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参考的一本时间管理书——《人生效率手册》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同读书院的同读书目之一,之前并没有太多了解,为了继续在书院共读才买了这本书。

对于作者张萌,更是毫不了解。收到书后,封面内折页中有她的简介,头衔和荣誉很多,让人钦佩不已。网上一查,竟然是个80后,如此年轻才俊,能有如斯成就,真是让虚长人家几岁的自己汗颜难止。

书中作者有多处介绍自我成长经历,其中提及2005年高考考入了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了圆自己心中的奥运火炬手的梦想,她选择了复读,并于第二年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20岁上大学,相对而言,属于一个略微偏大的年龄。虽然入学成绩平平,但经过“1000天小树林计划”,她只用了一个学期就从全年级第89名跃升至第一名,单单这个经历就让人佩服。后续的经历几乎是开了挂,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封面内折页说是火炬手,但是无从考证,网上唯一能查到的来源是中国青年网的一个网页的人物介绍),每年读100多本书、进行几百次演讲(2016年150多次、2017年384次)、100次以上的行走,她还是中关村立德创新发展基金会、下班加油站的创始人和极北咖啡的创始人兼CEO,身兼数职,且如此高频地参加活动,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书中介绍了不少实用方法,主要分目标管理、效率管理、时间管理和修炼“硬本领”4部分。

1.目标管理中主要是7个人物法和目标分解。

7个人物法,就是从身边或者崇拜的人中选取7个,其中高等级的2-3个、中等级的2-3个、低等级的1-2个,相当于找到了自己熟悉的长期、中期、短期参照对象,然后列出这些人安身立命的核心技能,并以此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这个方法确实比较简便实用,难点在于提炼这些人的核心技能,这需要对参照对象有深入的了解。作者提供了一个方法,她创建的立德基金有个网站,上面有很多供学习的对象。我上这个网站看了,前期推荐的都是中外杰出人物,后面慢慢偏向影视、传媒等方面的知名人士,里面有一些简介,但是作为自己的参照对象,我觉得还是不够,应该再作进一步了解。

目标分解就是把长期目标分解为中期、短期目标,进而把短期目标落实到年、月、周、日的计划中。目标需要分解细化,否则会只悬在空中,难以落地,更无法实施,最终只能变成空中楼阁。

2.效率管理主要是建立精学和泛学体系、建立学习的闭环和早起。

精学就是打造“硬本领”,提高核心竞争力;泛学就是广泛涉猎,有深厚的基础。这与一直流行的T型人才道理是相通的,再早些还有“一专多能”的提法。至于每个人应具备什么样的“硬本领”,这就要靠自己去确定了。

学习闭环就是如同上学,要有预习、实时学习和复习。作者很强调凡事提前,我认为这是防止拖延的一个妙招。复习中很重要的是复盘、反思,这是将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的重要过程。曾国藩有个很重要的习惯,也是造就他人生“三不朽”的关键的日课,那就是写日记,而日记的主要内容就是反思,反思一天中自己所思所想是否有不当之处,然后日日精进,点滴之功,终成江海之势。

而早起是精学的前提,因为这样可以多出大块自主时间。这方面,曾国藩也很提倡,而且终身践行。通过一年多的坚持,我感受到早起加锻炼,可以让一天精神十足,而且早期还能倒逼早睡,提高睡眠质量。

3.时间管理,主要是一些成熟做法的汇总,有要事优先、SMART法则、单点突破法、番茄时间等。

4.修炼“硬本领”,主要是应用10000小时定律,书中提出了9大招式,有些与时间管理、效率管理、目标管理重复,再就是技能整合、准确模仿、抓住机遇、设置评价反馈机制等。

技能整合就是把零散的知识点和技能系统化,其实这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因为学习技能时,面对的场景都是单一的、分解的,但是现实场景都是综合的,只会一招一式,不懂得随机应变、见招拆招,注定玩儿不转。关于提高技能整合的方法,书中推荐提升归纳能力、精通每一个小技能、输入和输出结合、单点突破。

准确模仿,书中提供了三个办法:攻读相关领域的工具书、找寻跟随模仿对象、深度研究模仿案例。

抓住机遇,就是要勇于尝试,跳出舒适区。

设置评价反馈机制,与单点突破法很像,也是反思复盘的一部分。


总体上,这本书把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等的方法综合到了一起,并结合作者自身经历进行了阐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同时,也需指出,作者看似亮丽的头衔,有的并经不起推敲。比如,“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实际上作者获得的是2018年“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称号”,2018年北京市获此称号的有599人,而同年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的只有1人。所以,作者的“1000天小树林计划”是否那么神奇,难免让人打个问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以参考的一本时间管理书——《人生效率手册》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