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成·德经五二章·守母知子篇

德经五二章·守母知子篇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怠。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央。是谓袭常。


二、译文:

天下有兴起万物的宗祖,做为天下的根源。亲近以掌握天下的根源,可以知晓万物。亲近以知晓万物,又掌握天下的根源,可以终身避免未知危险。

把五官塞住,不以感官感知万物,终身都不会匮竭。把五官开放,以感官感知万物,终身不可救赎。

能窥察隐匿变化叫做“明”,执守变化叫做“强”。掌握它的外观形制,就能复现它应有的变化,就不会给自己带来灾患。这叫做“抑制主观意志的自然规律”。


三、字义:

[玉篇]:有,不无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一有一亡曰有。

[说文]:始,女之初也。[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

[说文注]:母,牧也。牧者,养牛人也。引伸之,凡能生之以启后者皆曰母(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

[集韵]:旣,音义同“即”。[尔雅·释诂]:卽,尼也。[注]:尼,近也。[疏]:卽今相近也。

[集韵]:复,又也。[增韵]:复,再也。

[玉篇]:守,护也。[广韵]:守,主守也。

没,尽也。[诗·小雅]:曷其没矣。[传]:没,尽也。[疏]:言不可尽服也。[集韵]:没,音妹。亦沈也。

怠,通作殆。[说文]:殆,危也。

塞,充也,满也。[诗·墉风]:秉心塞渊。

[韵会]:兑,穴也,直也。[说文注]:兑,说也。老子:塞其兑。闭其门。借为阅字,阅同穴。

[玉篇]:闭,塞也。[易·坤卦]:天地闭。[疏]:谓二气不相交通,天地否闭。

[玉篇]:门,人所出入也。[正字通]:又凡物关键处,皆谓之门。

[玉篇]:启,开发也。[书·尧典]:启明。传:启,开也。

勤,通尽。[淮南子·主术]:力勤则匮。[玉篇]:尽,终也。[广韵]:尽,竭也。

济,成也。[左传·僖二十年]: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济,益也。[左传·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

事,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

[字汇•心部]:㤹,音救。义同。[博雅]:救,助也。[礼记·檀弓]:扶服救之。

[说文注]:见,视也。析言之有视而不见者,听而不闻者。浑言之则视与见,闻与听一也。

[说文]:明,照也。[礼·乐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疏]:明者,辨说是非也。

柔,草木新生曰柔。[诗•小雅]:薇亦柔止。柔,柔者刚之反。[易•说卦]: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书•洪范]:沈潜刚克,高明柔克。[说文注]:柔,木曲直也。[洪范]曰:木曰曲直。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

[玉篇]:强,坚也。[书•皋陶谟]:强而义。[传]:强无所屈挠也。

[说文]:用,可施行也。[苍颉篇]:用,以也。[广韵]:用,使也。[左传·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

光,景物。通“广”。[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广雅]:归,返也。还所取之物亦曰归。[春秋·定十年]:齐人来归郓、讙、龟阴田。

[说文注]:毋,止之䛐也。古文毋为无。[礼·曲礼]:毋不敬。[注]:毋,犹今人言莫也。

[集韵]:遗,留也。[左传·昭十九年]:古之遗爱也。

央,尽也。通“殃,灾祸”。

袭,[礼·玉藻]:裘之裼也,见美也。服之袭也,充美也。[聘礼]:裼降立。[郑注]:裼者,免上衣,见裼衣(古代加在裘上面的无袖衣)。古人服制,裘衣上着裼衣,裼衣上着外衣。裼衣文饰,礼质则袭,不袒外衣,是为充美,即美不外见;礼文则裼,袒露外衣而见裼衣,是为见美,即郑此注谓“君子于事以见美为敬”。


四、说明:

1、何谓“守母知子”?

原文: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怠。

要想知道此段“守母知子”的含义,需要理解道经三十二章、道经三十七章的内容。

道经三十二章:

原文:道恒无名。仆虽妻,而天地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也,以俞甘洛,民莫之命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旣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怠。

道经三十七章:

原文:道恒无为也。矦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贞之以无名之朴。贞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辱。不辱以情,万物将自定。

执守“道”,就是在思想上接受“凡物是处于运动中”的。从道经一章中可知,“道”是由“无”的运动与“有”的运动构成的。“无”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源动力,“有”是用来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的。“道”所衍生的万物也都是由这两种运动构成的。

“守母知子”的意思是,只要能执守于“道”,万物皆将自宾、自化,不辱以静,万物将自定。执守“道”,就做到了“执大象”,也就掌握万物的命运。唯有如此,才可以“没身不怠”。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当人以五官去面对物质世界时,就会以主观意志来约束自已,而拒绝以“道”的思想来约束自已。以主观意志约束自已,是做不到“守母知子”的“物物”,而是将自已处于“物于物”的境界,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2、何谓“袭明”?

科学证明,人类的视觉与听觉是不如动物的。动物能听到的,人未必能听到。动物能看到的,人未必能看到。看到肉眼能看到的,不算“明”。看到肉眼所看不到的隐匿变化,老子称之为,“明”。能去除万物繁芜的外表,抽离出其本质的东西,就是老子所说的,“见小曰明”,即“微明”。

简单地说,“柔”字出现时,老子是在说“动”。“守柔曰强”就是“守变曰强”。凡事守住发展变化的本质,就能做到与时消息。还有什么比立于不败之地更强的呢?所以老子说,“守柔曰强”。

“袭常”就是对“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的概括总结。

袭,[礼·玉藻]:裘之裼也,见美也。服之袭也,充美也。[聘礼]:裼降立。[郑注]:裼者,免上衣,见裼衣(古代加在裘上面的无袖衣)。古人服制,裘衣上着裼衣,裼衣上着外衣。裼衣文饰,礼质则袭,不袒外衣,是为充美,即美不外见;礼文则裼,袒露外衣而见裼衣,是为见美,即郑此注谓“君子于事以见美为敬”。

从“礼质则袭,不袒外衣,是为充美,即美不外见”可以看出,“袭”字有“美不外见”的意思。

何谓“美不外见”?美而不现,则人之好恶无从起也。可见,“袭明”有“抑制好恶的能力”的意思。好恶是人主观意志的产物,“抑制好恶”就是避免“天门启阖,能为雌乎?”,避免以主观意志去约束自身、解决问题。在老子的眼里,做不到“抑制主观意志”,就无法做到“守母知子”,就无法避免未知的伤害。

如果还不是很明了“袭常”的意思,可以看老子下面的话:

原文: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塞亓兑,闭亓门。挫其阅,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袭常”、“袭明”就是“玄同”的意思,三者皆是表达对主观意志的抑制来换取对“道”的接受。也就是老子所说的“用其光,复归其明”。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原成·德经五二章·守母知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