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朋友》4 思考

尽管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善于思考的,在专业或是社交方面。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独立思考很简单,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的过程。

关于如何对待权威

在我的另一系列读书笔记专家之死中分7篇讲述了专家在如今社会的地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专家意见。

关于思维陷阱

概念是思考的基础。
但很多人并不愿意去学习或是辨别概念。所以:

  • 不知道“目标”与“计划”之间区别的人,意识不到自己可能会因为死守计划而最终无法达成目标…
  • 不知道“政府”与“国家”之间区别的人,往往难于沟通轻易不要与之交流,否则你可能会因此麻烦不断、祸患无穷
  • 不知道“科学”、“科普”与“科普作者”之间区别的人,会相互骂来骂去,全然不顾逻辑的存在
  • 不知道“上学”与“学习”之间区别的人,其中一些可能会因为自己有博士学位就瞧不起中专毕业的人,另外一些可能会因为自己只有中专文凭而憎恨那些有博士学位的人
  • 不知道“一个人”与“一个人的看法”之间的区别的人,要么可能迷信权威,要么可能把自己当作绝对权威
  • 很多学生讨厌历史课,其实只是源于没弄明白“历史”与“历史书”之间的重要差异…

另一方面,如果你在概念上,尤其是基础概念上有清晰的认识:华盛顿等人想明白了“三权”是可以分开的,造就了今天的美国;所以,本书强调“时间不可管理”、“我们只能管理自已“,这并非咬文嚼字。“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焦点不同,方法不同,效果不同…但是,很多人没想过这件事,在他们的世界里,这两个概念从来都是一样的。

对于思考的结果,不能简单粗暴的进行二分法,也不要仓促的概括,而对知识过分的简单化。

其他需要甄别的情况

  • 因果关系。比喻、例子这些即使再贴切,也要冷静下来分析这个比喻到底跟实际情况是否属于同样的因果关系。

  • 自证预言。罗伯特·莫顿教授发现了这种现象,如果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那么这件事情最终真的会发生。这样,人们就很容易把自己幻想中原因与逻辑当成真实情况,尽管理性分析发现这可能只是巧合或是主要因为其他原因。

  • 命题逻辑。要掌握真假命题、互逆命题、逆否命题、互否命题、互逆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生活中应用。

  • 举证责任。很多事情我们并无法举证。即使是日常发生的或是看似司空见惯的。因为逻辑和科学缘故,很多人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解释问题。

  • 案例局限。成功无法复制。像成功一样复杂个例也是如此。相比于看看这些所谓成功人士的传记,不如去总结下这些失败者都犯了哪些错误。同时,还要注意当人描述自己的成功或失败时,即使努力做到客观,也还会因为记忆和本能原因,有相当的偏颇。

  • 脱离地位陷阱。有句经典的话叫“屁股决定脑袋。”一方面可以用来比喻领导干部到了某些位置,就觉得自己智压群雄。另一方面,由于领导的位置决定更多人在盯着,所以缺点更容易暴露,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作为下属的人很容易觉得这个领导是个傻X。

  • 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语言是一个便宜(甚至是免费)有效的工具,来帮助我们修复思维漏洞。比如不要习惯使用绝对的表述,如“全都是***”,再比如不要使用无理取闹的表述,如“本来就是”。等等。通过刻意的改变,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思维被迫开始严谨。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时间当朋友》4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