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

      与苏轼一起体验孤独,学会成长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

            青水九年制学校           赵晨晨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词作,初步感知内容。

       2、通过品词炼字,体会作者的情感。

       3、联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胸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品词炼字,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联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胸怀。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朗读感知内容,以读带品,以读促品。

       2、讲授法。在学生不理解或偏颇处,进行讲解或纠偏。

       3、讨论法。在充分的自足学习基础上合作探究,体会词作的情感及其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林语堂说:“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蓬下,细犬逐蝶深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却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今天,我们走进《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起去感受旷达词人苏轼的孤独。

       (二)解题

       结合注释一,看看题目,你能从中读出哪些信息?

       【预设】“黄州”“定慧院”交代地点;

       “寓居”此处意为“寄居他乡的官员”

         词牌名——卜算子

         题目——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三)感知

       朗读词作,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你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请用“通过这幅画,我看到了           ”的句式回答。

       【预设】通过这幅画,我们看到了夜色苍茫,冷月残辉,幽人独行,孤鸿缥缈;通过这幅画,我们看到了孤鸿惊悸起飞,频频回头,心怀幽恨,捡尽寒枝却又独宿荒冷沙洲。

            (四)品读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两次,你还能读出什么感情?要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提示:

            读上阙,读出凄清、孤寂的感觉。

            第三句要读出问句的语气“谁见幽人独往来?”;幽人在月夜独自徘徊,词人在慢慢地走,我们也要慢慢地读,再读第四句“缥缈孤鸿影”

          【预设】

        下阙:词语:惊起—害怕;恨—幽恨;不肯—坚守;

                    无人省—无奈、孤独;寒枝、沙洲

          情感:幽恨孤独、孤高自许

       【小结】通过品析词句,我们体会了词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这首词对月夜景物的描写,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词人以幽人自称,以孤鸿为喻,表现出幽恨孤独而又孤高自许的情感。

        (五)联读

       苏轼惨遭贬谪,他是否就此沉沦?回顾《记承天寺夜游》,依旧在被贬之地黄州,苏轼的心境有何变化?你是如何看待?

       (请同学们浏览这篇短文,注意情感起伏。欣喜—失望—高兴—自嘲。齐读。)

      【背景链接】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被贬黄州。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讯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元丰五年,他写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初至黄州,一家二十多口人生活有问题,内心深处幽独与寂寞借物(孤鸿)来表达。

        (请同学们浏览这篇短文,注意情感起伏。欣喜—失望—高兴—自嘲)

       【小结】没有谁的人生能一帆风顺,每一场暴风雨都是一种修炼,一种成长。多少次艰辛的求索,多少次噙泪的跌倒与爬起,都如同花开花落一般,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基础。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熠熠生辉的圆月,不惧孤独,追梦前行。

         推荐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附:板书设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孤独幽恨——乐观豁达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案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