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三绝的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原来还是判案的高高手

画与判案

郑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朝学者、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此人才华横溢,洒脱超凡,同代的江西四才子之一蒋士铨曾说“未识顽仙郑板桥,其人非佛亦非妖。但许多人不熟悉的是,板桥先生还是个很会判案的“法官”。

据传,板桥先生任潍县县令时,当地某寺的和尚和某庵的尼姑发生了感情,走漏了风声,被附近邻居告到县衙,说其私通。升堂审理,原来二人从前青梅竹马、私订终身,但女方却被父母许配给一个老财主,女儿誓死不从,出家到某庵削发为尼,男子也愤而出家。谁知在风筝会上,这对苦命鸳鸯竟又碰了面,趁夜色幽会,两人旧情复燃,趁夜幽会,被村民抓住。板桥先生听明缘由后,遂判他们可以还俗结婚,提笔写就判词曰:“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大意是“本是葫芦的两半,正好合在一起,从今之后,花好月圆。审判长郑板桥”。 还有一个案件,也是他任潍县县令时,堂弟寄来一封信,说为了祖传房屋一段墙基的归属和邻居发生了争执,告到了兴化县衙,希望他能跟兴化知县说说。郑板桥立即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个判词和回书,都非常的有文采,又不失情趣。板桥先生怀才却仕途失意,屡失亲人,让他洞察世事,体悉人间,以致他将自己的才华和深刻揉进了判词和回书,读后余味萦绕不散;回书里“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样的胸怀超脱了时空的界限,千古再回首,亦令人称道。正是这样的才华和胸怀,使板桥先生不经意间成了判案的高高手。

有才华、有胸怀、有趣的板桥法官,您的判案词,可成千古绝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书画三绝的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原来还是判案的高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