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开头,弗吉尼亚沉默的走向河水中央,迎来死亡,书中用极为诗意而又写实的语言描写这位文豪的死态,它让我想起脱离枷锁,振翅飞翔的雄鹰。
上周,我的儿子高烧不断,不眠不休的夜里,我一只手战战兢兢的握着儿子的小手,一只手读完了这本期待已久的《时时刻刻》。
那一刻,我在想,我是谁。
长久以来,周围人给了我无数的定义,孝顺的女儿、完美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却唯独不是我自己。
我就是在这种极为矛盾与崩溃的心情下,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
“三个女人的一生,浓缩在一天之中。只有一天,短短的一天,就是她们的一生。”
01疯了的天才
在我所接受的教育里,自杀,是一种懦弱的行为,我从来没有站在一名抑郁症患者的角度来思考,死亡,或者是一种解脱,或者是一种成全。
伍尔夫夫人章节,是以真实存在的人物为原型虚构的一天。1923年的清晨,弗吉尼亚写下了日后会轰动文坛的《达洛维夫人》里的第一句话,此时的她是一位天才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饱受精神疾病困扰的普通女人。她在文坛越是成功,在现实生活中就越失败。
常年的精神疾病导致她无法像个正常女人一样相夫教子、生儿育女、享受世俗生活中的一切快乐以及承担现实生活中的责任,丈夫为了方便照顾她,举家迁徙到远离伦敦的里士满,从早上睁开眼睛开始,面对的就是医生的问诊、仆人的监视、丈夫的关切,弗吉尼亚感到彻骨的窒息。
这天下午,她深爱的姐姐带着三个孩子来看望她,他们在花园里捡起一只死亡的鸟。她望着鸟儿逐渐失去光泽的眼睛,忽然感到死亡是如此的平静,这是一场心灵上的自我葬礼,同时也让弗吉尼亚难以克制住内心的欲望——回到喧嚣的伦敦。
她受够了这个以爱为名而建造的牢笼。
她说服深爱自己的丈夫搬回让她两度崩溃的伦敦,这里有她不幸的童年,有被兄长性侵的历史,有对姐姐爱而不得的遗憾。
当预感到新一轮的精神崩溃即将来临时,弗吉尼亚选择用口袋里装满石头的方式自溺身亡,选择了给自己留下一份体面的解脱,给深爱自己的丈夫留下一种生活上的成全。
有的时候死亡是为了爱的人更好的生,直面死亡,甚至能真正了解生命的真谛,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02绝望的主妇
布朗太太是书中和我最相似的人物。
内向、书虫、性格古怪,《达洛维夫人》的忠实读者,有个疼爱自己事业有成的丈夫,有个可爱聪明而又敏感多思的儿子。
我们唯一的区别在于布朗太太有勇气毁灭牢笼,而我奉行的原则是承担责任,而后享受责任,这注定了我必然会在主流世界里一步一步努力的走下去。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斗英雄的丹·布朗向劳拉求婚,从此她就被成为布朗太太,没人会拒绝这样一个高薪、英俊又深爱自己的男人求婚,她快速的点了头,快到自己都忽略了,自己是否适合结婚,自己结婚是否是出于向主流社会妥协。
她的婚后理应幸福。这天早上,丈夫在自己生日当天自己做好父子俩的早餐,买好自己的生日花束,只为让身怀六甲的她多睡一会,劳拉望着丈夫买好的鲜花,以及乖巧的儿子,感觉自己只是一个大家都需要的花瓶,她一直努力履行一名家庭主妇的责任,结果却永远不尽人意,这让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挫败。
她想要在丈夫生日当天烘焙一个蛋糕,仿佛依靠一个蛋糕的成功就能重新抓回生活的主动权,但是她终究失败了。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在一瞬间,她安顿好儿子,驾驶车辆驶向不知名的远方。
车停留在一家汽车旅馆,她开了一间房,继续阅读起了《达洛维夫人》,她只想要属于自己的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里,她不是妻子或母亲,她可以放肆的做自己,没有人来挤压她的私人时间,没有人来关注她的一点一滴,她不需要时时刻刻做的这么完美,表现的这么幸福,她甚至可以忽略掉儿子理查德探究的眼神以及自己内心无法纾解的失败。
死亡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她摸摸肚子,母爱战胜了一起,她选择活下去。
回到了丈夫的生日宴会。
03善良的施暴者
布朗太太的故事戛然而止,第三个故事呼之欲出。
劳拉终究摆脱家庭主妇的身份,去了多伦多一家图书馆当了图书管理员。那个时刻害怕劳拉消失的儿子理查德终于长大,他继承了母亲的敏感多思。
他是个作家、诗人、艾滋病患者、同性恋者,此刻被还深爱他的前女友克拉丽莎精心的照顾着,他戏称她为达洛维夫人。
克拉丽莎是这本书里出现的第三个女主人翁,相对于前两个人物,她扮演着一个善良的施暴者角色,事业有成的出版社编辑,住房精致而舒适,有个人工授精的女儿,有一个相爱多年的同性伴侣,有一个忘不掉的前男友理查德。
此刻她要开一个派对,庆祝前男友写的书获得了大奖。然而这场用尽心思举办的庆祝聚会更像是克拉丽莎本人的狂欢,她开心告诉理查德
“你用不着讨人喜欢或者招待别人,你用不着故意表演。这些人长久以来都十分信任你。你只需要出现在那里,坐在沙发上,手里拿不拿饮料都没有关系,听不听别人说话、笑不笑都没有关系。这就行了。我会为你照看一切的。”
人本能地逃避死亡和遗忘死亡,并借助于日常的世俗生活抵御死亡的压抑,克拉丽莎迫切的需要用这种无休无止的喧闹来掩饰内心的孤寂。
自暴自弃的理查德一眼看透了克拉丽莎的伪装,他沉默的凝视着她说,我无法面对接下来的时时刻刻,那一瞬间他理解了母亲的悲哀。身患重病的他破天荒的吻了眼前这个和自己生活捆绑在一起多年的女人,她应该幸福,应该享受着同性伴侣的爱,与女儿的陪伴,她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和自己在地狱里沉沦。
“我想,没有哪两个人能够比我们更快乐”。
他吟诵着弗吉尼亚写给丈夫遗书里的字句,从阳台飞身而下。
因为他的死,克拉丽莎与老年的劳拉得以相遇。
克拉丽莎开始幡然醒悟,作为死亡的目击者,她开始反思生活以及生命,开始看到了伴侣的爱,女儿的可爱,生活的美好,她坦然的放下对死的憎恨,直面人生的时时刻刻。
我们的一生总是目睹着死、感受着死亡、经历着死,并逃避着死,而死自出生就伴随着我们人生的时时刻刻,最后,我想用电影版《时时刻刻》里的台词来结尾:
你要把人生看透彻,一定要真实地面对人生,了解人生的本质,当你终于了解人生,就能真正地热爱生命,然后才舍得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