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被王宝强骗了

华谊兄弟前联席总经理费麒,在当年曾经被称为“华谊男艺人操盘手”,他曾经说过:“每一个艺人背后都必须有特殊的品质让人记住他,比如王宝强的坚韧与亲善……他们有不同的市场定位,也有各自的市场空间。”

王宝强最幸运的其实不只是冯小刚的挖掘,更是后来由冯小刚工作室转到华谊兄弟旗下,分配到圈内一个非常厉害的经纪人,箐箐。

 费麒对于艺人经纪的理念,是企业品牌打造,或产品包装,那时候的经纪人便如全方位的保姆一样,演艺、宣传、财会,乃至衣食住行无所不包,于是草根出身的王宝强,就迅速成了华谊2.0时代的一个奇迹般的成功案例。

《士兵突击》、《集结号》、《我的兄弟叫顺溜》等等,所塑造的都是一个凭借后天努力上位,且憨直、重情重义的形象,这个形象因此也成了王宝强独一无二的定位。

 人设是艺人的必须,但是能保持住某一人设不倒,却并非易事。王宝强在一次记者问他,你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受到如此欢迎的时候,曾经回答:“最重要的是,你这孩子诚实。”这说明他对此是非常明确的。

 可是明确却还不是唯一。当所有人都声称王宝强人前人后,幕上幕下一个样时,智慧的黄渤有一次曾当众调侃,说王宝强看着憨傻,其实是真正的聪明。他这种高明的捧场,正道出一个事实,质朴真诚的确是王宝强的本质,但他也有足够的聪明来维持这种形象,并周旋于复杂的演艺圈。

 而王宝强那场轰轰烈烈的离婚案,正体现了他这一特色。

 2016年8月14日凌晨,王宝强突然发表的那个声明,更像一个奇迹。

 它在发表当天,就引发了一万多篇文章,点击量高达1.3亿,一度曾造成微博服务器“核爆”。两周后,围绕它的微博话题阅读量,更达到了99亿次的至高级别。

 里约奥运会的热度被它压到了,知乎社区的讨论跨越了最大的界限,马蓉微博被网民攻陷,新华社都曾发文,就连国外媒体都被震动,要专门来问《为什么一例名人离婚震动全中国社交媒体?》……

王宝强离婚案为什么会震动全中国社交媒体?此案当初一起,即浊浪、清浪滔天,壁立千仞,它就是到了今天,也仍旧时而浩荡汪洋,所以那些社会学家,及准社会学家们,对此都曾数黄论黑,下笔万言,口沫横飞。

但是据我看来,这问题的根本,却不在媒体的兴风作浪、推波助澜,这里面起主要作用的,也并非道德宣泄那么简单,而是,王宝强是我们的人。

 王宝强作为草根代言人,一面通过个人努力跨越阶级界限的旗帜,他身上折射的正是普通人所具有,或者可能具有的人生遭遇及希望,他的成功、失败,他的各种情境,也即大众的成功、失败与情境,所以这就让大众产生了巨大的代入感,感同身受,同仇敌忾。


今天的精英阶层,常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每一个人所能看到的都只是自己的世界。他们哀其不幸,怒其不智,然而他们本身又何尝不是如此?

王宝强案从一开始,就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道德愤慨,一种是文化辩护,前一种代表的是传统舆论,爱情梦想,而后一种所代表的恰恰是文化差异,阶级跨越的艰难。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在王宝强拍摄《大闹天竺》的时候,听王宝强的师兄说,王宝强在印度与他谈及前妻,曾说过一句:我们的追求不大一致,对方是大学生,而我在少林寺长大,没接受过学校教育,很多小事上有摩擦。

这段采访录音真实存在,审稿时,王宝强的师兄对此也没有表示异议,但是它最终,却在王宝强方的要求下,删除了,理由是,我们没有这样聊过。

 王宝强方为维护王宝强的形象,是必得这样做的,然而这道出的是什么呢?

金钱并不能弥补婚姻平衡,阶层的攀越并非只有金钱就可以完成,这显然说明,王宝强在婚姻关系上的自甘卑微,和马蓉在各种场合下的高高在上,正是文化差异造成,他们对此都有清楚的自觉。

 王宝强企图以金钱地位的提升来换取婚姻的平衡,结果惨遭失败,他越卑微,越失败,这正是文化阶层对王宝强的批评。这种批评表面上看,非常合理正当,然而文化阶层恰恰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

 王宝强的卑微,正是爱的表现,他始终所做的,是在竭力维护这场婚姻,他在导演路上的惊人表现,无疑说明他正在迎头赶上,努力缩小这种差距。

 而具有文化优越感的马蓉,却始终既没有尊重爱情,也没有尊重自己、他人。

 她不爱王宝强,那爱的就是王宝强的身份、地位、金钱,她用她的优越去换取地位、金钱,这本身就不道德,而她在得到之后,却又觉得憋屈,开始嫌弃、背叛,这无疑就是法律、道德的双重失去。

 你批评王宝强的,马蓉更甚,王宝强再怎么样,也不能成为马蓉出轨、侵吞财产的理由,这二种舆论争端,其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占不了上风,这里面最卑鄙的恰恰是这类人的文化优越感,也难怪有人会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点了:

 传统舆论质朴而带有戾气,现代观点精致而没有气力。

 不能不说,整个世界都处于分裂状态,所谓话语撕扯原不过是立场而已,危机四伏、一地鸡毛的现代社会,普罗大众对王宝强的维护尽管戾气十足,但也其实非常简单、直白,甚至透着深深的无奈、悲哀。

越粗暴,越无奈,越悲哀。先天不足,想要成为自己要成为的那个人实在太难,你总不得不吞咽下若干粗粝的东西,挣扎前行,可结果往往还是难尽人意。

 于是王宝强的聪明与质朴,到此也就有了特别的意味,又一次与大众血肉相连。

 王宝强那个声明,在大众看来,是一种突发声音,所以一年多来,人们就为此挖掘、搜罗,甚至生拉硬扯编造出了很多东西,来证明王宝强是如何突然发现问题,突然得到消息,一怒冲冠的。

 王宝强本人,在发表这个声明之后,对此事也再没有做过任何解释,更不曾接过任何话语,这就使事情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王宝强憨直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是再也想不到这个“傻根”其实是“富有韬略”的,所以很多人就将一些特殊迹象忽略了过去。


王宝强在发表声明之前,就曾对公司股份、结构做过异常调整,他凌晨发表完声明,上午9点就带着律师张起淮直奔法院,这岂是轻易?

王宝强的婚变,其实是早在2016年年前就开始了的,他和马蓉在发表声明前,还依旧在微博上做戏,那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罢了,最先发现事情不对的,正是王宝强的师兄释延君。

 2016年春节前,释延君曾专门问王宝强近况,问他打算去哪里过年,王宝强回答,一个人在北京过,妻子岳母孩子,在国外度假。

 这事本来就不寻常,再加上王宝强语气很不对,释延君当即发出邀请,那你到少林寺过吧。

 王宝强居然立刻答应,他腊月27来到少林寺,释延君一看到他脸色蜡黄,眼眶里布满红血丝的样子,连问都没敢问,就带着他去吃了一碗刀削面。

过年期间,少林寺有很多法事活动,王宝强都跟随参加。大年初二早上,王宝强和释延君都睡过了头,他们被大雄宝殿的钟声惊醒,一边赶紧穿上僧袍往大殿跑,一边嬉笑高喊:“迟到了,迟到了!两个懒和尚!”

那一刻,是王宝强在少林寺最快活的一刻,他感叹道,师兄,我们像回到了小时候啊。

 王宝强的年是在少林寺过的,老婆孩子都不在身边,他语气不对,精神不对,这还能因为什么?婚姻早就出现重大危机,他却直到8月份才终于发声,这又是因为什么?

王宝强后来曾这样说过:

 每个人都有脾气,再老实的人也有脾气,但是你别触动他的底线。

 实际的事情比想象中更可怕。我没办法详细说这个事,明白就行。别把老实人逼到极限,也是没办法了,我必须这样,用这样的方式去处理。

 王宝强的婚变里,显然有我们还依然不了解的可怕的东西存在,他是不得不这样做的。

 他之前的做戏、隐瞒、隐藏、自欺欺人,无非是一种隐忍,一种自我保护,尤其是一种竭力挽留妻子、拯救婚姻的努力。

 只是,这种种需要之下,王宝强显然也同时在进行他实利上的各种步骤,他最终的发声,正是无可奈何、忍无可忍之下的做法,他是有意将事情搞大。

 事实证明,王宝强的举措是非常有力的,他借助大众舆论,社会支持,终于将马蓉、宋喆逼到死角,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王宝强早曾在自传里说,我学会怎样笑,才会显得更憨傻,更讨人喜欢,更惹人同情了,他对自己的定位始终很准,表演也很到位。

 王宝强早就不是那个“傻根”了,他是再不可能回到小时候了,可是是什么让王宝强变得日益精明、世故的呢?成长?那么又是什么让人成长的呢?

 时隔一年多,在今年的2月11日,王宝强离婚案一审的结果终于出来了,这个结果很有些意思。

 此案颇为复杂、特殊,财产分割必然旷日持久,这无异议;儿子归男方,女儿归女方,是传统使然,协商结果,还是另有依据,这不清楚,反正大概不是孩子做主;而马蓉的名誉侵权、王宝强的精神赔偿诉求,法院却都一概驳回,这是什么道理?

 出轨有铁证,所以不存在名誉侵权,出轨而没有同居事实,所以就不能寻求精神赔偿,这是各种报道中的说法。然而出轨难道没有精神伤害?莫非只有同居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伤害标准?所以这种报道,总让人觉得是断章取义,未必是真正的法律阐释、专业报道。

 或许,这只是因为没有先例,婚姻这种事的精神伤害实在难以界定。

 晚饭未必就是好饭,料想迟来的终判结果再怎么样,也一定不会让大众满意,这场离婚案最终到底会给王宝强、大众,以及中国婚姻、法律、道德等等,带来何种影响、变化,现在还只能走着看,我们现在最应学习的,倒是赵英俊那首《守候》里的态度。

 这首歌是《大闹天竺》的主题曲,它里面有一句著名的歌词:“别和往事战斗,我们不是对手。”

这首歌创作出来之后,王宝强很激动,曾经说了一句:“太懂我了!”放下过去,与将来战斗,这也是王宝强早已学会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都被王宝强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