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品《阿凡达》

2010年1月4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电影院。

听说《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卡梅隆拍了一部新片子叫《阿凡达》,还用上了最新的什么IMAX3D技术,也不知道有没有电视上吹的那么神。

嗯?怎么这3D眼镜还跟别的不太一样,好像还挺厉害的样子。


哇开始了开始了。哇这个机甲好酷,哇这个小蓝人的脸怎么这么逼真,哇这光,哇这水,哇哇哇,这个飞起来的小花花快飘到我的脸上了。

哇顶不住,完全顶不住,哇这飞龙简直帅爆。啊啊啊啊啊!


原来,这就是IMAX的世界啊。

以上这些,都是我瞎编的。

那年我9岁,大概还不知道《阿凡达》为何物,不过,当年电影院里面观众的反应,是真的。


2021年的今天,我走进电影院,才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了这部,让当年的观众们惊呼的电影。

电影好看吗?

我不知道,在手机电脑上,我已经把《阿凡达》看过很多遍了,你让我评剧情,我根本没有半点感觉。

就是正儿八经的套路,把故事讲得很清楚,部落危机,领袖觉醒,击败侵略者,主题是人与自然,结局是大团圆,你想有什么触动。

特效震撼吗?

让9岁的我来看,震撼,绝对震撼,可能还是吓破胆的那种震撼。但是以现在的眼光来说,也没有特别惊艳的感觉,很多特效现在已经是习以为常的电影标配。

那我还写来干嘛?

因为感动,真的感动。

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没有对电影的特别期望,没有评价剧情的杂念,只是这样看着,就好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一场,给2010年的观众造的梦。

2000年卡梅隆和搭档开发出一套新的摄影系统,经过漫长的测试和完善,在确保可以拍出立体环境效果又不会让观众头晕后,才最终运用到《阿凡达》。

为了拍电影创造出了一套剧中阿凡达种族的完整语言体系,这样的操作我好像只在《小黄人大眼萌》里面见过。

为了拍电影找了植物学家帮助他创造出了只存在于想象当中的潘多拉星球的植物,找了天体物理学家设计了潘多拉星球的大气密度。


从制作到发行,《阿凡达》共计花费5亿美元(虽然这个成本网上有争议不过我愿意相信),是整个电影史上耗资最高的作品。


2010年,一张IMAX3D的电影票要150块钱,《阿凡达》上映期间,被炒到600块钱一张,凌晨三四点就有人出来排队,半小时就能销售一空。

看一场电影,能够看出春节抢火车票的感觉。

因为《阿凡达》的爆火,电影院才开始主动升级屏幕,3D电影才真正大规模地走进中国大众的生活当中。


你给翻译一下,什么叫造梦。

直到2021年,我也再没见到过有谁,愿意花10年时间,愿意花5亿美元,再去造一个这样的梦,一个只属于电影的梦。

以前看过一些幕后,卡梅隆在片场的时候,被演员称为近乎偏执的独裁者,会因为拍摄进度缓慢而发怒,对电影的掌控严格到令人发指。

这个片场暴君还是一个航海爱好者,独自到达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

这个人活得就像一个疯子。

但就是这个疯子,造出了一个令无数人沉浸而震撼的梦。

我可能错了那个看电影会尖叫的时代,但很庆幸,我没有错过这个梦。

接下来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老电影重映,能有机会去感受一下,那种跨越时空的震撼,好像,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这才是,看电影的感觉嘛。

那,《阿凡达2》,麻烦搞快点吧。

说不定,到时还能做个新的梦呢。

下次见。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老谈胡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年一品《阿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