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夜莺》| 二战时期不可忽视的女性力量

“如果说我在漫长的一生中曾学到什么,那就是:爱,让我们明白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但战争,让我们看到自己真正的模样。现在的年轻人想知道每个人的每件事。他们以为谈谈说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那个世代比较沉默。我们了解遗忘是多么重要,重新出发有多美好。”


文 | 张雨

编辑 | 张雨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了《夜莺》这本书,之前就很喜欢这个作者,她的另外一本书《萤火虫小巷》,讲的是性格迥然不同的一对好姐妹将近四十年的友情,当时就被她的文笔和叙事方式所打动。而《夜莺》这一本书,讲的也是性格不同的两姐妹的故事和她们的选择,只不过,这一次的叙事背景较为沉重,定在了二战时期。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不过这之后维持了一段“假和平”,1940年,法国政府承诺的可以阻挡德国入侵的马奇诺防线被攻破,战火逐渐蔓延至法国。


提及战争,大家的固有印象是男性所做出的贡献,男人上战场打仗,是战争中的中坚力量,那么女性呢?除了固有的职业,医生、护士,面对残酷的战争,普通女性可以做的是什么?


故事从这里开始说起。


两姐妹早年丧母,而一战又使她们的父亲朱利安性情大变,两姐妹逐渐地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性格。姐姐薇安十七岁结了婚,和丈夫安托万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所以她变得温顺;而总是被抛弃的妹妹伊莎贝尔开始变得叛逆,没有人教会她如何去爱,所以她也不懂怎么去爱。


二战开始后,薇安的丈夫安托万上了战场,薇安所在的卡利弗小镇被德军占领,德国军官贝克住进了薇安的家里,薇安为了女儿苏菲只好忍气吞声,而伊莎贝尔不甘心自己的国土就这么被敌军侵占,她似乎总是激进的,说实话一开始我并不是很喜欢她,她总是顶撞贝克,把姐姐和苏菲置于危险境地。姐姐不理解妹妹的“轻狂”,妹妹不理解姐姐的妥协。


之后,总想着做点什么的伊莎贝尔加入了抵抗组织,她变成了朱丽叶·吉威斯,一开始去发传单唤醒法国群众,后来帮着藏匿一次被击落的飞行员之后,选择带领飞行员徒步攀越比利牛斯山,把他平安带到英国领事馆。


那时她才19岁。


为了确保姐姐和外甥女的安全,她必须瞒着姐姐做这件事,于是她利用姐姐对她“叛逆”的印象,和她说她要去巴黎和情人约会,而要命的是,姐姐竟然真的相信了…


而姐姐这边的情况也同样糟糕。安托万始终没有回来,她被迫和德军贝克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必须时刻小心自己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是与狼共舞了。而贝克还利用她,让她写一份犹太人、共济会会员和共产党员名单给他,当时只说这是文书工作,而事后德军却把他们都解聘了,这其中就有她最要好的朋友——蕾秋。


我们都知道,二战期间犹太人被大量屠杀,这里的解聘工作仅仅是一个开始。


时间线回到伊莎贝尔这里,她代号为“夜莺”,成功带领被击落的飞行员到达英国领事馆。英国空军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年轻女孩带领飞行员攀越比利牛斯山,还有比这更不可思议的事吗?”


夜莺开始歌唱。


薇安本想安宁度日,这四个字读起来容易,但是在战争年代已经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慢慢地她发现,屈服并不能改变什么。纳粹开始抓捕犹太人了,薇安带着好友蕾秋和她的儿女逃亡,结果蕾秋的女儿莎拉不幸在这次逃跑中被子弹击中,抢救无效死亡。蕾秋把她的儿子艾瑞尔交给了薇安抚养,之后就被带到了德国的劳改营。薇安把艾瑞尔的名字改为丹尼尔,为了保护他,谎称他的家人已经离世了。


两姐妹的相交线慢慢汇集到了一起。伊莎贝尔和她的战友们无路可走,只好把解救下来的飞行员运送到薇安家中藏匿一晚上,而这时薇安家中的贝克正在搜寻着飞行员。不知道妹妹究竟在做什么的姐姐很愤怒的说着气话:“这里不欢迎你,要是你回来,我会亲自告发你。”但是在贝克即将发现藏匿的飞行员时,姐妹两人还是一致団结,杀死了他,两个人的心也在慢慢靠近。

当她得知妹妹做的一切时,她开始后悔,她明白了妹妹追随的从来不是什么情人和爱情,而是她的信仰。而战争和德国纳粹的残忍也让她开始变得勇敢顽强,而就在这时,妹妹被捕了…


被捕后她遭遇了非人的折磨,被五花大绑地关在冰箱里,父亲朱利安为了保护她承认了自己就是“夜莺”,而在这之后妹妹也没有被释放出来,而是被当做一个物品一样,关进了集中营,从一个集中营被关到另一个集中营。


集中营的日子非常难熬,赶路更是如履薄冰。


书里用了很多篇幅来描写这一块。


“一九四五年二月,白雪覆盖着一个个赤身裸体、堆栈在营区新建火葬场之外的尸身。腐臭的黑烟从烟囱中袅袅上升。


伊莎贝尔颤抖地站在队伍中,等着晨间点名。天寒地冻,冷得让人胸肺疼痛、睫毛结冰、指尖脚趾灼烧。”



“皮鞭噼噼啪啪划过她的脊背,她的肌肤像着火般灼热。她紧紧抓住挽具的勒带,向前踏步,再试一次。她们精疲力尽,瘫软无力,双脚被白雪皑皑的大地冻得发僵,但必须往前走,不然就会遭到鞭打。伊莎白尔脚步蹒跚,使劲全力,试图拉动巨大的轮子,勒带紧紧掐入她的胸前。一个女人摇摇晃晃地倒下,其他人继续拖拉。皮革马具嘎嘎作响,巨轮缓缓转动。”


她不停的想着:“再踏一步就行了”“活下去”。


“活——下——去。”


而等待着妹妹和丈夫回家的薇安,为了让丹尼尔的情况不被暴露,正在遭受着另一位军官凡·芮克特的羞辱和折磨,并且意外有了他的孩子,也就是书里开头的朱利安。为了孩子们她一次又一次的忍让,学会了如何在求生。


在努力活下去的同时,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反抗着。更何况,对于敌人来说,活下去就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战争逐渐终止,安托万从战俘营中逃了出来;法国的盟军美军解散了集训营,伊莎贝尔终于熬了过来,被姐姐接回了家。


已经和薇安建立起感情的丹尼尔最终被他的亲戚接回家,纵使薇安一家很不情愿,但这还是避免不了的事情。“你看到的是一个心碎的小男孩。我之所以来到这里,原因在于我们犹太人的哀伤。数百万犹太人在这场战争中丧生,一个时代就此消失。”


战争真的太残酷了。


从儿童会人员的口中他们也得知,蕾秋刚到集中营一个月就过世了,她的先生马克在战俘营中丧生。


书读到最后真的有一种恍惚感,我看着薇安和蕾秋从无话不谈到被迫分开再到生死离别,真的很难不落泪。明明几年前,他们还是那么美好的模样。


值得欣慰的是,伊莎贝尔的爱人贾斯丹最后来她的家中找他了。但是她的结局真的让我意难平,她得了斑疹伤寒和肺炎,不停地咳血。从后来薇安的叙述中可以得知,伊莎贝尔在不久后就离世了。也是,现实真的不是童话,哪有那么多美好结局。



1995年,薇安受邀参加答谢宴。


还好,活下去的人们,都记得夜莺。


二战期间,姐姐薇安解救了19个儿童,挽救了19个家庭。妹妹伊莎贝尔27次翻越比利牛斯山脉,拯救了117名飞行员。姐姐和妹妹,都是夜莺。一个忍辱负重,一个勇于反抗,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战斗着,都代表着二战时候不可缺少的女性力量。


薇安也终于鼓足勇气,把原来的这些故事告诉了儿子朱利安。


让我感到心酸的是,朱利安问她:“为什么我从来没听过这些?不但没听你提过,姐姐也从来不说,我甚至不知道人们攀越山脉逃脱,或纳粹设立集中营专门囚禁参加抗争的女性。”


而薇安回答他:“男人讲述事迹,女人继续过日子。对我们而言,那是一场虚幻的战争、真正结束时,没有人为我们办游行,我们没有获颁勋章,历史教科书里也没有提到我们。大战时,我们做了必须做的事;大战后,我们收拾残局,重新来过。”


所以格外感谢这本夜莺,它用女性视角,让我看到了战争时期不一样的女性。“除了美丽的脸蛋,她还要给与这个世界更多。”女性也可以成为地下工作者,也可以克服重重困难翻越雪山拯救飞行员,也可以熬过地狱般的磨炼,也可以代表着希望,引领我们走向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夜莺》| 二战时期不可忽视的女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