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真正的修行者
禅修就是要让我们不执着
人们一般都会强调某种坐禅的姿势或某种对教义的理解。但我们不能拿我们的修行方式,去跟一般人理解的修行方式比较。我们需要一个不执着于任何特定的教法的师父。
我们不执着于任何特定的教义。
坐禅是一种包含日常生活各种活动的修行,所以,事实上我们并不只是强调打坐的姿势,如何坐禅就是如何行动。我们透过坐禅来学习怎样行动,因为坐禅乃是最基本的活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坐禅。
强调坐禅就不是真的坐禅
做任何事,活在每一刹那,都是空性的一个短暂活动。因为不明白这一点,人们误以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却忘了实际上在做这些事情的是谁。人们以为他们在做各种事情,实则一切都是空性的作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名字,但这些名字只是空性的不同的名字;我们每个人都会从事许多不同的活动,但这些活动全都是空性的活动。
所有的姿势都是在“坐禅”
因为不明白这一点,人们才会刻意去强调某种活动的重要性。当他们强调坐禅的时候,那就不是真正的坐禅。
实际上,所有的姿势都是在“坐禅”,这样的理解,才是对坐禅姿势的正确理解。如果你以这种方式修行,那就是真正的修行。
本体不是任何特定的教法,本体无所不在。我们应该以这种方式来了解教法,我们应该忘掉所有特定的教法,而不应该去问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不应该有任何特定的教法,教法存在于每一刹那,每一个存在,这是真正的教法。
12 心也需要休息
我们应该在没有修行或开悟之处建立起修行的习惯,如果我们是在有修行和开悟之处坐禅,就没有机会让自己获得完全的平静。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坚定相信自己的真实本性。我们的真实本性超出意识经验之外,只有在意识经验的范围内,才会有修行与开悟,以及善与恶之分。但不管我们能否经验到自己的本性,它都是超越意识地存在着,我们必须以本性作为修行的基础。
别把教言放在心上
哪怕心存善念也不是那么的善。教言有时固然会说:“你应该做这个,你不应该做那个。”但如果你把他的话留在心里,却不见得太有益处。这些话会成为你的一种负担,让你有种不自在的感觉。说起来,有时心存恶念还会让人舒服一点。不过,归根究底,善与恶都无关宏旨,你是不是能够让自己平静、让自己不为善与恶所囿限,那才是重点。
有什么东西梗在你的意识里头时,你就无法获得真正的从容自若。想要获得完全的从容自若,最好的方式是忘掉一切。这样的话,你的心就会变得够静谧、宽广而清明地以事物的本然面貌观看它们,不费一丝力气。获得从容自若的最好方法就是,不保留任何事物的观念,把它们统统忘掉,不留下任何思想的阴影或痕迹。
但如果你刻意停止心念或超出意识活动之外,那只会给自己带来另一个负担。“我应该在修行时停止心念,但我却做不到,我的修行不够好。”这样的想法也是一种错误的修行方式,不要刻意停止心念,而是要让一切如实呈现自身,那么,杂念就不会在你的心里久留,而你最后也会得到一颗清明且空荡荡的心。
保持一颗空心
因此,坚定相信你的心的本源空性,是修行中最要紧的事。
但只有在坐禅时,你才会对心的这种空寂状态有最清净、最真切的体验。严格来说,心的空性甚至不是心的一种状态,而是心的原初本质。
各位知道怎样才能带给身体休息,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带给心灵休息。哪怕是躺在床上,各位的心仍然异常忙碌,哪怕是睡着,各位的心仍忙于做梦。你们的心总是处于激烈活动之中,这不是好事,各位应该学学怎样放下思考的心、忙碌的心。想要超越我们的思考机能,我们必须坚定相信心的空性。能够坚定相信心的绝对宁静,我们就能达到清净的本源状态。
哈!这只是虚妄
“当在虚妄中建立修行。”哪怕你认为自己身处虚妄,你的清净心却依然存在。在你的虚妄之中体现清净心,这就是修行。只要在虚妄中体现清净心,虚妄就会消失。当你能说出“这是虚妄”这样的话时,虚妄就会无地自容,自己走开。所以,“当在虚妄中建立修行”,不因虚妄而有所挂碍,就是修行,而即使你自己没有意识到,但这就是开悟。
反过来说,如果你刻意要把虚妄赶走,虚妄只会更加赖着不走,而你的心为了对付它们,也会愈来愈忙碌。所以,只要对自己说:“哈!这只是虚妄。”不必被它困扰,而只是冷眼旁观,你就会拥有你的真心、平静心,一旦你开始要对付虚妄,就会被卷入虚妄之中。
因此,不管你是否获得开悟,“只管打坐”就已足够。如果你刻意追求开悟,就会给自己的心带来很大的负担。你的心将无法清明得足以如物之所如地观物。如果你真的是看到了事物的实相,那你就会看到它们应有的样子。一方面,我们应该追求开悟,因为那是事情的应然;另一方面,我们是肉身性的存在,想要获得开悟极端困难,这是事情在当下的实然。
但如果我们开始打坐,我们本性中的这两面都会被唤起,而我们也会同时从应然与实然这两面来看事情。因为我们目前做得不够好,所以会想要做得更好,但是当我们达到超越心的境界,就会同时超越事情的应然和实然。在本心的空性中,它们都是同样一回事,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会得到完全的从容自若。
空性就在我们本心之中
建立紧密的组织、盖起漂亮的建筑、创作出音乐、发展一套哲学等等,这些都是意识世界的活动。但是,我们强调的是非意识的世界,发展空性最好的一种方式是坐禅——只管打坐,与此同时,也要对我们的真实本性坚信不疑。这个方式比看书或研究教法的哲学要好得多。
大家一起来打坐
我们应该使用最寻常、最普遍的方式,而不应透过玄奥的哲学思维来推广我们的禅道。
哲学讨论并不是了解实现的最佳方式,最好的方法是打坐。只管打坐,这就够了。
13 人人都可以连接本体
在坐禅时,我们就会证得实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实相,不过,“修行”并不只是盘腿而坐。无疑地,盘腿的坐姿对我们来说很基本也很重要,但不管是山峰、树木、流水、花朵,一切无不是禅道。
空性使你活在当下
我们说万物以各自的方式存在,并不是指万物各自存在于自己的意识领域。我们所看到或听到的,只是我们实际呈现的一部分,或称为“一个有限的观念”。
你就是实相!
不管身在何处,我们都不应该遗忘这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称为“成为老板”。不管去哪里,你都应该当周围环境的主人。换句话说,你不应忘掉自己的方向,因为如果你始终以这种方式存在,你就是空性的本体。
你不应该让自己被一道自己建立起来的厚墙所局限,所以坐禅时间到了,你就应该去找师父坐禅,听听他讲话,并且和他谈谈,然后回家去。所有这些程序都是坐禅的一部分,依此而行,不带有任何得失心,这是真正的坐禅。
后记
“有些人可以达到开悟而有些人达不到。”这很有意思,哪怕这里每个人都用同一种方法修行,但有些人可以达到开悟而有些人达不到。
但这并不打紧,即使我们没有开悟的体验,但只要对修行有正确的态度和了解,能以正确的方法打坐,这本身就是禅。重点是要认真修行,要对大心有所了解,并且深具信心。
你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心
我们谈“大心”“小心”以及“禅心”,这些用语都有其意义,但它们的意义不应该以经验的方式来理解。我们谈到开悟的经验,而这种经验与一般意义的经验不同,它不被善与恶、时间与空间、过去与未来这些范畴所囿限。开悟是一种超越二分法或感受的经验或意识。
所以,我们不应该问:“什么是开悟?”问这样的问题,表示你不明白禅的经验为何。开悟是无法用你一般思考的方式来诘问的,只有不把这种思考方式掺和进来,你才能了解禅的经验是什么。
我们必须相信大心,而大心不是一种你能以客体方式经验的东西。大心总是与你同在,就在你左右。你的双眼就在你的左右,因为你看不到你的眼睛,而眼睛也看不到它们自己。眼睛只会看到外面的东西,也就是客体性的东西。如果你反省自己,那被反省到的“我”就不再是你的真我,你不可能把自己投射成为某种客体的对象来加以思考。
总是在你左右的那个心不只是你的心,也是一个普遍心,无异于别人的心。它就是禅心,一个很大、很大的心,这个心就是一切你看得到的东西。你的真心总是与你看到的任何东西同在,尽管你不自知,但你的心就在你每个当下所看到的东西。所以,这个心不啻就是万物。
看看自己的真心
真心就是一个观看的心,你不能说:“这是我的自我、我的小心或者有限的心,那才是大心。”你这是画地自限,是把自己的真心给窄化、客体化了。“想要看到鱼,你必须观看水。”事实上,当你观看水的时候,就会看到真正的鱼。要看到实相以前,你就要去观看你的心。观看水,则真性自在其中,真实本性就是那被观看的水。当你会说“我坐禅坐得很差”这样的话时,表示真性已在你之中,只是你没察觉罢了,你刻意去忽视它。
你观看自己的心时,“我”是具有极大的重要性的。但那个“我”不是“大我”,而是这个总是动个不停的“我”。这个“我”总是在水中游,也总是振翅飞过浩瀚的天空。我所谓的“翅”是指思想与活动,浩瀚的天空就是家,是“我”的家,既没有鸟儿也没有空气。当鱼儿游泳时,鱼儿与水都是鱼儿,除鱼儿之外,别无一物。
你不可能透过活体解剖而找到F性,实相是无法用思考和感触的心灵去捕捉的。每一刹那都专注于你的呼吸,专注于你的坐姿,这就是真实本性。除此之外,“禅”别无奥秘可言。
我们不会有唯物或唯心的观念,不会认为物只是心的产物,也不会认为心只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我们常常在谈的身与心、心与物,其实都是一体的。但如果各位没听仔细,就会误以为我们谈的是“物质”或“精神”,但我们实际上指出来总是在这一边,那就是“真心”。而所谓“开悟”,就是体会到这真心总是与我们同在,而那是看不见的。各位明白这道理吗?
如果你以为开悟就如同看到天空中一颗灿烂的星星,那就大错特错了。那种像是看到美丽星星的开悟并不是真正的开悟。你也许不自觉,但你在坐禅时会看到美丽的星星,那是自我与对象的二分观念在作祟。这样的“开悟”拥有再多也只是枉然,那不是追求开悟的正途。
禅以我们的真实本性为依归,以我们的“真心”在修行时的表现和体现为依归。禅不依赖特定的教法,也不会用教法来取代修行。我们修禅是为了表现真实本性,不是为了得到开悟。“即参禅,即参悟”
我们应该要有耐性和恒心,一点一滴地找出怎样的生活方式适合我们,怎样才是我们与自己相处、与别人相处的最佳方式。这样一来,我们就有自己的一套戒律。但建立规范时要小心谨慎,严宽适中,太严格的话会窒碍难行,太宽松的话又会了无作用。
唯有修行能让你体验清净本心
唯一可以体验清净心的方法是修行。我们最内在的本性希望有一些中介、一些方法,让本性可以表现和体现自己。我们透过建立清规来响应这种最内在的需求—以这种方法,我们就会对修行有精确、深入的理解。我们对于自身的修行必须有更多体验,我们必须至少有一些开悟的体验。
你必须对那个总是与你同在的“大心”深信不疑,你应该要把万物视为是大心的表现,来加以欣赏。这是一种你不能否认的终极真理。不管修行是难是易,不管理解是难是易,你都非修行不可,透过修行归复你的真实存在,这才是重点。
这个“你”是由万物所充分支撑的,现在就起而行吧!各位也许会说那不可能做到,但那是可能的!哪怕一瞬间就可以做到!就是这一瞬间!如果你在这一瞬间可以做到,就表示你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如果你有这样的信心,那就是你的开悟体验。
大心总是与我们同在
如果你认为大心是在你之外的,是在于你的修行之外的,那是错的,大心总是与我们同在。
“禅”并不是只为那些懂得盘腿打坐和有极大慧根的人而设立的,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找出某种方式体现自身的实相。
我们不能执着于教义,甚至不能执着于修行。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着,了解万物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除刹那生灭的显现于目前的色相以外,别无一物存在,一物会流转为另一物,让人无法抓住。雨停之前,我们就可以听得到鸟鸣声。哪怕是下着大雪,我们一样可以看到雪莲和一些新长出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