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至诚无息”?——读《秋园》有感

这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奶奶写得一篇小说作品。书中的女主人的原型是作者的母亲,她一生经历过战乱、贫穷、饥饿和离乱,十七岁便出嫁,青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在极端的困境中,靠一己之力支撑起整个家庭,养育了五个子女。秋园的一生历尽坎坷,受尽屈辱和磨难,却始终保持着赤诚、善良和坚韧的品格,竭尽所能地为家人维护着生命应有的尊严。

从秋园的身上,我看到了儒家思想中,修养的巅峰——诚

诚,就是诚意正心的诚。诚,从儒家教材《大学》发端,是八条目的中枢,到了儒家的《中庸》中,就进化成“至诚无息,至诚如神”。坚持做到底的诚,就可以参与天地之化育,达到巅峰。不要小看这8个字,这8个字代表了《中庸》的中心思想。

修养的征途中有很多艰险困难、痛苦纠结,有好多威武我不能不屈,好多富贵我不能不淫,我太难了。怎么办呢?还是回到这个字——诚。

什么是诚呢?《大学》说得很清楚:“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就是说,不要欺骗你自己,不要给自己找理由,不要给自己找台阶,不要给自己放水。

秋园所处的时代,是动乱的年代。秋园的父亲是个能人,不仅医术高,而且宅心仁厚,不管病人有钱没钱,他都一视同仁,在当地口碑甚好。

她的老公任受是一位国民党的军官。虽是军官,但他的内心还是非常的善良、纯真,他没有学习官场中的勾心斗角,也没有染上官场的恶习。

有一年除夕,家里进了一个贼,儿子发现后,操起棍子就要打贼。仁受赶紧阻止,还满怀同情地对贼说,“人家大年三十都在家团圆,你还要出来偷,总是没有办法。”一句话把那人说得眼泪汪汪,那人说妻子久病在床,家里已经几天没米下锅了,三个孩子都快饿死了。仁受听后,赶紧给他装了米、腊肉和咸鱼,让他早点回家过年。那人连连叩头,说,“都说杨乡长是好人,果真没有错。要是碰上别人,非把我打个半死不可,我再也不做贼了。您的大恩大德我永世不忘。”后来,这个人没有食言。

《中庸》说:“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变而动,无为而成。”

简单说就是按照自己内心道德的新规戒律,坚持长久的做下去,滴水穿石,日日不断,长期积累。

张居正说,人的德要实诚,如果德不实呢,就有缝隙,就会为私欲所间杂,而其心不纯,不纯,就有止息之时。圣人之德,既极其真实,而无一毫之虚伪,既无虚伪,则此心之内,纯然是天理流行,而私欲不得以间之,自然就没有止息了。

从至诚无息,到长久不变,到表征于外,到悠远博厚,到高大光明,这就是诚的原理和逻辑。

至诚所积累的既然广博而深厚,则天下万事万物,无不在其承受之中,接受它的福泽,这就是厚德载物。至诚无息,其所生发的高大光明,则天下之物,无不在其光辉照耀之下,这就是高明配天,覆照万物。

由于我一以贯之,至诚无息,就能越来越靠近《中庸》说的“故至诚无息”,虽然我们无法做到《中庸》说得将自己的诚意放到天地宇宙中,但是可以感染自己身边的人,就像秋园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为“至诚无息”?——读《秋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