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愤怒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得提高自己的声音,来宣誓自己的主权地位。
尤其是牵扯到孩子的时候,大声斥责是“老祖宗”传承的智慧,父母常用其表达自己的愤怒,指责孩子的过错。
即便是明星也逃不脱如此定律。
江湖上有一定地位的“娘娘”孙俪也是如此:
“录音师都会表扬我,嗓门变大了,有穿透力了......
进步这么大,是妈妈的应该都懂,还不是这7年练出来的。”
对此,邓超深表认可,有什么事都是“俪,你吼一下”。
谁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大嗓门实属无奈之举。
如果可以,我相信父母还是愿意轻声沟通的,但这并不是用吼叫教育孩子的理由。
同样是教育孩子,海清则被孩子斥责了,还一脸满足。
网友评价海清13岁的儿子蛋妞(Daniel):简直就是小说里的人物,自律、优秀、干啥啥都会,俨然一副成长的霸道总裁。
据说,海清家里的关于作业的对话是这样的:
海清:“儿子,这么晚了别写了,快休息吧”
蛋妞:“我还没写完,要睡你去睡。”
对了,蛋妞还是英文写作小能手呢。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满心嫉妒,这个娃好想要,好想偷来海清养娃的秘诀。
01
吼叫是唯一方式?
中午,去商场吃饭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妈妈正在大声斥责她的小儿子。
原因是他在超市里推着推车纵情奔跑。
围观群众则一副“嗯,这个妈妈好样的,熊孩子就是要这样教育,现在都这么疯,再大点岂不是要上房揭瓦了”。
男孩之后低着头跟着妈妈,显得十分委屈。
休息的时候,我把这件事讲给公司的同事听。
哪曾想同事的女儿问到:“那个阿姨为什么要在大厅训斥小哥哥呢?“。
我解释道在超市里推着车乱跑,这样不仅自己不安全,也会给其他客人带来危险,更重要的是他一直不听话呀。
同事女儿像个大人一样,叹了口气说:“唉,大人就是喜欢一生气,根本没有考虑我们的面子。”
听到这句话,我愣住了,没想到,人小鬼大,还有面子一说。
换位思考,不难理解孩子妈妈的想法。
孩子肆意妄为,百呼不应,不采取严厉的手段,一时半会是不会消停的。
或许她也不想以吼叫解决问题,但除此之外她可能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手段,让孩子老实下来。
相信在那之后的挺长一段时间中,只要她提高声音,儿子就会立刻听话。
但这种听话,建立在孩子“恐惧”的情绪上。
因为孩子害怕我们大声说话或是斥责他们,所以他们才会变得听话。
而这种“乖巧”其实就是父母在扼杀孩子的某种天性。
每个被家长一吼就会变得听话的孩子,他们心中都藏着对父母“声音”的恐惧。
当他们习惯对“大声吼叫”的压迫后,要么真的变乖,要么变本加厉,这时则更难管教孩子。
所以父母应该“不吼不叫”,让孩子正确的认识到错误,不是只是用怒火吓住孩子。
别让愤怒影响了你的判断,别让“旧时代遗留问题”延续到自己孩子身上。
大吼大叫只会让你的孩子跟你产生距离感。
02
音量越大,亲子关系越差
南京有小学开了一场特殊的家长会,让每位学生写一下一句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爸爸,请不要对我大叫!
▲图片来自《现代快报》
大声说话常常刺伤了孩子的心。
有些年轻人,25.6了,每天工作完,情愿加班也不愿回家。
只是为了逃避父母的念叨。
孩子面对你的吼叫,无外乎三种表现:听话、反抗、忽略。
听话的孩子,每日如履薄冰,看着眼色度日。
这样还算比较好的表现,选择反抗的,学会你的方式,一有念叨,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这样的对抗只能是火上浇油,使得亲子关系愈加疏远。
靠大嗓门养育乖孩子,还是鲜有成功的。
心理学家对表达哪些事情该用怎样的声调进行了研究。
发现处理相同事件,用不同声调可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让孩子认识错误,轻声细语比大吼大叫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这是因为:
声音越大,孩子注意力越是无法集中。
低声调则可以使情绪稳定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
想要教育好孩子,靠的不是音量。
03
低声教育孩子更有效
罗纳·雷纳在《不吼不叫》一书中写道:
你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他敬仰你。
为人父母大可不必用吼叫去制服孩子,不如把声音放低,切实的跟孩子沟通一下目前的想法。
下定决心不再吼孩子并不难,难就难在当你被激怒时,如何克制自己的脾气。
那如果你暂时做不到克制自己,不妨试试下面几个方法:
1.自问
2.深呼吸
3.平静自我
4.确定孩子的需要
5.同理心
我们不能选择出生于什么样子的家庭,但是我们能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孩子的长大成人离不开家庭和父母。
如果你对教育孩子方面还有什么疑问,不妨来果识学堂看看吧,这里有你想要的知识哟~