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课例,学设计,悟教学(三)

——续读《听王崧舟老师评课》之第三辑

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天,如若不是来自团队的力量,我想此时的我或者继续一鼓作气整理家什,或者半躺在沙发上看看电视。俗语说得好:“不怕慢,但怕站。”我觉得读书学习也一样,一旦放松要求停滞不前,那么既定的阅读计划就会一拖再拖,所以在晚饭后,我还是如往常一样坐在了桌前。

今晚看了两个课例,浙江省浦江县实验小学朱柏烽老师执教的《词串识字8》和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金萍老师执教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王崧舟老师的评课依旧讲究章法,妙语连珠。

从王老师的评课中,我看到了“课品”,“课脉”,“课局”,“课艺”,教师的“文心”,“课心”等术语。

“课品”属王老师首创。他的解读很到位:“课”是教师最具职业特征,最可宝贵的劳动成果。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有着高度的个人风格和人格特质,因此,他的劳动成果——“课”就不应该成为某种标准化的产品,他们应该是性格鲜明的“艺术”,“作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王老师把“课”称为“课品”。读了这段话,我想在网络下载,人云亦云,走教案的课是没有“课品”的,因为那样的课无个人特色,也称不上“艺术”。

“课脉”,王老师点评金老师设计中提到了“全课的脉络”,“教学主线”,“课堂主干”,此处英雄所见略同!“课局”,我想就是课的整体构思设计吧,因为王老师点评语为“以斧为眼,课局精巧”。“课艺”,王老师评价金老师的课堂技术别具一格,细腻巧妙,他还说“没有思想的技术是盲目的技术,没有技术的思想是苍白的思想,只有思想与技术的高纯度合金,才能锻造出啸傲语文的倚天长剑。”看来,“课艺”有别于我们常说的“课堂艺术”,而是老师根据课的需要营造某种特定语境所采用的课堂技术、技巧,如“复沓”,“置换”等。

至于“文心  ”,经过百度,我想应当以“为文之用心”讲,就是老师解读文本时的良苦用心。“课心”,我暂且理解其为教师教学设计中“课的关键点,与众不同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课例,学设计,悟教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