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场自己对自己的战争。
一、拖延依然成了我们生活中一部分。
什么是拖延你知道吗?
我认为的拖延:拖延是一种有问题的行为习惯,它会把重要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而拖延过程很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拖延症,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比如明明第二天就要交作业,还非得玩会儿游戏再说。
明明第二天有事要早起,晚上还非得追个剧再说,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而且也确确实实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
我们对拖延症的普遍看法是因为我们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意志不够坚定,计划不够完美,不断自我纠结的结果,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资源。
一颗微不足道的“晚点儿会更好”的拖延种子,之后会长成一棵成问题的习惯之树。
二、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拖延,物尽极用。
人类这个物种从来都是需要多少资源,就用多少资源的,人类的天性对于拥有的资源,就一定会把它用尽。
就像我们对待物质的欲望,并不是需要多少用多少,而是有多少你就会用光多少。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为什么会有拖延症?不仅是因为自我管理不严格,更是因为只要资源在那里,你就会倾向于把它用光用尽。
以前,无论是农业时代还是工业时代,我们的工作对象主要是物品,无论种一亩地的庄稼,还是在流水线上加工一个零件。
物品的边界是清晰的,工作时间也是有限制的,人们通过各种工具和创新,节省时间资源,并获得更高的效率。
但现在信息化的社会,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什么呢?
变成了一件件的事情,比如写文章、投资、准备演出、营销活动或是社会关系的沟通。
现在的人们对待复杂的事情,已经变得习以为常了,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会被我们分割成了一件件的小事情。
比如投资股票这件事,你要决定买一只股票,请问这件事需要多少准备工作?
简单的方式:研究这家公司股票的k线、了解股民对他的评价、了解分析师对它的看法。
复杂的方式:你可以去看这家公司的财报、了解它的企业文化、了解创始人和高管的背景、了解它的产品和服务。
只要愿意花时间,你可以无穷无尽地围绕着这个事情做准备,每一件小事情都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一件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对时间资源的索取是无止境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拖延不过是人类基因在时间概念上,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变化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所以我认为拖延症并不是病,它顶多算一个 属于时代的“症状”。
如果你觉得自己拖延,你得去思考背后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的对手不是拖延本身,而是拖延背后的那个“病根”。
三、拖延“症状”的类型,请对号入座。
1、期限性拖延。
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几乎每一天,都伴随着让人不快的期限性任务。
上学的时候,需要面对的是明天交作业、下周一测试。
工作后,开会、文案、论文和工作计划等。这些让人毛骨悚然的期限。
面对这些期限时,拖延症患者的首先反应是四个字:“时间还早”,然后愉快地玩玩手机,刷刷网页,等到最后期限即将来临,才会焦灼不安,拼命补救。
2、容易分心拖延。
信息时代的我们,每天都浸泡在信息的海洋里,全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各种事情,都会用无数方式进入你的视野。
每天早上打开电脑,明明想着处理完一件事,结果突然弹出来一个新闻八卦。你能怎么办?
你也很绝望啊,不点又忍不住,好吧,顺手点进去,然后一早上就没了。
各种延伸阅读的链接,有图有真相的追踪,甚至普普通通一个新闻事件,太有意思了,你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午饭时间到了。
网络时代信息爆炸,每时每刻都在吞噬你们的时间,让你们的学习和工作变得困难重重,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后续发展。
3、自设障碍拖延症。
在学习和工作中,肯定遇到过这样一种人,随时随地都在抱怨。
在学校,则抱怨老师不公、学校条件太差、考试内容太偏。
在职场,则抱怨同事难以相处、上司不近人情、市场环境恶劣。
总而言之,这类人为了推迟完成任务,能凭空想象出无数种创意十足的困难,然后心安理得地推迟学习和工作任务。
这样的心理状态,会让人感到紧张、焦虑不安,甚至觉得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困难,感觉人生无味且毫无希望。
更极端的情况下,会导致下意识逃避,厌世避世,频繁跳槽只是最轻微的结果,更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抑郁症。
最后这类的拖延“症状”最为严重,对个人发展影响也最严重。
绝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幸福感,都来源于此。
四、那拖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1、无限制的害怕。
害怕什么呢?害怕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做这件事,害怕自己付出了很多然后一无所获。
害怕做出的东西未被他人认可甚至被批评、讥讽。
比如某个学生拖着不做作业,可能是因为他觉得作业太难,害怕自己没有能力完成。
再比如即想要通过锻炼改变自己,又拖着不去锻炼,可能是因为他不信自己能坚持下去,害怕自己做不到。
2、觉得做的事情没有价值。
也就是说,你当下不去做的事情,可能是你不喜欢做的。
比如老板在非上班时间安排的工作任务,完全不想去理会,但又无可奈何,所以想要用拖延去消极对待。
3、更多的选择让我们更容易分心。
经常在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先多做点儿能让自己暂时感到轻松的事情,或者更愿意选择小一点儿,但是立刻能得到的快乐的事。
比如,许多人在完成难度大的工作时,会先找点轻松事情做,听音乐、刷手机或打游戏,渐渐就无意识忘记要工作这件事了。
4、存在一些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是指,当前对你的诱惑力会特别大,远期的诱惑力没有那么大。
比如,你当时可能就会去打游戏,跟朋友去喝酒,放弃工作,你就放弃了远期的计划,这样会使你前后不一致,然后你会后悔,导致你的拖延症。
能力不足,梦想又多,愿意付出,又不肯拼,反复纠结,过于矫情。
这些都是我们心中的贪心、妄念和软弱。
以上罗列的我们身上潜藏的拖延因素,会让我们变得更会拖延。
五、行动是治愈拖延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拖延行为。
1、乐观的面对拖延的行为。
乐观自信对战胜拖延来说很重要,只有这样你才能行动起来。
首先是从小处着手,关注小的进步,把困难的任务拆成小块。
其次是从别人身上汲取激励的力量,比如看一些励志电影、自传、演讲等。
2、完成事情后的小奖励。
我们大脑时时刻刻都在等待着奖励,当你干了一件事情之后,大脑处于疲倦状态,就需要点多巴胺提升愉悦感。
比如你制定了一个长期规划,需要努力很久才能看到成果,这时可以答应自己,只要完成计划的一小步,就可以先得到一个小奖品。
3、安排好所要完成工作的顺序。
你每天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应该是你今天最需要完成的工作,越早做这个任务越好。
因为在开始的时候,你的压力比较小,焦虑比较少,大脑需要的多巴胺也比较少,所以你可以很快地进入状态。
而且你要在脑中想着:“越早完成任务,你就能越早做其他喜欢的事情。”
4、增加自己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就是你自己要愿意做这个事情,而且你认为这个事情对你是有意义的。
你可以把长期计划描述成你希望达到的成就,而不是你想要避免的失败。
有了长期目标之后,人们就会减少拖延,表现也会更好。
5、消除让你分心的诱惑。
你可以想象拖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把拖延的造成的恶果想得越生动,就越不容易分心。
同时把工作桌面上所有有诱惑的东西清除掉,只留下工作内容。
比如把你的手机关机,放在一个不是触手可及的地方,然后在桌子上放一个便签,用于记下与当前内容不相干的想法。
6、提升行动力。
从当下可以做的最小行动开始,不用太在意远期的结果。
在时间管理领域,有一个最著名的方法叫“番茄工作法”,意思是用一个番茄形状的定时器。
每次设定25分钟倒计时,在铃响之前你就埋头做事,坚持25分钟然后休息。很多人实践了这个简单的方法,提升自己行动力。
7、将自己的决定开诚布公。
自己要做某件事时,尽量让身边的朋友知道,也可以在朋友圈内立flag。
人们在抵抗诱惑时,提前做一些准备和承诺,要比靠意志力有用。这是因为大脑中的威胁与奖励系统,十分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8、重新思考那件令你拖延的事。
这件事是否真的非做不可呢?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结果是啥?你能不能承受?以及这件事对你来说真的有很重要的意义吗?
你会在思考中重新获得解决拖延的方法,你要用心观察自己的改变,然后强化这种幸福感,并从中获得持之以恒的力量。
以上是我总结了一些解决“拖延症”的实用方法,希望可以让你找回自律的自己,解决自身存在的拖延行为。
文章作者简介:心流向上,终生学习践行者,心理咨询师,文章的心流是对于事物深刻感知后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