个子不高也不用自卑。

有的孩子学东西可能学得很快,有的孩子学英语可能会学得很慢,这个不代表这个孩子就笨哦,所以你将来遇到有一些孩子比你学的快,你不能去嘲笑别人,自己学的慢也不用灰心哦。

宝宝点点头。哈哈,不要小瞧两岁多的孩子,这些教育真的都能植入她的心里呢。

15,辨识颜色

再往前看,我们会看见满眼黄黄的油菜花,还有刚刚盛开的梨花,以及黄黄的枯黄的那些芦苇。

这些自然界的植物颜色分明,通过近距离观察和对比,宝宝既分辨了不同的颜色,又能够学习认识不同的植物。

就这样,生动有趣的自然科学的知识,就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她的大脑里了。

哈哈,有趣吗?是不是感觉踏到不是小路,而是一部百科全书?

一个简单地徒步,和一场丰富地旅行,中间的差别是不是特别大?

那么,我是怎样做的深度拓展呢?都有哪些维度的引导和传授,可以如此毫无违和地和两岁多宝宝无缝对接,轻松融入她的意识中呢?

下面来给大家总结一下,核心关键词,活化感官。

维度一~眼

引导方向~从距离远近,位置高低。

拓展能力~安全常识,爱护生命,观察力等。


维度二~耳

引导角度~动静结合

拓展能力~感知,细节,自然科学等。


维度三,鼻

维度四,手

引导角度~身边,身下不同视角。

拓展能力~触觉,安全常识,多感官细节。


维度五,足。

引导角度~虚实,宽窄,软硬等。

拓展能力~判断力,观察力,触觉等。


为什么要这样引导?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在育儿之路上,我们不可能一直把绘本或者专家带在身边,难的不是照本宣科讲绘本或者在某个固定时间和孩子共同早教学习。

最难的是,作为家长的我们,真的掌握育儿心法,随时随地根据每一个当下的环境,根据手边的任何条件和物品,可以进行相应拓展性的引导,并且真正将知识和生活中的教育融会贯通地运用。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导图思维了。

大家必须掌握的一种导图思维,叫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

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特点

流畅性

变通性

独特性

思考问题时跳出点、线、面的限制,立体式进行思维。


解决问题时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而是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这是发散思维最一般的形式(逆向、侧向、横向思维是其中的特殊形式)。

方法

材料发散法——以某个物品尽可能多的“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

功能发散法——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结构发散法——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

形态发散法——以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在整个的过程中,我其实是善巧地利用了发散性思维,拓展了五官的立体感知,关联身体的不同部位眼耳口鼻手的五感,并因地制宜结合周围的一切,进行了恰到好处的细节延伸教育,整个陪伴的过程就立体而丰满,朴实而温馨。

这是导图思维中最常用的发散性思维方式。

今天从我怎么做,做了哪些,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不同纬度为大家分享了早教里的核心理念,

学习的内容无穷无尽,但是学习最终是为了提升孩子的能力。相信每个妈妈掌握了这些心法,假以时日,刻意训练,我们都能成为宝宝行走的教科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农村娃一定不如城市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