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老师《黔之驴》课堂实录还原研究

黄厚江老师《黔之驴》课堂实录“还原研究”

张祖庆老师在他的的《磨课四部曲》中说:“研究名师的实录,我有两个绝招:一个是微格研究;一个是还原研究。”我也试着按张老师方法,以黄厚江老师的《黔之驴》课堂实录为例,试着进行一下还原研究。

首先试还原教学设计。

一:以了解作家和寓言题材导入新课。

二:除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

三:再读课文,读出驴的形象

四:继续读课文,读出虎的形象

五,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分别以作者的角度、驴的角度、虎的角度三个角度来讲故事,从而个性化的,创造性的,细腻地了解这个故事。

六:在第五个环节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道理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六:小结课文,以学生概论的八个成语,高度概括故事,总结全文。

其次,试还原设计理念。

第一个环节导入。通过实录可见,黄老师导入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作者了解几句带过,力求导入简洁明了,不浪费时间,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寓言故事,依靠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发现,这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黄老师再总结形成理性认识,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地方,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灌输和文学知识的认知。

第二个环节。整体感知故事内容。这个环节以学生的读为主。让学生先读,在读中了解故事,思考故事,这是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由这个环节,我们可见黄老师课堂的扎实,先整体感知,再具体分析,由整体到具体,可以说是课堂设计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有条不紊。黄老师,不急于快,不急于高,而是在对故事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深入。稳抓稳打,小步子,勤迈进,这是课堂达到高峰的一个重要策略,

第三和第四个环节是硬币的两个面。这是在对故事有一定的整体性的了解基础上再进行的深入的个性的理解和挖掘。讲故事“角色”是重点,因为故事的寓言都包含在“角色”的言行举止里。黄老师深入探讨“驴”的形象和“虎”的形象,显然是了解两种不同的人,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这两个环节还主要是借助文本,借助语言,通过品读体悟来感知驴和虎的形象。

第五个环节,分别从以作者的口吻,驴的口吻,虎的口吻来讲故事。这个设计可谓拍案叫绝。这是让学生创造性的,个性的,又深入的认识这两个角色,而讲述故事的角度不同,既深入得了解了故事的角色形象,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创造能力,可谓一石多鸟,让人拍案叫绝。

第六个环节。从这两个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角色身上,探讨他们之间所发生的故事的必然性,从而得到启示。设计到了这里,显然已经完成这个寓言故事的“任务”,但黄老师不满足,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一个“作者讲述故事的角度为什么选择虎的角度,而不是驴的角度”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个故事,对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对当时的社会状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真正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启发引领式的教学理念可谓名副其实,奉为经典。

第七个环节,跟第一个环节遥相呼应,堪称完美。同样的简洁明了,要言不烦。用学生自己的总结的八个成语完成了寓言教学的主要任务:讲故事,明道理。

回顾黄老师的教学设计,可见其课堂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学为主,注重启发引导,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注重语言的品味和赏析,注重语言的学用和表达能力,也注重总结提高。总的来说,学习研究黄老师的课堂实录,就像在田地里学习种田一样,那是示范加实践,切切实实地学习,真真正正的提高。

(黄厚江老师的《黔之驴》课堂实录见网上,不再赘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厚江老师《黔之驴》课堂实录还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