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陪伴式“啃老”的思考

西窗随笔_文章

睡眼还朦胧的时候,打开的早新闻出现了这样一条新闻对于陪伴式“啃老”你的看法,并且采访了一些路人,路人的想法各不相同,但大多数人认为适当的帮助是可以的,如果年轻人不工作,仅仅在家中这样的陪伴是不被认同的。

 “啃老”这个词好像只有在中国被流行,就像“剩女”“剩男”也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事实上,在国外也会有类似的情形出现,孩子工作不顺利或没有工作的情况下,回到父母家中,基本的生活—吃和住,父母不会排斥,甚至会安慰受到挫折的孩子,让TA有一个自我调整的时间。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差别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国外的成年子女会尽可能去自力更生,甚至在某些国家,当你对老年父母做出这样的陪伴行为时,政府还会认为你这是在工作并给到你一定的薪水。而在中国的成年子女在同样的情况下,会让TA丧失这样的动力,退行到孩童的状态,并且完全宅在家中与社会脱节。

这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了。同样的“啃老”,在国外就有一定的认可并呈现不同的形式,但在中国就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除了国情不同,社会接纳度不同之外,我个人认为最大的区别在于,在国外,大多数未成年子女在整个成长经历中是以自我独立,对自己行为负责作为TA们的教育基本理念;而在中国这个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要求学习成绩而忽略了这些方面的教育。导致在社会上容易受到挫折而退回家中寻求安全,即使在这个港湾中被父母嫌弃,也比外面来得安全,至少父母不会丢弃你。这就好比长着一个成人的身体,心智却还停留在孩子的阶段。

“啃老”这件事本身没有对错之分,父母乐意,孩子满意这就不是问题。它之所以成为“问题”是父母不满意成年子女这样的行为,不愿成为被啃,而且还达到了一定的比例才会成为一个社会讨论的话题。至于成年子女可以那么心安理得地“啃老”,那该是父母需要反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陪伴式“啃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