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篇:夏侯惇拔矢啖睛的由来

图片来自网络

《三国演义》描写了一个狠角儿,不光对别人狠,对自己下手更狠。就是那个拔矢啖睛的夏侯惇:

“惇不舍,亦绕阵追之。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

吃自己的眼睛,夏侯惇可以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不知道夏侯惇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尝尝鲜儿?节俭光荣、浪费可耻?他自己给出的理由倒是很合适:“父精母血,不可弃也!”这种做法确非人类所能为也,不过确有可取之处。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在婚姻上、事业上,受了一点挫折,就要轻生,一点也不重视生命,从来不替父母考虑。这一点和夏侯惇比就差得远了,人家连一个眼珠都不肯丢掉。

不过,“拔矢啖睛”这事儿也太玄乎了。不能想象,老夏在咀嚼着自己的眼珠时会作何感想,嗯,味道不赖,蘸点芥末就更好了?这事儿生猛得紧,禽兽也不会为之。当然,这是老罗编造的,事实上,惇哥并不是这样的狠人。

《三国志》中记载:“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夏侯惇跟随曹操征讨吕布的时候,左眼的确中了箭矢,可是并没有弄出来吃掉。

不仅如此,惇哥还是一个非常清廉节俭的人,有多余的财物就分发给士兵们,自己从不置办家产。在曹操手下的诸多大将中,他是威望最高,最得曹操赏识的。常常和曹操同坐一辆车,自由出入曹操的卧室,别人是比不了的。

那么,夏侯惇拔矢啖睛这个灵感是怎么来的呢?

《孝经•开宗明义章》载,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罗贯中在塑造阿惇这个形象的时候,借鉴了《三国志》的记载,“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可是为流失所中这事儿虽不多见,却也不怎么光彩,不是在战场上真刀实枪打斗受的伤,正走道儿呢,可能正琢磨着有机会去东莞转一转,嗖,一支流箭过来,躲闪不及,弄瞎一只眼睛,这事儿不仅不光彩,还有些窝囊,一点儿也显不出威猛高大的武将形象。于是老罗参照《孝经•开宗明义章》这本道德菜谱,亲自下厨,给惇惇准备了场全眼宴。这一下子,凶猛的形象立现——“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

岳母要在岳飞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时,岳飞怕疼,就搬出经典来拒绝,也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不过岳母不听他这一套,说,如果哪一天你吃了官司,被抓到官府,要打板子了,你也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吗?于是岳飞老老实实地让岳母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可能还是繁体的。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用了很多这种近似极端的手段,为了突出塑造人物形象。比如为了塑造刘备仁义布于四海,就写了一个小故事来渲染,一个叫刘安的崇拜刘备到了痴迷的地步,居然杀了妻子,用妻子的肉来招待刘备。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过这怎么看也不像是正面宣传,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4篇:夏侯惇拔矢啖睛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